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重点培养目标,也是初中语文课程大纲的重点要求。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也愈发清晰。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教学情景积极做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开展探讨并提出一些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口语教学提供借鉴。
  一、创设轻松化的口语情景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应切实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性,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转变思想,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来探索路径,进而完成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口语交际能力,根据其特点分析主要是指语言表达能力,即交流和沟通。
  在教学方法发展的过程中,情景的设置可以是角色扮演、多媒体设备辅助、实践活动等方式。笔者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来举例,多媒体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之一,可以借助文字、图片、音频的综合应用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例如:学习《三峡》时,教师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对三峡的风景进行讨论,并且能够独立介绍三峡的风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兴趣爱好,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挑选角色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临场发挥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再例如: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花木兰》视频,还有的学生自告奋勇,演唱京剧《花木兰》让学生谈谈对花木兰的看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再例如:学习《古代寓言两则》时,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学生纷纷踊跃参与其中,有的学生讲《农夫与蛇》的故事;有的学生讲《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还有的学生讲《揠苗助长》的故事等,通过讲述这些故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引起了同学的深思,明白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提供帮助。
  二、创设合理化的口语情景
  口语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使学生对讨论的话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口语交际必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脱离了情景,身份任何口语交际都无法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要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还要合情合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并且根据搜集的资料编写一段对话,并在课堂上将对话读出来。再例如:学习《丑小鸭》时,教师鼓励学生讲讲其他的童话故事,有的讲《拇指姑娘》、有的讲《海的女儿》、还有的讲《灰姑娘》等。这都利用了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和具有好胜心的心理特征,虽然可以锻炼听说能力,但似乎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直接联系。如果教师将“中秋节”的话题,设置为开放性话题,一定会对学生的口语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将关于中秋节的情景改变为对各个地区风俗习惯的讨论,这样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看法,得出的答案也是不同的,通过相互讨论能够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创设有趣并且合理的口语交际情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创设生活化的口语情景
  口语交际是生活日常的交流途径。口语建立能力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与人和谐流畅的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应当尽量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口语练习。真实的口语情景能够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同窗之间的感情。
  创设生活情景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其实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具体形象的交流情景,如:“讨论去哪里旅游?”“最近的天气如何?”“你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探索出更多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场景描述的方式辅助教师创设生活情景。学生主要依靠直观思维进行学习,场景描述可以刺激学生的直观思维,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场景描述教学离不开多媒体和互联网。使用多媒体可以模拟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交流。最后,采用活动情景策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每个学生都应当具备这种素质。当前,我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学的方法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只是采用一种方式进行教学,那效果将会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很多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不断努力完善,探索出更多高效并且简便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听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和生猪屠宰体系建设等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发展现代农
目的:提出一种迭代替换算法,可以在消融手术过程中利用导管在心内膜上逐次采集得到的点集实时动态绘制出心腔结构。方法:重建算法依托Delaunay结构,用三角面片组成的封闭有向多边形表示重建表面。算法采用迭代的方式逐次将采样点插入Delaunay图中,然后更新插入点邻域内的表面结构。算法保证在重建过程中每步迭代得到的表面均为二维流型结构。此外,如果手术过程中采样点相对稀疏,为了更好显示效果可以对重建后
【摘 要】  “暗示”是一种策略,有效的应用能激发、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发掘其潜能。当然,“教学暗示”包含有效性和无效性两类。从而正确应用“教学暗示”,成为搭建综合效益课堂的重要支柱。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剖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无效暗示行为,同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教学暗示 问题与成因 优化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暗示”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同时,合理地使用教学暗示能
研制一种快速处理算法,可下载到CT、MRI设备中,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快速边缘特征提取。由于医学图像数据运算的数据量大,而且要求实时处理等特点,采用具有高速运算能力的TMS320DM6446芯片,将Sobel算子算法进行DSP编程并下载到芯片中实现,并根据Sobel算法原理,对算法进行优化处理,减少平方开方运算,代之以大小比较运算,减少了运算的数据量,减少了处理时间。实验图像结果表明,该算法处理1幅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善于阅读的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答问题。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较容易产生片面性,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就为发展发散性思维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教学法主要是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其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发展智力以及培养能力的教育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求知欲较强,具备一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住山东省日照市的郭先生,凭借养殖蜜蜂发家致富,年收入百万余元,并在当地注册了自己的蜂蜜品牌,建立了固定的客户源和销售点,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自从开始使用五征集团研发的养蜂车,养蜂不是难事,每年轻松就能赚到100万元左右,现在干劲越来越足了。”郭先生边搬运蜂箱边向笔者介绍。  利润翻番造就养蜂新梦想  近些年,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年轻人都向往到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