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汽车后市场的影响

来源 :汽车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汽车行业萌芽,到现在我国产销量全球第一,在这一发展过程当中,过去40年汽车整车销量是行业关注的重点,未来,汽车配件及汽车技术,将是行业变革的主题.rn电气化展望rn为什么电气化能够受到整车厂、供应商、消费者认可?它的驱动因素是什么?主要有三个驱动因素,第一是政府的驱动,以中国市场为例,新能源车发展初期,政府用补贴来培育市场,到现在全面推行的双积分政策,整车企业为了满足碳排放达标的目标,需要去规划生产新能源车,双积分将在驱动新能源车市场的政策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降低新一代国六重负荷柴油机的燃油耗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展了低粘度节能型机油(FA-4/5W-30)的研究开发.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进行仿真分析,进行了台架燃油经济性测试以及相应的国六重负荷柴油机台架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全新开发的低粘度节能型机油可以有效提升燃油经济性约1%,可以满足发动机基本使用性需求;本研究为后续推广低粘度节能型机油(FA-4/5W-30)市场应用做了准备工作,积累了数据.
为更加精细化地分析驾驶人驾驶行为的风险特性,识别驾驶行为风险,提出基于驾驶行为模式转移的个体驾驶行为风险评估方法.通过驾驶模拟试验获取个体驾驶人细粒度驾驶行为数据,依据提取的驾驶行为参数值对驾驶行为模式进行分解,以驾驶模式间的相互转移概率为特征指标,描述驾驶行为模式转移特性;利用最大信息系数及随机森林算法优选特征指标,最终形成个体驾驶人驾驶行为风险评估模型,对驾驶人的驾驶行为风险等级进行辨识.结果 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识别个体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的决策偏好,且驾驶行为风险辨识精度达到85.71%.
从汽车车门全粘接密封结构出发,介绍了其结构特点以及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工艺布置.通过分析影响粘接效果的各项因素,以及各项因素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目前生产工艺在进一步提升粘接效果、降低密封条开胶风险上遇到的瓶颈,提出了等离子表面活化这一全新工艺的应用.针对这一工艺,介绍了基本原理,并通过试验探究了此工艺在提高钣金表面张力、提高高温下粘接强度的潜力,最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式,确认了此工艺的安全性,为整车厂进一步改善车门全粘接密封条的粘接质量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近期,由《汽车与配件》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为了更好地共享智慧盛宴,编辑部特设以“汽车生态圈的开放、共荣与挑战”为主题的圆桌对话.rn在圆桌对话中,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担任主持人,参与对话的嘉宾分别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马钧,瑞立集团董事长张晓平,伟创力汽车事业部亚洲研发总经理唐心悦,诺贝丽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兼诺贝丽斯亚洲汽车业务副总裁刘清,伟世通亚太(中国)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总监沈建枢,UFI滤清器集团亚太区研发总监王强.
期刊
以提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结构可靠性、降低各部件损伤风险为目标,将阳极板、阴极板和膜电极通过注塑粘合成一个整体部件,开发了一种一体化密封单电池,该方案对膜电极具有更好的保护性,且更易加工成型.对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在阴极板流场脊区域平均应力0.6~1.2 MPa条件下,一体化密封方式下质子交换膜(PEM)活性区域边缘平面内平均变形量比线密封方式降低了67.52%~80.73%,活性区域厚度方向上受压后平均变形量降低了30.86%~45.92%,极大改善了PEM的力学稳健性,降低其撕裂
为解决道路试验中扭力梁衬套开裂的问题,基于虚拟试车场(VPG)仿真道路载荷谱,考虑三轴耦合编制了衬套三轴块谱作为疲劳仿真和台架试验的载荷输入,以某种橡胶材料超弹性初始本构参数为基础,分别按Mooney-Rivlin模型和Yeoh模型计算衬套3个方向的静刚度曲线,并与实际测试曲线比较定义优化目标,优化后的超弹性本构参数的刚度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利用裂纹扩展法预测橡胶衬套寿命,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并以此为基础对衬套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后衬套疲劳寿命明显提升.
当前,汽车产业驶入百年未有的转型阶段,在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的演变迭代下,汽车从过去单一的交通代步工具转型为一台智能终端.rn新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罗兰贝格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技术转型来看,汽车正在向\'潜在增值\'转变.从创新模式来看,汽车从\'个人资产\'向\'运营资产\'转变.”由此,汽车的价值要进行全方位评估,而不再是过去的整车“一口价”.基于这一背景,企业探索技术与战略的“转型”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期刊
每当业界谈及ABB,首先联想到的一定是技术创新,那份创新力根植于它的基因,从企业创建之初就可见一斑.而今,ABB经过岁月洗礼与沉淀,已成长为全球技术领导企业,通过软件将智能技术集成到电气、机器人、自动化、运动控制产品及解决方案中,不断推动社会与行业转型,并以实际行动来实现更高效、可持续的未来.rn创新是ABB的DNA,该企业在2015年投入15亿美元用于研发,且重视创新研发的精神保持至今.可以看到,ABB在发展路上的每一步都迈得铿锵有力,也凭借务实作风、创新能力在各个领域收获了硕果.2021年,ABB机器
商用车行业背景rn运力走向组织化和平台化rn我国有3000万位卡车司机,占了整体运力的75.8%,我国的主流运力仍然以个体司机为主.但是对比近四年的运力规模占比,2017年个体司机占比从85.2%降低到2020年的75.8%;2020年“10~49辆规模”车队的占比从2017年的10.2%提高了7.3%,至17.5%;“50辆以上规模”车队的占比从2017年的4.6%提高到了67%,物流行业运力组织化趋势显著.
全球关于ESG的投资规模已经不容小觑,而作为支柱型产业的汽车工业肩负起脱碳的重任,对ESG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究竟如何定义ESG?汽车行业在ESG背景下又将面临怎样的发展和机遇?普华永道ESG可持续发展总监罗宇翔分享了关于脱碳潮流下的一些思考.rnESG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rn虽然不同的企业或者行业对ESG的定义略微不同,但基本大同小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企业专注点在“G”,近几年才对“E”和“S”有了更多的思考.这一趋势源于两方面:全球变暖和全球贫富差距拉大.前者已经在学术界形成共识,而后者所引发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