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神文明主要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这一过程中,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称。本文主要从历史实际出发,论述了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丰富发展。
【关键词】列宁 斯大林 精神文明 发展
一、论证了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列宁详细地总结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经验,结合俄国实际情况,他在经济当时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想法。
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列宁很重视本国的思想与文化建设。1920年的10月份,他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了要建设无产阶级文化的构想。他认为:大家需有这种意识,首先需要知晓,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哪些文化,然后改造这种文化,才可以用来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如果没有这种的意识,那么我们就谈不上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我们的学习、训练以及教育都要把旧社会的材料作为出发点,充分运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建设共产主义。要对青年学习以及组织的事业进行改造,我们的行为才称得上是为创建立新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当有人向我们提起道德时,我们这样回答:共产主义者的道德,就是做到团结一致,同反对剥削者的自觉进行的战斗。没有不变的道德,我们要敢于揭穿那些道德中骗人的话。道德是为了人们达到更高修养,是为了大家摆脱劳动剥削。
列宁还反复阐明了共产主义的教育、道德、纪律等各方面,以及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重要性。这也表明,列宁曾经提出过很多我们今天任然坚称是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除此之外,列宁还提到:作为无产阶级的组织者,必须要有组织能力,使其能够建立工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否则,就没有能力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时候,就有了社会主义文化与文明的新词,列宁还强调,应该把重心转向文化建设上来,让俄国不只是物质方面的文明国家,同时也是精神方面的文明国家,让俄国达到社会主义的要求。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与物质是两个重要方面。可是,由于列宁真正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时间比较短暂,他并没有能科学地概括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注重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注重发展教育事业
列宁特别指出了,科学文化对社会主义建设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文盲,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苏维埃的国家,教育应当放在首位,我们要给社会主义建设,训练人才。对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的指导,培养出懂得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新人。列宁提出,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人民思想文化的建设,培养出可以造就社会主义的人才,把我们的青年变成共产主义的建设者。首先,要踊跃加入革命建设中去,其次,要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再次,要学会学习人类的文化知识,有句话说,首先要了解人类的一切创造,用来丰富自己,才有条件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列宁曾在一次苏联教育工作会议上说道:俄国的工农阶层在革命战斗中,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指导。工人和农民会意识到,现在只有我们的统治制度,他们才会真正当家作主,他们会明白,当前国家的统治,是完全在帮助工农阶层的,让他们可以彻底摆脱富农、资本家的压迫。人民群众渴望获得知识,因为他们要想获得胜利,知识是取得胜利的法宝。
百分之九十的劳动人民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想得到解放,知识是获胜的武器,他们之前斗争的之所以受挫,原因就是缺少知识。大家要想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也只有靠自己。我们的取胜的前提,是需要人民群众自觉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担子。大家要从失败里总结经验教训。大家要明白,如果要想顺利结束我们的斗争,要想在斗争中取胜,就一定需要教育,需要知识的指导。”若我们轻而易举的战胜了敌人,请大家不要太得意,因为真正艰巨的工作不是取胜敌人,而是对群众的重新教育,组织训练人民,给他们普及基础知识,同我们特有的愚昧、无知、粗野等作战。
我们要通过教育,加强对人民群众纪律的管理。列宁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要想改造现有的劳动人民行为习惯,改变现有风气,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我们之间要做出保证。我们随时准备牺牲自己,我们准备在这种反对习惯势力最难的斗争里挺住,一直坚持到底,我们大家要双手不停地工作几年、几十年,一直到老。我们不能抱着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想法,我们不能有那种认为劳动是人的一种负担的观念,认为凡是劳动,都要付一定报酬的想法。我们要抱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每个群众都应该有这种思想,让这种思想变成群众的习惯,变为劳动者的生活常规,我们要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纪律,推行社会主义的进步。
三、要学会利用人类文化遗产
列宁提到,无产阶级的文化,需要批判继承人类已有的文化遗产,加以建立,而非离开人类文明而大道凭空设想。无产阶级文化建立的基础,是人们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同官僚社会的多重压迫下,而创造出来的。
1920年,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书中写到: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确确实实地了解人类发展历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对这些文化加工,让它变成无产阶级的文化,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认识,那么我们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对资本主义旧社会进行改造之后,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新一代人的学习与教育,都不能再如以前那样了。对青年的学习与训练,要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材料作为研究资料。1928年,斯大林在《在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八次会议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提出要建设,就要有知识,要懂科学,而想有知识,就需要去学习,认真地学习,向周边人学习,不论他是敌人还是朋友,都可以学,特别要虚心向敌人学习,要达到不怕别人讥笑我们笨,笑我们落后的境界。
由此看出,列宁和斯大林二位领导者在领导苏联进行经济与文化的建设中,对文化遗产的态度也是本着扬弃的观点的,只要对建设共产主义有利,无论它是俄国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拿来用,这也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戴舟.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M]
[3]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
[4]丰子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列宁 斯大林 精神文明 发展
一、论证了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列宁详细地总结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经验,结合俄国实际情况,他在经济当时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想法。
在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列宁很重视本国的思想与文化建设。1920年的10月份,他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了要建设无产阶级文化的构想。他认为:大家需有这种意识,首先需要知晓,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哪些文化,然后改造这种文化,才可以用来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如果没有这种的意识,那么我们就谈不上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我们的学习、训练以及教育都要把旧社会的材料作为出发点,充分运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建设共产主义。要对青年学习以及组织的事业进行改造,我们的行为才称得上是为创建立新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当有人向我们提起道德时,我们这样回答:共产主义者的道德,就是做到团结一致,同反对剥削者的自觉进行的战斗。没有不变的道德,我们要敢于揭穿那些道德中骗人的话。道德是为了人们达到更高修养,是为了大家摆脱劳动剥削。
列宁还反复阐明了共产主义的教育、道德、纪律等各方面,以及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重要性。这也表明,列宁曾经提出过很多我们今天任然坚称是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除此之外,列宁还提到:作为无产阶级的组织者,必须要有组织能力,使其能够建立工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否则,就没有能力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时候,就有了社会主义文化与文明的新词,列宁还强调,应该把重心转向文化建设上来,让俄国不只是物质方面的文明国家,同时也是精神方面的文明国家,让俄国达到社会主义的要求。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与物质是两个重要方面。可是,由于列宁真正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时间比较短暂,他并没有能科学地概括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注重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注重发展教育事业
列宁特别指出了,科学文化对社会主义建设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文盲,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苏维埃的国家,教育应当放在首位,我们要给社会主义建设,训练人才。对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的指导,培养出懂得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新人。列宁提出,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人民思想文化的建设,培养出可以造就社会主义的人才,把我们的青年变成共产主义的建设者。首先,要踊跃加入革命建设中去,其次,要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再次,要学会学习人类的文化知识,有句话说,首先要了解人类的一切创造,用来丰富自己,才有条件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列宁曾在一次苏联教育工作会议上说道:俄国的工农阶层在革命战斗中,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指导。工人和农民会意识到,现在只有我们的统治制度,他们才会真正当家作主,他们会明白,当前国家的统治,是完全在帮助工农阶层的,让他们可以彻底摆脱富农、资本家的压迫。人民群众渴望获得知识,因为他们要想获得胜利,知识是取得胜利的法宝。
百分之九十的劳动人民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想得到解放,知识是获胜的武器,他们之前斗争的之所以受挫,原因就是缺少知识。大家要想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也只有靠自己。我们的取胜的前提,是需要人民群众自觉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担子。大家要从失败里总结经验教训。大家要明白,如果要想顺利结束我们的斗争,要想在斗争中取胜,就一定需要教育,需要知识的指导。”若我们轻而易举的战胜了敌人,请大家不要太得意,因为真正艰巨的工作不是取胜敌人,而是对群众的重新教育,组织训练人民,给他们普及基础知识,同我们特有的愚昧、无知、粗野等作战。
我们要通过教育,加强对人民群众纪律的管理。列宁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要想改造现有的劳动人民行为习惯,改变现有风气,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我们之间要做出保证。我们随时准备牺牲自己,我们准备在这种反对习惯势力最难的斗争里挺住,一直坚持到底,我们大家要双手不停地工作几年、几十年,一直到老。我们不能抱着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想法,我们不能有那种认为劳动是人的一种负担的观念,认为凡是劳动,都要付一定报酬的想法。我们要抱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每个群众都应该有这种思想,让这种思想变成群众的习惯,变为劳动者的生活常规,我们要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纪律,推行社会主义的进步。
三、要学会利用人类文化遗产
列宁提到,无产阶级的文化,需要批判继承人类已有的文化遗产,加以建立,而非离开人类文明而大道凭空设想。无产阶级文化建立的基础,是人们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同官僚社会的多重压迫下,而创造出来的。
1920年,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书中写到: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确确实实地了解人类发展历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对这些文化加工,让它变成无产阶级的文化,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认识,那么我们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对资本主义旧社会进行改造之后,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新一代人的学习与教育,都不能再如以前那样了。对青年的学习与训练,要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材料作为研究资料。1928年,斯大林在《在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八次会议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提出要建设,就要有知识,要懂科学,而想有知识,就需要去学习,认真地学习,向周边人学习,不论他是敌人还是朋友,都可以学,特别要虚心向敌人学习,要达到不怕别人讥笑我们笨,笑我们落后的境界。
由此看出,列宁和斯大林二位领导者在领导苏联进行经济与文化的建设中,对文化遗产的态度也是本着扬弃的观点的,只要对建设共产主义有利,无论它是俄国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拿来用,这也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戴舟.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M]
[3]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
[4]丰子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