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小分布广,是小学教育的基层单位,是农村大多数孩子就学的主要场所,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近些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村小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点。一是校舍破旧,教学设施欠缺。部分村小校舍破旧不堪,木质人字梁老化,墙体斑驳,窗户破损,地面坑洼,光线昏暗,甚至是危房,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教学设备缺乏,没有实验器材,没有音乐、体育器材,图书数量少且内容陈旧。二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老龄化严重。村小教师大多是二三十年前由民办教师转聘为公办教师的,50周岁以上的教师占了大多数,“爷爷奶奶教村小”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知识面较窄,教育理念较滞后。三是课程计划难落实。受编制的制约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影响,大多数村小虽说开全了课程、开足了课时,但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落实不到位,教学随意性大。
农村村级小学出现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着力给予解决。笔者认为,在县域教育督导工作中加大对村小督导的力度,将有助于加快村小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内容一:加大村小建设力度,改善村小办学条件
在县域教育督导工作中,要督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村小建设,设立“村小建设专项资金”,着手启动新一轮村小建设。要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参与村小建设的积极性,采取措施激励乡村两级想方设法筹措村小建设配套资金;同时,应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和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的公益资金,多途径加大对村小建设的投入。在建设过程中,要针对各地各校的生源情况,科学规划村小规模,既要考虑长远发展,又不能贪大求全。须注意的是,规划中要考虑村级幼儿园的发展需求。
督导内容二:科学规划网点布局,尝试村小多种办学模式
集中办学。开展寄宿制试点工作,可尝试将辖区内所有学生集中在中心小学学习、生活。对集中办学的乡镇,县财政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着力改善中心小学的校园校舍和设施设备,尤其是学生食堂、寝室的条件,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生活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
联村办校。调整网点布局,对适龄儿童人口数自然减少的村小,可采取联村办学的方式,邻近的若干个村委会合办一所村小,确保学校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开展走教。由于村小缺乏专业教师,中心小学可组织年轻的骨干教师到村小走教,特别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师。中心小学在每学年安排好走教的人员、走教的村小和走教的课程,在工作上为走教的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生活上关心走教的教师。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村小开足开齐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并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
督导内容三:加强村小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质
优化村小教师结构。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补充年轻教师进入村小教师队伍;对紧缺学科师资的补充实行灵活、特殊的政策;对即将退休的村小教师,可从教学一线转到中心小学服务岗位。
实施乡村教师培训工程。可分批次将农村教师安排到教师进修学校或较先进的学校轮训,积极选派村小教师参加省、市各类培训学习活动,感受教学前沿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中心小学要加强教研组建设,统筹安排好村小教师参加中心小学校本研训的时间,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讲座、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等研训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村小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村小教师待遇。提高长期在村小教学、下派到村小开展走教的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适当提高村小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的比例;设立“山区教育奉献奖”,每年表彰奖励一直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的村小优秀教师。
督导内容四:加强对村小管理,开展“示范村小”创建活动
保证村小的经费投入。各村小的公用经费由中心小学统一管理,分开使用。中心小学要确保村小公用经费的使用额度,确保校舍维修资金。
加强对村小的指导与评估。在校园文化、学生德育、校本培训、教学常规、光盘教学等日常管理上,各中心小学要加大指导与帮扶力度,要安排中心小学的校委成员、骨干教师到村小进行挂点指导。中心小学要加强对村小的常规性检查与评估,并及时将检查评估情况予以通报。
开展“示范村小”创建活动。县教育行政部门可组织开展“示范村小”创建活动,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从校园环境、常规管理、教育质量、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健全村小办学水平评价体系,引导各村小构建校园建设标准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新模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教育体育局)
农村村级小学出现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着力给予解决。笔者认为,在县域教育督导工作中加大对村小督导的力度,将有助于加快村小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督导内容一:加大村小建设力度,改善村小办学条件
在县域教育督导工作中,要督促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村小建设,设立“村小建设专项资金”,着手启动新一轮村小建设。要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参与村小建设的积极性,采取措施激励乡村两级想方设法筹措村小建设配套资金;同时,应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和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的公益资金,多途径加大对村小建设的投入。在建设过程中,要针对各地各校的生源情况,科学规划村小规模,既要考虑长远发展,又不能贪大求全。须注意的是,规划中要考虑村级幼儿园的发展需求。
督导内容二:科学规划网点布局,尝试村小多种办学模式
集中办学。开展寄宿制试点工作,可尝试将辖区内所有学生集中在中心小学学习、生活。对集中办学的乡镇,县财政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着力改善中心小学的校园校舍和设施设备,尤其是学生食堂、寝室的条件,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生活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
联村办校。调整网点布局,对适龄儿童人口数自然减少的村小,可采取联村办学的方式,邻近的若干个村委会合办一所村小,确保学校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开展走教。由于村小缺乏专业教师,中心小学可组织年轻的骨干教师到村小走教,特别是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师。中心小学在每学年安排好走教的人员、走教的村小和走教的课程,在工作上为走教的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生活上关心走教的教师。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村小开足开齐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并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
督导内容三:加强村小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质
优化村小教师结构。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补充年轻教师进入村小教师队伍;对紧缺学科师资的补充实行灵活、特殊的政策;对即将退休的村小教师,可从教学一线转到中心小学服务岗位。
实施乡村教师培训工程。可分批次将农村教师安排到教师进修学校或较先进的学校轮训,积极选派村小教师参加省、市各类培训学习活动,感受教学前沿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中心小学要加强教研组建设,统筹安排好村小教师参加中心小学校本研训的时间,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讲座、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等研训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村小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村小教师待遇。提高长期在村小教学、下派到村小开展走教的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适当提高村小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的比例;设立“山区教育奉献奖”,每年表彰奖励一直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的村小优秀教师。
督导内容四:加强对村小管理,开展“示范村小”创建活动
保证村小的经费投入。各村小的公用经费由中心小学统一管理,分开使用。中心小学要确保村小公用经费的使用额度,确保校舍维修资金。
加强对村小的指导与评估。在校园文化、学生德育、校本培训、教学常规、光盘教学等日常管理上,各中心小学要加大指导与帮扶力度,要安排中心小学的校委成员、骨干教师到村小进行挂点指导。中心小学要加强对村小的常规性检查与评估,并及时将检查评估情况予以通报。
开展“示范村小”创建活动。县教育行政部门可组织开展“示范村小”创建活动,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从校园环境、常规管理、教育质量、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健全村小办学水平评价体系,引导各村小构建校园建设标准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新模式。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