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国内企业逐渐实施开展,但这种合同管理模式在面对不同管理内容的情况下,其风险的影响作用也不相同,且不同风险分析工作判定的风险条件也不同。节能照明合同中存在安全风险与投资风险两种项目管理风险,本文主要对这两种管理项目风险展开分析,再从供应商保证、节能量认定、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控制策略,最终维护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节能照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要点
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是以市场节能投资运行与商业合作的模式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模式是能够节约客户能源开支,从而使项目成本得到更加节约的方式。节能投资中的技能收益能够支付节能项目费用,从而达到对能源财务费用的节约,同时也是项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节能照明合同的能源管理项目工作投入周期较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资金投入过多,因此存在规划施工、评估运行等方面的许多不稳定状况,使得项目面临多种运营风险。
1 节能照明合同中的能源管理项目风险
1.1 投资风险
实际投资成本多过预期成本通常都是出现在供应商的采购履约环节中,其中的具体表现是订货的采购需求出现偏差,且缺少相关产品的最终标价,致使采购成本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不断增加[1]。供应商如果没有依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则会使工程验收出现延误,也会给产品质量、施工工期带来影响,进而使公司承担的责任支出逐渐增加。
在投资风险中还有预期收入岛屿实际收入的情况发生,其原因通常是节能量与节电率的实物影响到预期测算的最终加过。且项目的节能照明能源管理中,由于业主迁移拆除、添加更换现有设备等问题,也会影响到实际的资金收入。
在项目节能的效益分享过程中,节能照明中的主要收入就是节能效益款。如果业主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经营不善、恶意欠费、倒闭破产等问题,或是双方对于能源的照明质量与节能数量存在争议,都可能会影响节能收益款的多少。
1.2 安全风险
节能照明合同中的能源管理中的安全风险主要分为人身事故与设备事故。人身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未能在现场的道路测量的灯具拆装工作中使用防护设施,如穿戴夜间反光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屏蔽道路中的维修地带以及未能在高空作业中佩戴安全帽等,都会使灯杆出现倾斜断裂等种种问题[2]。而设备事故就是在现场发生的一定责任原因的交通事故、火灾以及误操作引发的设备损毁等现象。
2 节能照明合同中能源管理的项目风险防范要点
2.1 明确节能量的认定方式
在城市的办公楼与市政道路中,一般没有单独的照明用电量装裱,且电量计量工作大多混合了市政施工的临时用电、交通灯、路灯、广告牌、景观亮化以及通讯基站等用电负荷部分,再加上不同装置的灯具控制时间、使用方式与数量都不抑制,无法通过总电能表计算出路灯改造后的节能量。因此不建议其使用具体的抄表电量工作法,可以使用经第三方检测、国家温室气体资源街道户外照明的节能量评估当时,也就是单独功率的现场实测法进行项目节电量的计算测量。
单灯功率中的现场实测法,就是测试各条线路在改造前的传统光源使用功率,并将其作为改造工作的基准能耗标准[3]。再在改造后分析各条道路中灯具的整体使用功率,将其用作改造后的能耗数量,两者计算得出的差值就是项目技能量。
2.2 供应商保证履约
项目应当选择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综合实力较高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并在采购合同的规范约束作用下做好同供应商的利益捆綁,才能够保证高质量灯具的责任传递,并在合同中约定项目的节电量的最低值,有效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功率超出计划标准的现象,还可对多出预期的用电量要求赔偿。
2.3 产品质量监控
对节能照明的产品可使用全寿命周期的控制体系展开质量检测,并对其进行一致检查、标杆初检、年度监测等工作。还应在产品的初期试用阶段加强对产品性能、电磁兼容、可靠性测试评估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标杆初检工作应按照所在地区的节能规范要求展开检查,通过实际的产品性能与标准指数对比,对产品采用有效方式进行改进,努力缩小节能照明灯与标准间的差距,才能够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发展。年度检查与一致检查使采用抽检等方式,进行产品质量的全面检查,检测灯具的显色、功率、光效等指数,从而能对其关键参数进行判定,才能够对产品的使用寿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2.4 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实施地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完善施工现场的环境检测现象,并定期展开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制定施工进场的安全交底,以书面形式编写安全责任书。并建立设备施工的现场巡查制度,有专门的现场工作人员完成施工中的巡查现场管理工作。此外,在现场施工中,车辆与操作人员应当持证上岗,并具有相当完善的操作经验,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对灯具的安全严格监控,避免依靠灯杆等安装方式的发生。组织现场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用施工检查代替施工监督,从而使安全措施充分落实到位。
3 结语
节能照明在能源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标准进行判断,才能够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减少节能照明中的项目风险,使项目的最终结果更加满足预期的受益要求。通过风险控制的要点分析,为国内的能源服务公司提供更加有效的识别控制方式,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建设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豪昌,周力群,周晓东.建筑照明节能改造中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建筑电气,2016,7(2):54-57.
[2]丘毅辉.框架协议采购在节能照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上的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4,(6):53-55.
[3]赵建勋,程锋,马震,等.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及实践——以城市道路照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为例[J].建设科技,2014,(9):43-44.
(作者单位:北海市城市照明管理处)
关键词:节能照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要点
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是以市场节能投资运行与商业合作的模式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模式是能够节约客户能源开支,从而使项目成本得到更加节约的方式。节能投资中的技能收益能够支付节能项目费用,从而达到对能源财务费用的节约,同时也是项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节能照明合同的能源管理项目工作投入周期较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资金投入过多,因此存在规划施工、评估运行等方面的许多不稳定状况,使得项目面临多种运营风险。
1 节能照明合同中的能源管理项目风险
1.1 投资风险
实际投资成本多过预期成本通常都是出现在供应商的采购履约环节中,其中的具体表现是订货的采购需求出现偏差,且缺少相关产品的最终标价,致使采购成本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不断增加[1]。供应商如果没有依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则会使工程验收出现延误,也会给产品质量、施工工期带来影响,进而使公司承担的责任支出逐渐增加。
在投资风险中还有预期收入岛屿实际收入的情况发生,其原因通常是节能量与节电率的实物影响到预期测算的最终加过。且项目的节能照明能源管理中,由于业主迁移拆除、添加更换现有设备等问题,也会影响到实际的资金收入。
在项目节能的效益分享过程中,节能照明中的主要收入就是节能效益款。如果业主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经营不善、恶意欠费、倒闭破产等问题,或是双方对于能源的照明质量与节能数量存在争议,都可能会影响节能收益款的多少。
1.2 安全风险
节能照明合同中的能源管理中的安全风险主要分为人身事故与设备事故。人身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未能在现场的道路测量的灯具拆装工作中使用防护设施,如穿戴夜间反光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屏蔽道路中的维修地带以及未能在高空作业中佩戴安全帽等,都会使灯杆出现倾斜断裂等种种问题[2]。而设备事故就是在现场发生的一定责任原因的交通事故、火灾以及误操作引发的设备损毁等现象。
2 节能照明合同中能源管理的项目风险防范要点
2.1 明确节能量的认定方式
在城市的办公楼与市政道路中,一般没有单独的照明用电量装裱,且电量计量工作大多混合了市政施工的临时用电、交通灯、路灯、广告牌、景观亮化以及通讯基站等用电负荷部分,再加上不同装置的灯具控制时间、使用方式与数量都不抑制,无法通过总电能表计算出路灯改造后的节能量。因此不建议其使用具体的抄表电量工作法,可以使用经第三方检测、国家温室气体资源街道户外照明的节能量评估当时,也就是单独功率的现场实测法进行项目节电量的计算测量。
单灯功率中的现场实测法,就是测试各条线路在改造前的传统光源使用功率,并将其作为改造工作的基准能耗标准[3]。再在改造后分析各条道路中灯具的整体使用功率,将其用作改造后的能耗数量,两者计算得出的差值就是项目技能量。
2.2 供应商保证履约
项目应当选择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综合实力较高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并在采购合同的规范约束作用下做好同供应商的利益捆綁,才能够保证高质量灯具的责任传递,并在合同中约定项目的节电量的最低值,有效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功率超出计划标准的现象,还可对多出预期的用电量要求赔偿。
2.3 产品质量监控
对节能照明的产品可使用全寿命周期的控制体系展开质量检测,并对其进行一致检查、标杆初检、年度监测等工作。还应在产品的初期试用阶段加强对产品性能、电磁兼容、可靠性测试评估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标杆初检工作应按照所在地区的节能规范要求展开检查,通过实际的产品性能与标准指数对比,对产品采用有效方式进行改进,努力缩小节能照明灯与标准间的差距,才能够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发展。年度检查与一致检查使采用抽检等方式,进行产品质量的全面检查,检测灯具的显色、功率、光效等指数,从而能对其关键参数进行判定,才能够对产品的使用寿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2.4 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实施地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完善施工现场的环境检测现象,并定期展开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制定施工进场的安全交底,以书面形式编写安全责任书。并建立设备施工的现场巡查制度,有专门的现场工作人员完成施工中的巡查现场管理工作。此外,在现场施工中,车辆与操作人员应当持证上岗,并具有相当完善的操作经验,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对灯具的安全严格监控,避免依靠灯杆等安装方式的发生。组织现场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用施工检查代替施工监督,从而使安全措施充分落实到位。
3 结语
节能照明在能源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标准进行判断,才能够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减少节能照明中的项目风险,使项目的最终结果更加满足预期的受益要求。通过风险控制的要点分析,为国内的能源服务公司提供更加有效的识别控制方式,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建设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豪昌,周力群,周晓东.建筑照明节能改造中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建筑电气,2016,7(2):54-57.
[2]丘毅辉.框架协议采购在节能照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上的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4,(6):53-55.
[3]赵建勋,程锋,马震,等.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及实践——以城市道路照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为例[J].建设科技,2014,(9):43-44.
(作者单位:北海市城市照明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