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双非球面硫系玻璃镜片精密热压成形模具制造

来源 :中国机械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nyz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小口径双非球面硫系玻璃镜片精密热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与模具非球面轮廓预测及补偿相结合,提高热压成形模具的制备效率与精度,满足该类镜片高精度批量制造的需求.根据硫系玻璃热压过程中的热传递、黏弹性、应力松弛行为与结构松弛特性的分析,获得玻璃高温热力学性能参数,建立镜片热压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对仿真获得的镜片非球面轮廓曲线进行RBF函数拟合,并据此对模具模腔的轮廓偏移进行补偿;基于补偿后的模具非球面参数,对成形模具进行超精密加工与检测;采用所制备的精密成形模具,在多工位热压成形机床上压制小口径双非球面硫系玻璃镜片,并对成形镜片的检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三次补偿后,镜片非球面ASP1与ASP2的轮廓偏移量h仿真值均小于0.25μm;加工后模具上、下模腔的非球面ASP1与ASP2的粗糙度RMS值分别为3.5 nm、5.6 nm,形状精度PV值分别为31.5 nm、50.4 nm;实验所压制的成形镜片,其非球面ASP1、ASP2的检测数据基本满足PV值不大于0.2μm、Ra≤0.04μm以及h≤1μm的精度要求.
其他文献
虚拟砂轮建模时大多采用包围球对磨粒进行碰撞检测,而包围球相互接触时凸多面体磨粒之间仍存在间隙,导致虚拟砂轮表面与实际砂轮表面差异较大,影响后续磨削过程仿真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凸多面体碰撞检测的虚拟砂轮建模方法.推导了砂轮表面磨粒随机位置的数学模型,基于凸多面体碰撞检测判断磨粒干涉状况,最终生成虚拟砂轮.对基于凸多面体和包围球碰撞检测方法生成的虚拟砂轮表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前者的磨粒位置更具随机性,且可以生成磨粒率为60%的虚拟砂轮,后者则不能生成磨粒率大于50%的虚拟砂轮.最后将虚拟砂轮
公路网交通运行状况监测和突发事件预防预警是各级路网运行管理单位的重要职责.传统监测方式主要有视频巡查、信息报送等人工方式和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平台等自动化方式.本文以高德、百度等主流互联网智慧交通平台的应用为契机,重点分析其在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异常交通拥堵的监测,以及恶劣天气下公路交通突发事件预防预警等方面的特点优势,并对综合利用传统手段和新技术提高公路网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建议.
为提高绳驱动连续体机器人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针对此类机器人的误差标定与补偿方法.该方法利用指数积(POE)公式建立连续体机器人关节模块的运动学模型,并利用运动学模型推导出误差传递模型.针对误差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方法进行误差的辨识,将辨识后的误差补偿至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从而提高机器人关节模块的模型精度.制作了基于柔性支撑的绳驱动连续体机器人样机,并对标定算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机器人末端位置精度提高了32.23%,姿态精度提高了81.64%,证明了标定算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