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子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分析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湖南女子学院作为一所女子学院,学生因性别结构单一,面临着更多的女性就业问题。同时,随着我校2014届首批本科生毕业,又产生了更多的就业问题。本文详细分析和研究了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学历、专业、性别等因素与其就业率、就业形式、就业地域及就业单位性质之间的规律;对比了我校2014届本科与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与湖南省往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和研究了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升学情况,以及造成我校自主创业率低的原因,同时给出了相关对策。上述分析和研究将对我校今后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女校毕业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1]。我校作为性别单一的女子院校,女生创业意愿及思维都要低于男生,再加之缺少男女之间的沟通交流,容易造成毕业生就业思维定式,她们的就业观念相对于其它院校的女生会变得更加保守,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我校毕业生更愿意留在本省就业的现象。2014年对于我校毕业生来说是较为特殊的一年,从我校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到2014年我校首届本科生毕业,意味着我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即由以往全部为专科毕业生变成了本专科生混合构成。2014年我校共有2386名毕业生,其中本科毕业生有1230人,占51.55%,专科毕业生有1156人,占48.45%,全校整体就业率为89.15%,相对于2013年的96.01%下降了近7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我校首届本科毕业生相对同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偏低,拉低了整个学校就业率所致。
  我们对我校2014届专科层次毕业生与本科层次毕业生的不同类别就业率、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性质等情况的描述,结合我校女生的就业困难对比分析了我校往届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在深入了解我校就业工作的基础上仔细研究我校的就业政策及工作,对此现象的形成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总结出其中规律,以期能促进我校本科毕业生今后的就业工作。
  一、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与学历呈反比,传统就业率呈正比
  我校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9.15%,其中专科生就业率为94.64%,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3.98%,首届本科生就业率竟然比同届专科生就业率低10%,从而也拉低了当年度的总就业率。与此同时,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传统就业率为
  4.39%,有54人;专科毕业生的传统就业率为0.78%,有9人。传统就业率与学历层次呈明显的正相关。我校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与传统就业率所呈现出的与学历层次的关系是一种失衡的表现,[2]首先,追求高学历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求学如此,招聘如此,选人用人和职称晋升亦如此,特别是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考更是将全日制本科学历作为报名的基本要件,高学历已成了“鲤鱼跳龙门”的必备条件。学历作为知识的标尺,应当受到人们的重视。追求高学历,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然而,物极必反。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学历之风,如不能及时扭转,势必出现偏差;其次,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巨大变化,供大于求。近年来社会提供的职位增速平稳,但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速加快,不仅公办大学扩招,民办大学也层出不穷,特别是2003年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使高学历人才供给出现“井喷”,就业压力空前加大;[3]再次,有不少高学历毕业生属于“自愿失业”。从高学历毕业生选择市场的角度分析,一些高学历毕业生固守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希望到与过去“干部”身份相类似的岗位上工作,高学历者往往有着更高的传统就业率,坚守着“学历越高,工作就要越好”的信念。他们往往认为就业岗位不适应“自我实现”的需要,认为报酬低或感觉就业岗位与文凭“价值”不符,自动放弃就业,另寻出路;最后,我校2014年为首批本科生毕业,长期以来,我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仅针对高职专科毕业生,缺乏针对本科生就业指导的经验,缺乏良好的就业疏导,很难在短时间内使本科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反而形成不找到好工作部罢休的心态,往往会出现学生自我选择性失业。再来看,湖南省普通高校2011届、2012届、2013届本科毕业生的传统就业率分别为24.53%、23.76%、
  (2013届的省中心还没告诉我,应该差不多是这个水平)%,可以看出,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传统就业率要明显低于往年湖南省的平均水平。
  二、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冷热不均,个别专业本专科就业形成明显反差
  2014届我校共有六个专业有本科毕业生,分别是汉语言文学、英语、音乐表演、艺术设计、会计学和旅游管理专业,分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0.85%、65%、82.20、99%、98.26%和61.41%。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出严重的两级分化,其中会计学与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了
  98%以上,英语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为70%以下,处于中间阶段的为汉语言文学和音乐表演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0.85%和82.20%。这就造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热门就业专业中,会计学的传统就业人数有37人,超过全校传统就业人数的一半,说明会计学专业有高的就业率与较高的就业质量,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在六个本科专业里也属最多,高的就业率与众多的毕业生,说明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状况基本达到了学生高考志愿的预期。在会计专业采取传统就业方式就业的37人中,去到银行为主的金融业就业的有20人,占54.05%,超过一半;机关事业单位有6人,16.21%;其他电力、邮政、建筑、制造等共11人。说明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较倾向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这与其他专业的传统就业更倾向于机关事业单位还是有反差的,不同专业的传统就业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英语专业9人传统就业的方式主要是从事教师行业。整体就业率最高的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就业方式就业的学生仅有一个,这也与专业性质有直接关系,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学习的主要是艺术创作与设计方面的知识,思维比较开阔,适合做发散性思维的工作;另一方面,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银行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较少。冷门就业专业中,初次就业率最低的为旅游管理专业,仅有61.41%,传统就业人数为2人,同时我校2014届旅游管理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达95.77%,这表明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与学历层次的“倒挂”现场十分明显。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有以下[4]原因:第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对本身期望过高,认为高学历就能找到好工作,一部分人选择性失业;第二,旅游行业的从业门槛较低,大部分酒店、旅行社的从业门槛不高,专科完全可以满足需求;第三,在酒店业,大批资源型高等教育管理型人才占据了管理层位置并呈饱和状态,一般性的旅游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以从事第一线服务工作为主,本科毕业生难以看到自己的位置,而在人们的意识中,服务就是侍候人的活儿社会地位较低,另外,当前酒店运营中出现的不良和不法现象使人们产生酒店服务业是一个相对低贱的行业的观念,而有部分家庭不愿意不舍得让孩子去伺候别人也就根本就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从事酒店工作,可以说受到错误观念和信息的引导使得本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就有逃离本专业就业的想法和行动,但是一时半会又找不到非本专业的工作。语言类专业中的英语本科专业初次就业率仅为65.00%,而专科中的英语教育专业就业率为92.78%,同样出现了明显的就业率与学历层次的“倒挂”现象。国内知名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近几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英语专业屡上“红牌”榜,一方面,英语专业过重的学业压力,会分散毕业生找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社会对口岗位对英语专业的门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与国内现阶段的英语教育是很难配套的,也使得英语专业学生要花时间精力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   三、各专业升学热情冷热不均,自主创业挂零
  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考研人数为182人,其中考上
  41%,考研率为14.8%,不同专业对考研呈现出不同的热情。
  从上表可知,本科专业中英语专业中选择考研的学生最多,有52人,同时录取比例也最高,录取人数有20人,录取比例为38%。换言之,英语专业考研的学生中,三个有一个能考上。首先,从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来看,本行业对专业的高要求促使学生必须提高知识水平才能满足其要求;其次,英语在研究生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发挥本专业优势,考取其他专业研究生;最后高校扩招而导致专业人数基数较大是英语专业成为考研热门的又一原因。会计学专业考研报考人数仅次于英语专业,热度偏高,但是录取率仅为5%,要低于英语专业,会计学本身的高就业率和高的传统就业率抵消了学生的考研热情,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直接就业,抱有升学不如早工作的心态。考研遇“冷”专业为音乐表演和艺术设计专业,这两个专业同为艺术专业,报考研究生人数分别有15人和6人,分别考上了1人和2人,不论是考研人数还是考研率都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是因为各高等与传统专业相比,艺术类专业学生基数小,各大高校对该类专业研究生的需求小;另一方面社会岗位对艺术类研究生的需求少,一般是各大高校才有适合岗位,且数量很少,在用人单位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要求上,学历一般摆在较后的位置。
  再来看自主创业情况,我校2014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不容乐观,无论是自主创业人数还是自主创业率都与学历层次呈负相关,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零,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有2人,虽然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要多于本科毕业生,但是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仅为0.17%。我校单一的性别结构会造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女性的自主创业意愿本就低于男性,再加之没有男女之间的共同交流,更加打消了女性自主创业的欲望,她们会变得更加保守,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我校毕业生更愿意留在本省就业的现象。实际上,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等艺术类专业都是比较适合创业的,我们来看2011、2012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中,艺术设计与音乐表演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情况。湖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艺术设计专业2011届、201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分别为0.58%和
  0.62%;音乐表演专业2011届、2012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分别为0.69%和1.58%,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想要提高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以政策宣传为导向,利用学校各种宣传政策,向毕业生灌输国家对创业人以及创业项目的扶持政策;第二,建设创业文化,在学校建立小型的创业基地,鼓励学生校内创业;第三,加强创业教育,利用校内外创业师资力量,开设创业相关课程,向学生灌输创业理念;第四,以学生社团为主体,举行相关创业比赛和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创业大赛。
  四、就业地域分布不均,本省与经济发达区域成为热门
  以是否为湖南籍生源进行分类,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湖南籍生源学生有122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99.34%,这是因为我校2010仅对湖南省内招收本科生,2014届毕业生中的非湖南籍生源全部为2012级的专升本学生。我们再来看2014届本科生中2年制专升本学生与4年制本科生的就业率。其中2年制专升本学生的总体就业率为87.04%,传统就业率为8.33%;4年制本科生的总体就业率为83.69%,传统就业率为4.01%。可以发现,2年制专升本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和传统就业率都要高于4年制本科毕业生。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从总体就业率来看,2年制专升本毕业生的起点要低,一部分对职业期望较务实,能够正确的估量自己;另一方面,从传统就业率来看,2年制专升本学生,经过5年的学习,会具有更加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更强的动手能力,会更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学业,因此会在单位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2014届专科毕业湖南省生源学生有1044人,占专科毕业生总人数的90.31%。首批本科毕业生中绝大部分为湖南本地生源,在已就业的1033名本科毕业生中,留在湖南就业的人数最多,有815人,占78.9%;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有128人,所占比例为12.4%;选择在长三角就业的有51人,占4.93%;其他地区所占比例总和为3.77%。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我校本省生源占毕业生比例的绝大部分,同时更愿意留在本省就业,其中在长沙就业的人数最多,有618人,占留在湖南就业人数的75.83%,这就意味着在湖南就业者超过七成集中在长沙,在长沙就业的人数超过的本科毕业生人数的一半。这说明我校首批本科毕业生在更倾向于留在家乡区域内就业的同时,更倾向于选择本省省会城市就业,同时对也倾向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区域,对西南、西北等偏远地区不感兴趣。
  从总体就业情况来看,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总体就业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可以发现毕业生就业率与学历层次呈反比,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一定程度上拉低了2014届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各个专业总体就业率与传统就业率分布不均,不论是总体就业率还是传统就业率都呈现出“一头热”的情况;个别专业升学热情高涨,与冷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自主创业欠缺;就业地域分布不均,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省内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综上所述,在尊重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数据事实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对它相关规律的详细研究总结出了其中的规律性及特点,以下给出一些善意的建议,以期望能促进我校今后的本科生就业工作。第一、改进我校招聘会单位结构,从全国范围内广泛的引进相关专业单位,进一步消除就业地域差异过大;第二、积极建设创业项目,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进行创业文化的建设,增强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第三、推进各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学生去基层就业,学校提供相关公考、考研免费培训服务;第四、提供未就业毕业生全程就业服务,扶助贫困学生就业;第五、完善就业信息功能,发展微信、QQ群、短信等就业信息平台,确保就业信息的通畅;第六、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使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进校担任就业指导师,加强校外实训课等环节;第七、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调研工作,对就业意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的需求愿望,对毕业生求职过程加以跟踪,及时解决毕业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楚亚萍、王 维.困境与超越: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应对策略[J].学周刊,2014:(10).30.
  [2] 孙彩霞. 分析高学历就业难现象与追求高学历之风的形成[J].消费导刊,2008:(4).236.
  [3] 李晓萌、王新. 大学生选择性失业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2).109.
  [4] 徐海澜. 浅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低就业率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2:(7).430.
其他文献
武汉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革命历史和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武汉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谈谈对武汉辛亥革命历史资源保护及利用。  一、辛亥革命历史遗迹实地探访情况  武汉共有辛亥革命历史遗迹35处,本次主要调研了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首义烈士陵园、首义公园。  (一)探访辛亥革命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期刊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伦理关系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加强家庭伦理关系建设对推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深入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索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和谐;家庭伦理关系;表征;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目标的提出使三亚成为我国重要的旅
期刊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在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但由于政策和投资环境的影响,外资的引入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存在不利影响。  关键词:利用外资;产业结构;FDI  一、中国
期刊
摘 要: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在其历史发展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并购重组的核心是价值发现和价值再创造,因此企业价值评估和决策定价机制的合理运用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梅花伞收购上海游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案例,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定价依据,验证估值定价结果的可信度。  关键词: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决策机制  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金融危机浪潮过
期刊
摘 要:高校图书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其育人功能是通过服务工作来实现的。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服务工作注重贴近学生实际,重视发挥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主体性作用,提高服务育人工作水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实现形式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应用意义,并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为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高校的教育水平,有效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高要求,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道德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素质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时代,我国教育事业随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力求加快应试教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本文以湖南工院为例,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洁文化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洁文化  一、高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向其发放了《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廉洁教育情况调查问卷》。共计200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90份
期刊
摘 要:促进城乡卫生统筹发展已成为解决我国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的重要措施。本文构建了城乡卫生统筹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Delphi法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对相关指标赋予相应权重,对湖南省城乡卫生统筹发展情况进行检验性评价。  关键词:城乡卫生统筹;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指出,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腐败类型的发展趋势,认真剖析并提出新的举措,强力斩断腐败之手,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实践意义。  关键词:腐败;演进;反腐;对策  古人云:“廉者昌,贪者亡”,“廉者政之本也”。历史经验证明,政府清廉则民心汇聚,国泰民安;反之,则众叛亲离,政息人亡。正像《左传》所云“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铸就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是我党廉洁政治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出租车行业中兴起的打车软件分析为基础,既剖析了其发展的优势和机会,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威胁,提出政府应在出租车管理中进行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并在实现路径方面给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出租车;打车软件;政府角色  一、打车软件分析  打车软件,是一款借助于网络平台直接让乘客和出租车司机沟通的手机软件。乘客需要下载软件进行登录,然后填写四项信息,包括用车时间、出发地、目的地和加价叫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