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airs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有明确的要求。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新教学模式,强调在合作中学习的合作模式、在交流中分享的交流模式、在互动中深化的互动模式。要把这些“可能”的模式,转化为实践中“可行”“可信”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构建、去创新、去拓展。那么,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将教学建模与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呢?本文通过人教版九年级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案例对此进行诠释。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心动”
   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其学习时所面对的一系列刺激,都可视为“情境”。在教学建模中,“创设情境”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在学生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感同身受的惊喜,平添几分乐趣;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显示、探索、表现,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案例1:《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
   上课之前,用视频播放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瞬间:击缶而歌表演、29个巨大的“烟花脚印”、活体字模、太极方阵、舞蹈演员以身体为笔作水墨画。在整个视频播放过程中,学生的喜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教师于是说:这届奥运会开幕式从主题到舞美等每个环节都让人难忘,请用简洁的文字来表达你的感受。学生争相表达自己的看法:灿烂辉煌、光芒四射、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如梦如幻……他们或赞美,或形容,或感叹。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国外媒体对奥运会开幕式的评价:如英国《独立报》、美国《世界日报》、加拿大广播公司新闻网报道、韩国联合通讯称赞……教师再顺势点拨:奥运会开幕式历来是举办国灿烂文化的集中体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好一幅气势恢弘的中华文化长卷!那一夜,我们把精美的中华文化盛宴呈现给了全世界。今天让我们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出发,走进灿烂的中华文化。用真实的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用“心”去学习,教学可进入一种令人亢奋的状态。
   二、引导质疑讨论,让学生“脑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师建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得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而疑问能激发求知的欲望。”教师将学生置于疑难情境中,让他们遇到矛盾、产生问题,并由他们提问、讨论,再互相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做既能引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推动他们深思求解的探究行为,还能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与气氛,增强学习兴趣,从而使个体学习系统得以开放,获得共同提高。
   案例2:《中华文化的力量》的教学设计
   视频展示:介绍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中华文明。看完视频后,学生提出了问题:这些文明的发祥地虽然都曾创造出了灿烂夺目的文化,却最终大都湮灭了,为什么古老的中华民族能延续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文化呢?学生不得其解,但又心存好奇。这时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以及阅读老师提供的有关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探讨答案。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参与程度高,最终大家一致达成共识。可见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丰富、生动、形象的事例,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需要,萌发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愿望。
   三、提供操作平台,让学生“手动”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相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学生通过动手,能发现、学到新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便会对政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案例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
   课前笔者布置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传统节日、历史人物、科技发展、语言文字等为主题,各小组同学分工负责,多途径收集资料,制成精美的形状各异的“中华文化专题”手抄报。两星期后,一张张有关中国传统节日、中华文化代表人物、中国汉字等主题的手抄报新鲜出炉。学生的手抄报可谓是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各小组把本组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室内,从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里,学生们深刻了解了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蒿等节日习俗;知道了屈原的高风亮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领会了中国悠久的爱国传统;了解了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通过一张张的手抄报,百花齐放的先秦诸子、仁义道德的孔孟儒家,以及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豪放洒脱的苏东坡,这一个个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带着他们的思想学说和人生经历,从遥远的历史逐渐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他们不再陌生,他们在学生的精心描绘下,鲜活了起来……学生们的文化知识在手抄报里深厚起来,通过动手,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情动”
   情感是人的主观意念,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它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但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揣摩、深入挖掘,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思维的活跃和情感的释放融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感受道德情感、人文情感,在情感的感化中生成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力。
   案例4:《民族精神我继承》的教学设计
   学生合作探究3则材料:材料一:据称,北京有近一半的人不知道“七七事变”发生在哪一年;每年的“九一八”都会有一些商家大搞庆典活动,因为“九一八”和“就要发”谐音,抗日战争仅过去60多年,就被一些人淡忘了。材料二:2003年1月16日,12位客人花了半天时间在西安满汉全席饭庄吃掉了一桌36.6万元的“天龙御宴”。材料三:韩国人的“国民精神”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中,让世人再次领略了其巨大的精神力量。当韩国元兑美元汇率狂跌时,韩国人喊出了“一人一元救国家”的口号,市民们把自己的金银饰品卖给国家,只收个欠条,以助国家一臂之力;同时,民间团体和民众自发组织起来,增加生产,厉行节约,购买国货,减少出国旅游,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请同学们分析说明3则材料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对此你有何看法?通过讨论,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珍惜、对假丑恶的憎恨,使学生动真情。接着师生继续探究:“在我国当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结合你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学生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对政治素材进行艺术处理,即使是很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动真情的效果。这一过程既发人深省,又饱含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动情而后思考,思考而后感知,感知而后发问,发问而后明理,明理而后践行。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灵魂。它不仅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关注学生实际需要,以教学建模为依托,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而且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诸要素合理配合,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活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宝静.中学政治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吴松年,庄永敏.思想品德新课程百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
其他文献
作文历来是语文的“重头戏”,占据了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经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鉴于此,本文就如何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由怕作文到喜欢作文,作了浅显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写作和阅读紧密相关,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
摘要:能否处理好初中与中职化学的衔接问题,将直接影响中职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要实现初中与中职化学的有机衔接,应该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实现内容上的衔接,利用思维发展规律搞好思维方法的衔接,利用认识化学规律搞好能力上的衔接,并贯穿于整个中职化学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衔接 思想方法 化学能力     在中职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初中化学学得还可以,但进入中职后就感到化学难
摘要:加强高职师范生英语教学的实践能力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师范院校高职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多元化培养模式的运用,以江西教育学院为例,做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高职师范生 英语教学实践能力 多元化 培养模式 运用  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走出校门进入教学一线的最后一个环节。然而,我国师范大学毕业生入职后,普遍存在教学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指出
摘要:导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精彩的导语并不常见。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导语的作用,往往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本文拟谈谈导语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语 作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创造性的活动,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丰富经验的语文教师必然会十分重视导语的作用,教师的精彩导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
陶土和面粉混合也能做陶瓷?是的。南京艺术学院陶瓷专业研究生徐英用作品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2013年初,徐英无意中看到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中描述了1961年前后,四川渠县大量群众用观音土充饥的情景。惨痛的历史打破了她内心的平静,报告中的画面不断刺激着她思考如何用自己擅长的陶瓷来述说这段历史。  用一幅苦大深仇的模样来表现负面的历史情绪,是艺术界常用的手法,然而徐英不想按常规出牌。她在观音土中添加面
欧洲王室林立,御用珠宝层出不穷,而曾经属于俄皇家族的复活节彩蛋,却绝世而立,与王冠权杖分庭抗礼。这些彩蛋和末代王朝的故事,蛋壳上的珠玉粉彩讲述了一部分,颠沛流离和下落不明又讲述着另一部分。它们中的一些,经过宫闱惊变后便佚失;有些外壳犹在,里面的“惊喜“却不知所终。最终留存下来的栖身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室里,得享安宁。沙俄王朝早已在动荡和血腥中结束,只有这些被重重保卫在玻璃橱窗里的珍品,还记得一个处于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全面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要求,充分说明了离退休干部工作在党的工作中,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促进和谐铁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  一、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  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部分,既属于党的建设范畴,又属于
博山炉源自汉代,是铜香炉的鼻祖。时至今日,高约1米、重达500斤的巨型博山炉惊现苏州巧生炉博物馆。只见炉盖上奇峰耸立、呈层峦叠嶂的仙山形;山间錾刻着龙腾、虎跃、神仙等形象,精美绝伦。这尊铜炉为苏州铜炉艺人陈巧生所制,历时8个月铸造而成。可谓馆中镇馆之宝,古今中外实为罕见。  珍贵的技艺  今年5月成立的苏州巧生炉博物馆,占地近2500平方米,馆长为铜炉艺人陈巧生。这是中国首家以铜炉、铜炉制作技艺和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以致在许多赛课评比中,评委几乎都将是否运用了多媒体作为评价一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确实有很多优势,但在教学中滥用多媒体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  一、预设性太强,有碍课堂的生成  由于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按照对课文的理解预先精心制作的,先讲什么内容,后讲什么内容,完全是按照程序设计的。尽管教师备课周详,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相差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须加选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三节《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中,教材通过对三个例题的解答来讲述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方法,每题各用一法:例1是实验式法,例2是直求法,例3是通式法。笔者认为教材如此编排无可厚非,但我们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灵活运用教材、挖掘教材,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全面系统地掌握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例1: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求该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