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三辩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襄于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三件事:一是他为范仲淹“越职言事”案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誉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而讥不能伸张正义反而投靠权贵的司谏高纳,这是见证他的凌然正气的;二是至今仍在便民利民的泉州洛阳桥,这是他任地方官时造福一方流传千年的颇具象征意义的政绩;三是以“苏黄米蔡”合称“宋四大家”的他的书法——“苏黄米蔡”之“蔡”是蔡襄还是蔡京虽有不同看法,但史称“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却是白纸黑字,有案可查——这是体现他的艺术造诣的。近读《宋史·蔡襄传》,读到他上疏宋仁宗时为“忠诚刚正”之谏官作充满睿智与正气的“好名”“好进”“彰君过”之辩,同样堪为其人生之一大亮色。
   事情发生在庆历三年,即范仲淹“越职言事”受贬七年之后,“仁宗更用辅相”,罢吕夷简而起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亲擢(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为谏官”,“一日并命,朝野相庆”。此前作《四贤一不肖》诗的蔡襄“又以诗贺”,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三人列荐”蔡襄,“帝亦命(蔡)襄知谏院”。这是“言路开”的一个良好开端,蔡襄为此而喜,却又深知“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恐“邪人”进馋,虑“正人难久立”,为“毋使”仁宗“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遂上疏仁宗,作此三辩:
   一为“好名”之辩。“好名”自有“沽名钓誉”之意,或曰“好出风头”。易出此言者其实明白,在正派人心中,“正直”与“屈节”相对而扬名。犯颜直谏所“犯”之“颜”即为“龙颜”。一旦“龙颜”大怒,是要掉脑袋的。故歌功颂德者多而犯颜直谏者少,唯唯诺诺者众而批逆龙麟者寡,为公道正义而甘愿以命换“名”者能有几人?所以蔡襄以为,真正“好名”即“沽名钓誉”之徒,触犯龙颜的事,批逆龙麟的事,是绝对不会去碰的。这种人“事难言则喑而不言”,“择其无所忤者”言之,而且时时观颜察色,一旦“龙颜”不悦,就做缩头乌龟,“退而曰吾尝论某事矣”,实在乖巧得很。只有“忠诚刚正”之士,才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论事唯恐不至”,绝不会瞻前顾后,为“避好名之嫌无所陈”。
   二为“好进”之辩。“好进”犹谓“贪进”,自有“向上爬”之意。易出此言者当然知道,好顺适之快乃人性之弱点,所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处于上位者尤其容易犯有此病。蔡襄没有再说在范仲淹“越职言事”案中他们这些人所遭受的冤屈,但论“前世”之事,所谓“谏者之难,激于忠愤,遭世昏乱,死犹不辞”,此类“忠诚刚正”之士又“何好进之有”?他表达了自己与“一日并命”的三位谏官之心志:“近世奖拔太速,但久而勿迁,虽死是官,犹无悔也”,不管是否再有升迁,都准备一如既往地恪尽职守。在他看来,真正“好进”之徒,总是“默默容容,无所愧耻,蹑资累级,以挹显仕”,常为自己的明哲保身所尝到的甜头偷着乐呢,哪会去做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三为“彰君过”之辩。“彰”即彰扬,“过”即过失。如果说,“好名”“好进”只是“动机”,那么“彰君过”就是罪孽了。在帝王至高无上的时代,君臣大礼压倒一切。“彰君过”可谓无“人臣之礼”而有“不臣之心”了。与此相类的另一种说法,叫作“讪上卖直”,即以“讪谤”皇上来贩卖自己的正直之名。不妨作个浅显易懂的假设:假如哪位君主题辞之时写了错字或别字,有人不管他高兴不高兴,当场给他指出来让他改了,有人出于种种原因没给他指出来,任其将错就错,刻成石碑永远地树立在那儿并代代相传,这两种人相比,是哪一种人在“彰君过”呢?何况,“过失,人之情,莫不有焉。过而改之,是为不过”(《孔子家语·执辔》)。蔡襄就是这样辩说的,在他看来,谏臣之为谏臣,就是谏君之“过”的,“人主听而行之,足以致从谏之誉,何过之能彰”?倒是那些乖巧者,往往患得患失,“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这才叫“彰君过”呢!
   所谓“好名”“好进”“彰君过”之是非曲折,蔡襄说得很透彻了,无须我再去饶舌。蔡襄日后与余靖、王素被世人并称“昭陵贤御史”,应是他践行自己的“三辩”理念之结果,可见其言出行随,言行如一。我想说的只是,事隔千年之后,此类是非曲折仍极易为一些人所混淆以至于颠倒的,蔡襄之辩有其现实意义,值得细细品味。
其他文献
《屁股是个好东西》是朱国平先生发表于《杂文月刊》2016年11月(上)的一篇好文章,我要給朱先生点赞。  小时候,听上辈老人讲:找女婿看天庭(额头),天庭宽,走四方;找儿媳,看屁股,屁股圆,儿孙满堂。这种褒奖,现在也还有人仍旧挂在嘴边。  前些年,几位国家级相声演员同台演出,分别扮演嘴、鼻、眼、耳等人体器官。器官们各展其能,争夺霸主地位。演员们表演得惟妙惟肖:耳听环球雷雨声,眼看天地风光美,鼻闻人
期刊
希望,多么诱人的字眼。它似黑夜里的一點星光,荒漠里的一片嫩绿,浩海中的一叶白帆,渴盼后的一脉清泉。有了希望,便有了生活的信心,拼搏的勇气。希望,让人远离平庸,全身心去播种,去收获。  因为希望,才有耕耘的苦与乐,磨损的得与失,成败的悲与歡。  昙花一现是过早凋零的希望,鸿雁传情是苦苦默守的希望,百花竞放是流光溢彩的希望,日月经天是执着持久的希望。  希望于有无之间,它是精神力量的一种凝聚,是人生境
期刊
红学家吴世昌回忆十来岁时,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旧书没有标点,一开头只见十二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怎么也看不懂,就跑去问比他大四岁的哥哥吴其昌,哥哥并不教他,反問:“六是什么?”答:“四五六的六。”“王呢?”“国王。”“毕是什么?”“毕是完了。”“六王毕呢?连起来讲。”答:“六个国王完了。”“这不就对了,怎么会不懂呢?”哥哥鼓励他。这样一问一答,只有“兀”字实在不懂,哥哥说是“光秃秃”
期刊
有一次,我问一个孩子,是喜欢太阳还是喜欢月亮?孩子说:喜欢月亮。  为什么喜欢月亮?孩子说:因为月亮有光。我问:太阳能发光,为什么不喜欢太阳呢?孩子说:太阳是在白天给我们光,而月亮是在黑夜给我们光,是在没光的时候给我们帮助。我说:整个白天的光都是太阳给的,没有太阳就没有白天。孩子想了想,说:还是喜欢月亮。  生活中,也会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对那些在黑暗中给我们一点“光”的人,我们尤为看重,尤為珍惜,
期刊
现如今,不知道你与他喜欢收看什么电视节目,反正时下的我,庶几只剩下收看动物世界的興趣了。   电视节目主打者,当然非新闻档类莫属。照理,作为混迹时评杂文圈多年的一介“虾米”,酷爱新闻节目本顺理成章不在话下。然而放眼现下电视新闻节目,离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传播”之本初定义及“人咬狗”公认标准,似有渐行渐远愈来愈远之势。受众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是,盘据黄金档的电视新闻重心,大抵已固化定型为大官小吏们的从
期刊
来到天津,住市郊孩子单位。孩子要求留住不得少于两个月,我觉着幸得排除了在家時的诸多杂扰,静下来读书。  捧读《杂文月刊》2016年5月上期《读书是生活》一文。啊!作者冯积歧,我是上午才读完了他的34万字的长篇小说《村子》的,还把他的这本反映农村现实的书称为“大杂文”。先生更是注重和倡导读书的,然而,如他在《杂文月刊》本期这篇文章中举述的,深圳年轻企业家把读书当生活的事在当今委实不算常见。  还说我
期刊
2015年5月27日,瑞士刑警深夜冲入苏黎世酒店,拘捕了在此下榻的七名涉嫌贪腐的FIFA高官;6月2日,连任FIFA主席不几天的布拉特,迫于形格势禁,宣布辞职;四个月后的10月8日,FIFA道德委员会裁决庭又把布拉特、普拉蒂尼、瓦尔克、郑梦准四名现任或前任大员处以“禁足”,即禁止其参与和足球相关的任何事务。丑闻叠曝的FIFA,屡屡被置于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FIFA到底怎么了?   作为“第一运动”
期刊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新上任的公车令张释之,抓住太子与梁王违反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乘轺传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的规定,坚决以律治罪。最后,汉文帝免冠谢罪,自承“教儿子不谨”。“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张释之任廷尉时,汉文帝出巡至中渭桥,有县人“犯跸惊马”。也就是违反交通管制令,惊吓到汉文帝乘马。张释之依据“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律条判处罚金。汉文帝认为判决过轻,
期刊
几位友人,都老球迷了,近年却谢绝上球场,叹气曰:“太叫嚣、粗俗,都有点为他们难为情哩。”   不细说也知道,媒体都登过:本地球员每射门未破,必引来观众席异口同声的“臭球!”“饭桶!”“你昨晚做啥去了!”一旦球门为对方攻陷,更是喊着门将号码狂喊:“×号,笨蛋!”“×号,滚蛋!”骂人算文的,还有武的,干脆就掷杂物、吐唾沫、动拳脚。   最叫人纳闷的,是如此这般陋习竟通行无阻,盖为“你见过满场老外文
期刊
谚云:“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对“官不修衙”,更多的解读是古代官员观念上不想修,道德上不愿修,恐惧“坏风水”忌讳修等等,其实,还有官制、土地、经费、施工、个人利害计较等重要的制约因素,导致官员没法修,不能修、难以修、修不如不修,于是干脆不修,最终成为一种共识,一种官场习惯。   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秦朝实行郡县制后,除了边远地区的王爷土官,绝大部分地区的地方官都成了流官,任期三年五载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