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艺术的意蕴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bo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了解掌握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没有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教师的个体劳动,教师可以自己做出决定,对教材作品哪些是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处理教材灵活,具体安排。但是,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
  例如:在《绘画的语言》一课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要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领会和感悟到美术作品的娱乐功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感觉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动手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3.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等等精神内涵。在审美直觉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因而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述、设置情景等手段,往往事半功倍。在欣赏时,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步入胜境。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节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如在学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时,我就利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录音导入课题,这样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春天的情境中去。
  总之,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研究探索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和谐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努力。
其他文献
新课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新知识学习的“大门”。它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设计就是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环节时充分考虑新课程理念、教材、教师、学生四者的关系,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且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导入,激发学生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善于导入新课对提升
期刊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十单元的一节课: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变换视角观察物体的形状。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有意或无意地观察着事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片断:  一、从前
期刊
3~8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较早地发展幼儿的智能,丰富幼儿的社会情感,以及专注、坚持、倾听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中,我发现即使是小班也有一部分幼儿有一定的识字经验,并且影响着孩子的阅读活动。早期阅读中的识字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  观察一:小宇认识字  3月6日,教学活动环节,我和幼儿
期刊
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绝不能盲目地搞素质教育,一味地过分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忽视对知识的讲述及学生成绩的提高,更不能放弃语文课堂这块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向45分钟课堂要效益才是硬道理。  课堂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它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还能陶冶学生的个人情操,更能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所以提
期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崇高、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拥有博大深沉、高尚无私的爱。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就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八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做个好教师, 必须要有爱心与责任心。  爱心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力量,它是真实的、善意的、美好的。爱心会让人们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保持对生活的希望。爱心具有感染力,会一个一个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就业的意义;辨别不同的就业择业观;理解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的意义,懂得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思维能力和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培养劳动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增强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2.
期刊
【设计意图】  清华大学经学研究中心曾经与《小康》杂志社、人民网、新浪网联合发布了“你认为社会是否需要传统礼仪”的调查问卷。此调查共13580人参加。超过93%的受访者认为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今天的社会仍然需要有传统礼仪,并认为当前教育有必要加入传统礼仪文化。  在回答“你是否了解中国传统冠、婚、丧、祭”等中华基本礼仪?”时,66%的人仅知道一点,了解的人仅有23%,完全不了解的占11%
期刊
Nowadays,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nglish teaching is becoming more popular, it is necessary to get familiar.  1.1Definition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s an approach to English teaching,which empha
期刊
幼儿期是一个人的良好文明礼仪养成的关健期。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刚好印证了在幼儿阶段,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内涵  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实质上就是一种行为规范,是幼儿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与同伴进行交往时,所表现出的文明的态度、行为和品格。俗话说,教育要趁早,尤其是在幼儿刚刚对外
期刊
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有些人在抱怨,抱怨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关爱,抱怨自己如何委屈,抱怨没有出生在条件好的家庭,抱怨自己没有美丽的容颜,抱怨自己没有好的工作等,他们也因此而感到自卑。其实,我们不应该抱怨,而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学会爱人。只有在感恩中生活的人,才会发觉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  一、活在感恩中  对于有些人来说,世界上好像永远没有快乐的事,他们心中经常记住的是不顺心、不公平、不快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