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共产党宣言》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kui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界碑性的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它也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所要共同坚持的纲领性文件,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它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学习和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可以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思考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重读《共产党宣言》依然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也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多元化更是要求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德文版写序时,考察了《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来无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对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作了检查。他们一方面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同时他们也认为,根据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共产党宣言》的个别地方应该修改和补充。他们指出:“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但是它绝不是教条,我们解读《共产党宣言》要始终坚持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必须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对待马克思主義。
  二、《共产党宣言》的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谈到如何具体的对待《共产党宣言》中的观点、如何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等理论问题。《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是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学说范例。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果并吸取了在建设中存在的经验教训,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原则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指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三、《共产党宣言》的辩证法
  《共产党宣言》带给人们的不是空洞的词语,而是具有创造性和批判精神的辩证法,它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马克思曾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的这个精神贯穿于整个《共产党宣言》,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了极为精彩的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核心内容。其中,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两个必然、两个彻底决裂、全球化本质与趋势等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对于今天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共产党宣言》的巨大生命力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首先是因为它具有深厚的社会根基。马克思、恩格斯同当时其他理论家不同,他们是以一种崭新的思维方法去考察当时的社会,他们不是用抽象的观念去说明现实,而是从现实社会本身去说明这个社会的,这样就抓住了事情最深刻、最本质的东西,也揭示了人最本质的东西。
  五、《共产党宣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道路,但是,它所包含的基本观点和原则还时刻的提醒和指导着我们共产党人。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的两位伟大的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为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做出了一个表率,通过为《共产党宣言》写序言的方式,补充和修订了其内容上的过时和不完善之处。也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就看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态度去继承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思想。
  就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来说,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共产党宣言》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思想就是‘懈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相信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必将逐步走向繁荣、富强、民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2]段成俊,《当代语境下的<共产党宣言>解读》,延边党校学报,2011(6).
  [3]肖娴,《马克思主义是最大的实事求是主义——论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08(11).
  [4]王全安,《<共产党宣言>中的历史辩证法》,河南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主要从高校教师人际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适高校教师人际关系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人际关系;措施  教师人际交往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保证其卓有成效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与他人在行为和思想上沟通、协调的能力。高校既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地。在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场所和学术前沿阵地,高校教师良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种人际关系的复杂变化,对当今校园生活中的学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导致了现代大学生中普遍的心理问题,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建设高校的心理教育。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进入了大学之后,其实就像进入了—个小社会,社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实施途径的比较,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具体说来是加强核心价值观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研究和建设;加快完善辅导员机制;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学校与社会组织互动机制。  【关键词】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实施途径;比较;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世界各国都在加强与巩固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作为发达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坚持以学生为本,逐渐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文章首先分析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内涵,探讨了目前高职院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教育部于
期刊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恩合作的一部重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其中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独到的观点,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仍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人;自由全面发展;启示  一、关于“现实实的个人”的本质  《德意志意识形态》开篇中蕴含着人的本质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
期刊
【摘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法治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违法事件却层出不穷,因此,如何加強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大学生便成为摆在高校教师和学生辅导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  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高校的重点工作所在,随着社会改革开放之深,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在当代高职高专学生身上不仅有着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所在。在他们身上有着四个“并存”思想的交织,作者试图在“四个并存”中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从而找出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关键词】四个“并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作为当代高
期刊
【摘要】19世纪末,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二者开始产生对峙、冲突,但自20世纪中叶以来,又有相互靠拢、相互吸取乃至相互整合的趋势。文章主要就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基本前提与途径,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整合  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野到整合,-是一个内在必然的过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是对科学主义霸权的一种回应。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与融
期刊
【摘要】思维方式的产生是人类实践的结果。从产生到发展,思维方式经历了拟人化思维方式和模糊整体性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辨证思维方式四个主要的阶段。中国的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思维方式的一个整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一些转变。随着我国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进步要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对我国思维方式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构成和变革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变革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思维
期刊
【摘要】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撰写正标志着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本文试图解读《提纲》中的第十、十一条,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在实践基础上所阐发的新世界观的目标、性质和功能。  【关键词】实践;旧唯物主义;改造世界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记录自己思想的一个笔记,马克思哲学新视角生成于1845年。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