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方式的变革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67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方式的产生是人类实践的结果。从产生到发展,思维方式经历了拟人化思维方式和模糊整体性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辨证思维方式四个主要的阶段。中国的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思维方式的一个整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一些转变。随着我国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进步要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对我国思维方式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构成和变革的价值,最后提出了变革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思维方式;中国;变革;价值
  一、我国思维方式的发展现状
  (一)思维方式的哲学含义
  根据不同的方面,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解释,主要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主要是指人类在超越了自身的感觉的基础上以宽广无边的视角对客观的世界和主观世界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问题进行完整的和最根本的把握。它并不局限于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同时也不受科学研究的限制,是一最程度最大思维,思考宇宙无限性,以超越前两种思维方式去把握具体的事物。
  (二)我国思维方式现状
  对于我国的思维方式,过去在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它是一种单一的、静态的,封闭的和反创造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下产生的结果。这个观点比较粗略,它忽视了近现代传入我国的辨证思维方式以我国思维方式的作用。而且它无法解释与这种思维方式对应的古代文化可以如此骄人的人类文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使我国思维方式的有了进展,步入第三阶段。它是一种否定近现思维方式,同时恢复了一些朴素观点的新思维方式。这种辨证法的思维方式随后经过了中国化,更好地被国人接受。在这一百年左右的时问中,我国社会接受了这两次思维方式的冲击,但是两次冲击都欠缺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今天的比较怪异的中国思维方式。
  二、我国思维方式变革的艰巨性
  (一)目前思维方式的稳定性
  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固定下来,是事物长时间作用的结果,需要一个过程。当-旦形成,必须具有稳定性,成为人们脑海中的一种内化思维习惯,难以动摇。所以,如果想要改变一种旧的思维方式去建立新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较艱巨。一定要花足够的力气才能够把这种思维的定势扭转。
  (二)存在变化与思维方式变化的非同步性
  我们一般认为存在决定思维方式。社会上有什么存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要与存在变化相适应,这是简单的道理。然而,思维方式不会随着存在的变化而立刻作出反应,马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即两者变化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同步的。常常会产生存在已经产生了变化,而思维方式还是固定着,出现思维方式表现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三)旧思维方式的扩争
  从思维方式的斗争史来看,旧思维方式对于新思维方式的入侵,会不断对其实施阻碍,以维护其在人们脑海中的统治。对诸多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排斥。从过程来看,刚开始旧的思维方式一般实力比较强大,基础比较牢固。相反。新的思维方式则是处于萌牙过程之中,实力比较弱,容易在发展过程中被旧思维方式击败。所以,如果没有切实地去受到措施来对新的思维方式进行宣导和扶持,它就很难战胜旧的思维方式,赢得主导地位,得到发展。
  (四)新思维方式的确立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下子成功,改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思维方式的变革也是一样,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且,在变革的过程中各个要素比如经济、教育等的改革都是不平衡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其实是一个各因素变革的复杂过程。只有对其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坚决的发展,才能够对旧体制进行变改,最终建立新的思维方式。
  三、我国思维方式的变革途径
  (一)加强合理性实践活动
  实践对思维方式的变动起到决定性的实用。对实践的变革是目前对思维方式进行变革的根本。我们只有加强实践活动的合理性,才能够为思维方式的变革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人们应该理性地对各项实践活动进行合理性的约束,使合理性实践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为思维方式的变革形成坚实的基础。
  (二)变革传统思维方式
  我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中的不合理因素在思维方式变革的过程中产生极大的阻碍,它不断地对现存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我们在对现存的思维方式进行变革的时候,首先必须对我国传统的思维方中的精华进行继承,对其中的糟粕进行放弃。既要看到传统思想中的合理成份,存在其合理的一面,有需要保留的东西,同时又要对传统思想中不合理因素进行丢弃。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它对思维方式变革的积极一面,降低其对思维方式改式的阻碍作用。
  (三)实现知识结构之转变
  知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确立和发展的最为基本的文化因素,对思维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知识结构对思维方式的运作产生不同的影响,并造成千差万别的思维结果。目前如果想要对现存思维方式作出变革,确立新的思维方式,首先必需对主体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完善,社会各个主体的实践活动有即极的指导意义。思维的主体只有善于把据新的知识和知识结构,才能为实现整个思维方式的变革做好关键性的准备。
  (四)变更现有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作为现有思维方式的中心内涵,对思维方式的运行有重要作用。它是思维方式的文化构成之一同,其更深层次的发展是对思维方式进行变革的一个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我国思维方式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对思维方法对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的调整包括哲学思维方法的调整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调整。
  参考文献:
  [1]苏富忠,《思维科学》[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宋德宣,再论思维方式[J]社会科学辑刊,1993(2).
  [3]尹毅夫,《中国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郑仓元,论思维模式的中介功能[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3).
  [5]胡蓓,浅论思维方式及其构成要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5).
其他文献
【摘要】主要采用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湖北省体育高考为例,就制约湖北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成绩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认为,钳制体育素质测试成绩的主要因素有体育教师因素、体育考生因素、考场环境因素等。针对上述制因,提出开设短期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班,加强体育考生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素质的专项训练,鼓励体育考生考前熟悉考场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素质测试;成绩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
期刊
【摘要】本文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行之有效的几种方式方法,从而阐明了科学的合乎时代的心理咨询在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大力运用先进的心理咨询方法,在高校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资源的整合,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从高校教师人际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适高校教师人际关系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人际关系;措施  教师人际交往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保证其卓有成效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与他人在行为和思想上沟通、协调的能力。高校既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地。在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场所和学术前沿阵地,高校教师良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种人际关系的复杂变化,对当今校园生活中的学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导致了现代大学生中普遍的心理问题,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建设高校的心理教育。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进入了大学之后,其实就像进入了—个小社会,社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实施途径的比较,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与启示。具体说来是加强核心价值观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研究和建设;加快完善辅导员机制;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学校与社会组织互动机制。  【关键词】中美高校;核心价值观;实施途径;比较;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世界各国都在加强与巩固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作为发达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坚持以学生为本,逐渐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文章首先分析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内涵,探讨了目前高职院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  教育部于
期刊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恩合作的一部重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其中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独到的观点,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仍然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人;自由全面发展;启示  一、关于“现实实的个人”的本质  《德意志意识形态》开篇中蕴含着人的本质思想,有着非常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
期刊
【摘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法治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近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违法事件却层出不穷,因此,如何加強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大学生便成为摆在高校教师和学生辅导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  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高校的重点工作所在,随着社会改革开放之深,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在当代高职高专学生身上不仅有着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所在。在他们身上有着四个“并存”思想的交织,作者试图在“四个并存”中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从而找出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关键词】四个“并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作为当代高
期刊
【摘要】19世纪末,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二者开始产生对峙、冲突,但自20世纪中叶以来,又有相互靠拢、相互吸取乃至相互整合的趋势。文章主要就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基本前提与途径,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整合  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野到整合,-是一个内在必然的过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是对科学主义霸权的一种回应。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与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