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蘇州見浮生

来源 :旅读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譽為晚清小紅樓的《浮生六記》,是一部斜槓的文學作品。
  記錄乾隆年間最強閃光沈復與芸娘的深情與叛逆,書寫兩人把日子過成詩的生活小確幸,也筆記當代驢友沈復的窮遊足跡。
  閱讀《浮生六記》是一場穿越,會驚嘆清代的蘇州原來離我們這麼近!
  錦繡浮生
  芸娘是個巧手慧心的繡娘,繡棚上一針一線綻放繁花,生活裡烹茶植綠持理日常,《浮生六記》裡每個日子都精美如繡品。
  《浮生六記》說盡蘇州的美
  浪遊若夢記浮生
  “哪本書最能代表蘇州?”這個問題,不管詢問的對象是大學教授、地方誌總編輯,還是下午在園林裡納涼談天的老太太,很容易不約而同得到一個答案:“當然是《浮生六記》!”
  一本兩百年前的清代文學,何以能在廿一世紀代表一座城市?主要是因為,《浮生六記》正是一部寄理想於生活本身的作品。作者沈復是一介白衣,蘇州本地人,曾以賣字畫、經商與任官府幕僚為業,在當代沒有文名,對營生也不太上心,然而對每一天的日常起居卻挖空心思、悉心經營,不論是居家布置、踏青春遊、盆景花藝……都不馬虎。
  沈復在性格上是個典型的江南小市民:好熱鬧,喜交友,聲色美景娛目的,他都不討厭。所以記敘下來,雖然許多事平鋪直敘,也算是熱熱鬧鬧。“所謂不以文勝,而以質取吧,”知乎網站上的大V、《浮生六記》白話版譯者張佳瑋表示:“再說直白點,沈復的價值,就是一臺手提攝錄機,記錄下了當時的蘇州。”
  動人處不在文筆,而在趣味。口袋不深卻很會過日子的沈復,平實生動紀錄了清代蘇州小資家庭的美好日常。這部《浮生六記》除了獲得近代蘇州人的認同,其中不張揚奢華、卻相當細緻美好的生活情調,更呼應了今日年輕人對“生活小確幸”的追求,在近年成為當紅IP,新譯白話文版二〇一七年在大陸兩大線上書城“當當網”跟“京東”拿下銷售冠軍,更有新編崑曲、流行音樂、茶藝與套點等藝文創作,紛紛向《浮生六記》致敬。
  要一窺《浮生六記》裡“蘇式生活美學”的迷人之處,我們得探進沈復與蕓娘的小日子裡一一賞玩。
  忙著生活的城市動手做
  在還沒有“品牌”概念前,千年以來,“蘇作”早已是手工藝裡的名品,不論是玉石首飾、刺繡緙絲、竹木樂器,蘇工蘇作都是品質保證。蘇州人的手藝來自於生活,對於家中的園藝擺設,拈花惹草、東搬西移,就是愛動手做,在自己家裡“忙”開心。沈復心靈手巧的妻子芸娘,是個繡工精湛的繡娘,他們夫妻二人,也都是生活中的自造者。沈復小酌喜歡配小菜,又吃不多,芸娘便巧手設計了“梅花食盒”,梅花形狀的盒中,一芯五瓣可放置六盤小菜,蓋上有柄,形如花蒂;沈復從山上撿美石回家,要做盆景,苦於黃色石頭用白灰黏著,會有色差痕跡,芸娘靈機一動,把較次等的黃石磨成粉,在白灰未乾時糊在接縫處,完美藏去接痕。
  用竹子與舊竹簾做成屋前欄杆、把茶葉放進荷花芯裡薰香……,沈復與芸娘體現了蘇州人愛動手張羅、善用巧思美化生活的個性,屋裡充滿了夫妻二人的慧心,與共同經營日常的甜蜜回憶。
  文旅與愛情最斜槓的古典文學
  此外,《浮生六記》也是一部相當符合當代“斜槓精神”的文學作品。除了是本記錄清代文人生活的散文,《浮生六記》還可以當一部愛情小說與旅遊書來看。
  沈復與芸娘感情甚篤、志趣相投,兩人甜蜜自然的日常互動,以及相愛相敬的深情令人動容,是《浮生六記》中的一大亮點。而書中沈復對芸娘的敬重與疼愛,以及芸娘女扮男裝看燈會等前衛行徑,更是反映了蘇州家庭中,丈夫普遍對妻子的尊重與支持,這顯示了在男尊女卑的時代,蘇州夫妻之間有著相對平等的關係。這樣特殊現象其中有脈絡可循。明清期間,江南成為皇家紡織品最重要的生產基地,眾多繡娘掌握家中經濟命脈,導致蘇州女性地位自古高於中國其他省。“蘇州每位知名女性手藝人,背後都有一位支持妻子的蘇州男子,甘願當綠葉,”蘇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葉正亭表示。
  此外,《浮生六記》也是暢遊蘇州的旅遊書,好看山光水色的沈復是個旅行家,行遍大江南北,足跡也遍布虎丘、寒山寺、太湖、吼山、靈岩、滄浪亭……等蘇州在地名勝,堪稱當代“驢友”。過去居住過的倉米巷與醋庫巷,今天仍是尋常人家的巷弄,街上有著開了二十年理髮廳、做旗袍的藝術家,與園林裡的教育博物館;夏天午後,小朋友在古厝巷弄裡打球、飯後街坊拿出水果點心彼此分享,尋幽訪勝之餘,也能一探蘇州民間生活況味。
  綜觀而言,《浮生六記》凝結了沈復一家的幸福觀,紀錄了在生活中把理想化為現實的點滴。沈復與芸娘突破外在限制對於美的追求,穿越了時間與空間,創造了既集體又個人的蘇州記憶。
  沈復與芸娘
  傳奇戀人列傳
  《浮生六記》是一部“閃瞎”眾人之作,復與芸間的深情,讓國學大師林語堂說:“伉儷情篤,令人盡絕傾慕之念。”來看看兩個小夫妻的其人其事,與他們的愛情故事。
  如果說《浮生六記》是一部乾隆嘉慶年間的家庭錄影(home video),讓這部影片雋永有趣,乃至於傳世的,便是當中的芸娘了。
  獲國學大師林語堂譽為“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芸娘迷人之處在於對生活充滿創意與好奇,也兼具能靜下心來繡《心經》、悉心整頓日常的沉靜。書中描述從十三歲到四十一歲的芸娘,其對生活始終秉持著飽滿的熱情與活力,讓沈復筆下的妻子,不論幾歲都一如少女。
  芸娘性情溫順有禮,也有心思靈動、隨性自然的一面,於是有了女扮男裝隨夫出遊、與妓結拜為姐妹等不容於當時禮教的作為,導致不容於翁姑的命運,也正是這樣的真實,才造就了芸娘獨一無二的可愛。與芸娘共度廿三年的生活太美好,沈復在芸娘逝後,害怕“事如春夢了無痕”,辜負蒼天的厚愛,於是提筆欲抗時間與記憶的消逝,寫下《浮生六記》。“通篇讀完,我都產生了”沈復簡直配不上他妻子“的念頭,”白話文版《浮生六記》譯者
  反骨的復與芸   那些年,靈活的轉身
  生活在兩百年前乾隆嘉慶年間,自得的沈復與芸娘,在禮教的束縛下,常有“出格”的驚人之舉。
  女扮男裝與夫逛廟會
  在蘇州城中市區、沈復家附近,有一條醋庫巷,上面有一個俗稱“水仙廟”的洞庭君祠。每逢神誕節日,各姓氏族裡會認領一個角落,懸掛玻璃燈,玻璃燈中間設寶座,旁列插花瓶,在瓶花間置蠟燭,稱為“花照”,按華麗程度分勝負。入夜後光影流離,燈便有了高下參差之分。沈復應朋友之邀,前去插花布置,得了機緣躬逢盛會。
  芸娘聽了,說可惜自己是女兒之身,無法同行。沈復提議讓芸娘穿上自己的衣衫、把髻改為辮子、畫濃眉毛、戴上帽子,扮作男子。起初發現衣衫太長,在腰間打折縫好、披上馬褂。看著三寸金蓮不知如何是好?沈張佳瑋說。究竟書中的芸娘有多美好?就來一探沈復與芸娘的愛情故事吧。
  十三歲許終身非淑姐不娶
  古代女子,除非家中富有能聘先生到府傳授,否則多不識字。而芸娘卻因一首《琵琶行》,不止學會讀書寫詩,還因此締下良緣。
  芸娘本名陳芸,字淑貞,是沈復同年生大十個月的表姊。學說話時,聽大人口授《琵琶行》,可一字不漏背誦,這也成了芸娘家道中落,日後還能夠識字寫詩的關鍵。
  芸娘四歲時,父親過世,待她年紀稍大,練就一手好女紅,以十指供養一家三口,且供弟弟讀書。有日,芸娘在書箱中找到一冊《琵琶行》,因能背誦,便字字參照,學會認字,也用刺繡的閒暇時光,自學通曉了吟詠詩詞,寫下“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樣的句子。十三歲時沈復隨母親回家探親,看到芸娘的詩作,感嘆其才思雋秀,也擔心如此有才的女子福澤不深,無法釋懷,便跟母親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沈母也愛芸娘柔和的性格,便脫下金戒指,與芸娘之母締姻。兩人的美好姻緣,便從兩句描寫秋色的詩句開始。
  淡中見真味白粥定情
  兩人雖已定親,但真正的緣分,是從一碗白粥開始。定親同年的冬天,沈復隨母到芸娘家參加親戚婚禮,送親戚到城外,返回已三更。沈復感到腹內復買了不分男女、大小腳都能穿的蝴蝶鞋,芸娘穿了在家練習男子拱手闊步走路姿態。夜裡芸娘緊張兮兮跟著丈夫出門看燈,有人問起,沈復便說是自己表弟,一夜過去,竟也沒人認出來。
  撒謊只為隨夫登船遊太湖
  沈復奉父命,要去吳江弔唁親友。芸娘私下對沈復說:“去吳江必定要經過太湖,我真想跟你一起去看看,開一開眼界。”沈復也希望芸娘相伴,兩人苦思沒有託辭讓芸娘同去,芸娘靈機一動,說:“有了,就跟婆婆說我要回娘家。到時候你先在船上等我,我隨後就到。”
  兩人會面,搭著船出虎嘯橋,風帆沙鳥、水天一色。“啊,這就是太湖了!今日得見天地寬廣,真是不虛此生!想許多閨中女子,一生都未必得見,”芸娘讚嘆道。沈復上岸奠祭回來後,發現芸娘同漁家女素雲,在岸邊欣賞魚鷹捕魚。兩人登船駛到萬年橋下,吃西瓜消暑,等待晚霞。入夜,與漁家女一起在船上飲酒、唱歌、暢談,欣賞滿江漁火與滿天星斗。
  與妓結盟為夫納妾
  沈復表妹婿納妾,芸娘說她“美而不韵”,從此一心要為沈復納一“美而韵”之妾,可惜家財不豐無法成事。後來沈復受朋友邀請,遇見浙江名妓冷香,冷香有女憨園仍在室,沈讚歎她“一泓秋水照人寒”、“頗知文墨”。當時因芸娘與婆婆同遊虎丘,沈復便相約到在半塘會面,兩船相遇,沈復攜憨園過船拜見母親,芸娘見了憨園一見如故,兩人攜手登山,備覽名勝。
  “今才得見美麗又有韻味的女子”,蕓娘希飢餓,婢女呈上棗脯(乾棗),沈復嫌太甜。此時芸娘拉拉沈復袖子,要他跟著自己走。進到芸娘房裡,只見房中藏有暖粥與小菜。沈復正要開始享用,聽見芸娘的堂兄玉蘅嚷著﹁淑妹快來!“,芸娘阻擋不及,玉蘅闖進芸娘房內,看見桌上的熱粥小菜笑道:”我剛剛要粥,你說吃完了,原來是藏在這裡,專門招待夫婿。“芸娘窘迫不已,馬上躲了出去,惹得全家哄笑。自此到婚前,只要沈復到芸娘家裡,芸娘怕人笑話,總是避不見面。在婚後,夫妻仍會拿此事互相取笑,成為甜蜜的回憶。
  清代暖男來世換我服侍你
  沈復對芸娘說過最浪漫的一句話,就是:“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在男尊女卑的時空裡,這樣的一句話中,包含了對妻的珍愛、敬重與疼惜。
  沈復是個旅行家,就愛四處尋幽訪勝,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不能帶著知己芸娘雲遊四海,讓愛妻見自己所能見。沈復曾對芸娘說:“可惜你是女子,不方便四處走動,若能化為男子,我兩人一起訪名山、遊名勝,遨遊天下,不亦快哉!”也希望隨夫君四處看世界的芸娘道:“今世不能,就約定來世吧。”沈復回答:“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
  在水仙廟舉行燈會時,見到芸娘羨慕自己的見聞,沈復遂說服芸娘女扮男裝,與自己共賞花與燈。一夜夫妻二人美夢成真,芸娘當真“化女為望沈復納憨園為妾,沈復則駭然回她:”她的身價是住到金屋的,豈敢有這種妄想!而且我倆感情至深,何必外求呢?“,芸娘還是與憨園焚香結為姐妹,贈翡翠玉鐲為信物,憨園回說:“家母希望我過好日子,自己恐難做主”,然而芸娘見憨園戴上信物,便覺信心滿滿,篤定可成。
  憨園後來嫁入豪門,人家許以千金聘禮,並且應諾贍養其母,芸娘卻傷心遭人愚弄:﹁當初真沒料到憨園如此薄情啊!“因而血疾發作,公婆則因芸娘與妓結盟等事輕賤家門有辱清譽,更加憎惡她。
  為糊口計拋書浪遊
  沈父重病時擔心自己一病不起,家中頓失經濟來源,囑咐沈復不要光守著幾本書,應當找個營生糊口,便將他託給自己盟弟,繼承家業。於是沈復拜蔣思齋為師,學著做幕僚師爺。沈復說:“從此以後開始了習幕生涯,並非快意之事,為何記下來呢?因為這是放下書本浪遊生涯的開始,故一記。”
  稱姑令堂翁曰老人悖謬之甚
  沈復到邗江探父親的病,與芸娘書信往訪。沈復返回真州,錯過了芸娘的信,而經公公拆閱,上面寫道:“令堂認為,老人得病身體不好,都是因為姚姬;等他稍癒後,應悄悄囑咐姚女假託思鄉之情,我好安排她父母來揚州接她回去,這樣彼此都可卸下責任。”沈父見信甚怒,老婆覺得自己得病是因為有小妾在側,這種長輩房內的事,媳婦僭越背地裡管閒事還自認聰明,真是太超過!便責怪芸娘稱婆婆為“令堂”(應稱家婆、家姑)、稱己為“老人”失禮失體,加上之前“背夫借債,讒謗小叔”等嫌隙,怒男﹂,兩人結伴同行,在燈裡花裡,又創造了一個夫妻間又能唸著笑著的美好回憶。   沈復與芸娘,是知己是愛侶,是天地間最懂彼此的人,兩人總有著說不完的話。在生活中一起烹茶煮菜、玩石賞花、佈置家居……即使是狹小簡陋的斗室,也會布置成精巧舒適的小居。
  用現在的話來說,《浮生六記》真是一部意圖“閃瞎”他人、單身讀者讀不得的作品。從這對把柴米油鹽過成“神仙生活”的愛侶身上可見,幸福不在於華廈珍饈,而在於一雙懂得賞美的眼睛,與一位共享生活的知己。
  不避煞且待佳人來
  相傳人死後的頭七,鬼魂會回家看看,按邗江一帶的俗例,這天要在亡者房內擺上酒菜,全家不入此房避免卡到陰,稱為“避眚”(眚,音省)。沈復不聽朋友﹁回魂犯煞,不利生人﹂勸告,堅持留在房內等待芸娘魂魄歸來。恍惚之際,只見桌上蠟燭綠螢幽幽,心生恐懼想要呼喚守門之人,想到芸娘魂魄柔弱,又怕她被生人陽氣逼走,便放下害怕誠心祝禱,燭光重見光亮。
  清代小資生活美學
  經商不順,當師爺也時不時無案可接而拮据的沈復,在這樣重視生活品質,也苦於經濟不太寬裕的限制下。看芸娘如何善用巧思,在尋常日子中創造美好的生活情趣。
  瓜果製造天然香氛
  除了室內燃香,芸娘也會在室內放置瓜果,製造天然香氣。瓜果的飄香也有學問,例如佛手柑忌諱醉後帶著酒氣去嗅,會容易爛;木瓜香味濃鬱,但不宜手掌出汗時觸碰,一旦有汗漬,及時拿清水洗一下即可。這些瓜果在房中置放的位置也有講究,放在不同的地方,下風口、通風處等等,香味也有不同變化,或淡或濃,依每個人的喜好不同。
  今人怎麼做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香氛蠟燭、精油蠟版與手工皂,一直是暢銷產品。也會有人擺放柑橘、柚子等耐久芬芳的柑橘類在客廳,飄散果香。
  荷花芯裡薰茶葉
  夏天荷花初開時,花瓣晚闔晨開,芸娘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放置於花心,隔日早上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今人怎麼做
  現代人常在家裡手沖咖啡,研究不同產地的豆子,在各種沖泡方式下的花香與果香。坊間也有﹁擺茶席﹂的體驗,教人如何因地制宜,在自己的小空間裡擺設屬於自己的茶席。
  巧思布置小空間
  沈復家屋少人多,居住環境擁擠,於是參考家鄉太平船後艙房的擺設,善用空間,將臺級做成床,前後湊成三個榻,房子當中以木板糊上白紙做隔間,讓小屋更加寬敞。另外蕓娘還會製作木架,在上面種植扁豆等藤蔓植物,稱為“活花屏”,可在室內隨意搬動,增加綠意。
  今人怎麼做
  住在都市中,室內空間不大,配合建物,善用畸零區域,運用中空書架或植物隔間,兼顧通透性。
  來我家吃私房菜
  沈復平時好客,凡是家中有客,必留他們吃飯行酒令。芸娘擅長惠而不費的烹調手法,普通的瓜果蔬菜、魚蝦肉食經她巧手烹製,便搖身一變成為意想不到的美味。大家也知道沈復並不寬裕,每次都湊食材費,讓芸娘準備下次聚會的酒菜。家中乾淨舒服,可以無拘無束閒聊一整天。
  今人怎麼做
  上館子有用餐時間限制,又可能吃到重油重鹹,更常所費不貲。一群朋友中若有家裡方便宴客的人,不妨自己下廚,朋友間交流私房菜的美食記憶。
  蟲石入景小天地
  沈復到山中掃墓,撿回紋路可觀的石塊。與芸娘共賞,說:“宣州石色白,用白油灰疊在盆景中色彩勻稱。這些本地石雖古樸雅致,但顏色是黃的,如果用油灰痕跡太明顯,如何是好呢?”芸娘挑出幾塊石頭搗成粉末,趁油灰未乾抹上,等乾了,顏色別無二致。沈復插花,芸娘建議可效法畫中的蟲草之法,找來螳螂、蝴蝶、蟬等昆蟲,用細絲線捆著脖子繫在花草間,再整理它的腳足、或抱在花梗上,看過的人無不稱絕讚美。
  今人怎麼做
  都市人家中難有園林,但很多人會布置桌面一隅或陽臺。近年流行多肉與苔球植物,不但容易生長、且造型多樣,可綴以自己喜愛的小石頭或陶瓷,打造一方天地。
  上山烹飪就地野餐
  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菜花黃時,沈復與朋友苦無酒家小飲,帶著食盒去,對花吃著冷食冷酒,或是看完花再去喝酒,都覺得沒有意思。芸娘巧思,雇了餛飩擔子,讓大家在園裡有熱茶熱粥與熱酒可食,一行人玩得暢快,說:“假如不是夫人安排,一定不能如此盡興。”
  今人怎麼做 社區園遊會或家庭親子活動,叫外賣怕冷掉,量也擔心無法供應。這時可預定胖卡行動餐車,及時提供多樣的熱餐與飲料。
其他文献
自一九八七年首批世界遺產成功登錄後,中國大陸便颳起一陣申遺熱潮,歷時卅餘年,方興未艾。  這股高漲的熱情背後,並不僅僅出於文化保護目的,貌似更多著眼於“金字招牌”傍身後,來自中央政府的開發資金挹注及巨大門票收益。二〇〇〇年,山西平遙古城申遺成功後,隔年門票收入立即翻漲三十倍,足以一窺其經濟效益,更別說還有長城、兵馬俑、九寨溝等經典景點的珠玉在前。  驚人的開發收益、對民生經濟的肉眼可見的改善,結合
期刊
無產業、不電商;無電商、無產業。  大陸電商市場量體大,市場發展快速靈活且成熟,眼球的關注、流量之所在,就是做生意賺錢的門路。  二〇一八年, 阿里巴巴雙十一滿十週年,當天總成交額人民幣二千一百卅五億元,再次刷新二〇一七年之人民幣一千六百八十二億的總成交額。慶祝、狂歡!但於此同時,也有人注意到這個總成交額的成長率,其實已經減緩了。“阿里雙十一再創歷史,但這場狂歡還能持續多久?”外媒紐約時報在二〇一
期刊
來自北方寒地,早夭的作家楊喚雖然背負著多舛的命運,卻因此鍛鑄出一顆精澄而熱烈的詩心,帶給大小朋友無窮歡悅的閱讀體驗。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羊隊和牛群告別了田野回家了,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夏天的夜就輕輕地來了……——!楊喚《夏夜》  經歷過某個年代義務教育的學生,對於這首新詩《夏夜》肯定不陌生。  這首詩的作者楊喚透過擬人化筆法並比山巒和田野、小
期刊
近年在政策加持、消費升級、國民體育意識提升的動力下,大陸青少兒體育培訓產業開始出現井噴式成長,於此當口,臺灣相關專業者可勇敢跨出,挑戰市場人力缺口。根據大陸媒體36氪於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報導,在美國、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體育消費已成為大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國大陸人均體育支出約為日本的百分之二點五,美國的人均體育支出大約為中國大陸的五十倍。美國體育產業有將近五千億美元的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額百分之
期刊
中環蘭桂坊固然有眾多享負盛名的酒吧,其實其他橫街小巷尚有更多精心經營的“港味”酒吧,值得遊人發掘。來呷一口香港製造啤酒、嘗一口無國界料理,慼受地道港人的玩味吧,香港華洋雜處,昔日港人喜以「鬼佬涼茶」稱呼啤酒。在燈紅酒綠的蘭桂坊走遠十分鐘,卑利街上有间名叫“何蘭正”的酒吧。店名用上廣東話粗口諧音,讀得懂的本地人會心微笑,不諳廣東話的鬼佬也無妨,就這麼浸淫在濃厚的港式氣氛當中——牆是香港舊唐樓才見得到
期刊
這片草原世代的母性形象,狼母、女薩滿、火母、女巫、臍母……  這個以“天鵝女”為自身神話起源的族群信奉白天鵝,天鵝這一納粹輕盈的形象,顯現著哈薩克人內在精神的自然優美。  布爾津河,之於我來說,是十幾年前的這樣一個清晨——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在一個緩坡上望著不遠處閃著光的青白色條帶說:「你看,我就是在這條河邊長大的.小時的我們漫天遍野地跑,那時草原火母烏麥爾女神、女巫吉孜特爾娜克她們都還在我的身邊
期刊
數十年前,柏林、坎城、威尼斯三大影展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影人/影評/影迷也樂得四處挖寶。柏林重發掘新秀,坎城重推崇大師,威尼斯則開拓藝術面向,定位同中求異。然而近年基於舉辦時間、媒體聲量、周邊活動種種原因,唯有坎城一枝獨秀,其餘二者幾近式微,不再鼎足而三。單看奧斯卡外語片九強名單,其中五部出自坎城(另有《羅馬》一片由線上影音平臺出品,不符戲院公映的規定,遭坎城捨棄轉戰威尼斯),主宰影壇實力可見一斑。
期刊
除了千年古剎靜安寺以外,上海靜安區還有許多宗教建築:位於陝西北路的基督教懷恩堂、稱為“萬國教會”的基督教新恩堂、天主教小德肋撒、上海佛教居士林,以及圓明講堂。  然而,靜安地處市中心的位置,不僅讓這些舊建築展現特有的文化價值,更進而帶動整體區域開發。近年不少境外建築師的作品,如印尼設計師Jayalbrahim的璞麗飯店,是大眾公認鬧市中最寧靜的住宿體驗;日本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的C
期刊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採蓮曲》唐·白居易  在盛夏艷陽照射中,一縷輕風吹拂而過,搖曳了池塘上的荷葉,撩動了荷花紅粉的花辦。位於四川成都新津的千畝荷塘,為煩悶的新津夏季,帶來了一絲清涼,盛開的荷花妝點了這座歷史悠久的縣城,曾經南方絲綢古道上的要地,如今成了成都南大門。近年來在逐步的規劃下,一到夏天新津便荷香繚繞,無論是漫步在荷塘上的木橋,還
期刊
跟著《浮生六記》,到沈復家的弄堂走走,去蕓娘乘船繞過的太湖島上坐坐。  書中的倉米巷、醋庫巷,與太湖上的西山島,在復與芸之後,繼續承裝了百年故事,等待探路人的到來。  倉米巷大石頭巷  芸娘與沈復的家  跟著沈復與芸娘的足跡遊蘇州,除了寒山寺與虎丘等名勝,真正的《浮生六記》迷,還會造訪復與芸住過的倉米巷,除了一探才子佳人當年起居的街景巷弄,也更能感受白牆黑瓦裡,老蘇州人最在地的生活風貌。  沈家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