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设疑提问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设疑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疑、提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的一门艺术。
  ◆关键词:语文;教学;设疑;提问艺术;激发
  在语文教学中,设疑提问往往是密不可分的。以信息论的观点看,正确、熟练地运用设疑和提问技能,能够促进师生之问教学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灵活有效地推动教学流程向前拓展。以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善于运用设疑和提问技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启迪学生的聪明智慧。同时,还能充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敢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习惯。以教学论的观点看,设疑和提问的过程,也是师生双边活动、互相交流的过程。因此说,设疑与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提问,在于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相机诱导。那么,设疑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课前设疑,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
  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善导,而善导必须善于设问。在设疑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考虑“疑”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所设问题应较浅显,能促使大多数同学积极探讨并初步解决。所设问题主要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过程中设疑,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深久理解教學内容
  这类问题的设疑,应对学生的思维具有引导性,要求指导明确,内容具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充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要点、难点。设疑要紧扣要点、难点,另外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因而在课堂设疑过程中,既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要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课堂设疑应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课堂设疑除了要紧扣教学内容的要点、难点外,还要体现教学思维的连续性,也就是说设疑之间要有联系。当今,有些教师在课堂设疑中没有将问题用一条线贯穿,虽然设疑紧扣了文章的重难点,却像几块几块孤立的大陆板块。这就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容易分神。
  三、总结设疑,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力,巩固已学知识
  这种设疑方式可在完成一项教学内容或一课内容全部学完之前设疑。它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内容,促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认识深刻化,并为此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因此总结设疑一定要精炼得当,设疑不宜过多,最好能提纲挈领地提出疑问,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看一两个问题就能把握整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另外,从素质教育的目的看,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设疑时应启发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去解决问题。
  提问即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其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引导学生深入推究、理解文意、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有些是有疑而问,有些则须无疑设问,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做到不枝不蔓,有条不紊。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又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四、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富有层次性地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直问与曲问;②顺问与逆问;③单问与套问;④独问与反问。要运用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当然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例如直问与曲问,有许多人不提倡直问,认为直问缺少启发性,但我认为在巩固记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时,用直问的方式还是很有效果地。但教学要巩固知识,又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学过程应采取哪种提问方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五、注意提问的技巧性,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1.在课文的重难点处设疑提问,展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在学生思路易堵塞的地方设疑提问,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顺路思考,开拓思维。
  3.在学生“无疑”处生疑提问,引导学生学会生疑,激发学生在平淡的学习过程中引发心理冲动,从而能于平淡中见神奇,于平庸中见绝妙。
  4.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疑提问,使学生产生探究心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很好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六、提问注意点面结合,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潜能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归宿。因此提问应尽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不能常提一些只有少数同学才能回答的问题,以免挫伤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设计问题不能为优等生而拔高,也不能为照顾后进生而过于简单,其难易程度应是
  多层次的,使问题对成绩不同的学生都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简单问题然后进生回答,稍难的让中等生解决,难度较大的让优秀生大显身手。所提问题要符合他们各自的特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掘这两个层次的学生的潜能。这样做,就可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容易收到预期效果。
  总之,设疑提问是一种艺术,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有充分的准备,上课时我们才可以做到能发能收,运用自如。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新课标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语篇整体性。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语篇整体性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开始实践语篇整体性的教学理论,但是还存在小部分教师对语篇整体性的理论和实践都认识不足,因此无法有效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本文介绍了语篇教学的概念和语篇整体性教学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
小学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作文教学,大多会出现畏难的情绪和心理,针对学生普遍在英语作文写作中出现的困惑,作者总结了六个字——巧为径,乐为舟,从四个方面开展了论述和
◆摘 要: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开展一些有关于经典诗歌诵读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学习,也能够让小学生从小开始培养对于诗歌的感受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本篇文章今天分析如何开展诵读教学这个重大的课题,这个课题在每个教师的行业当中,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立足于教学实际,并且从教学目标,模式,策略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在每个教师的工作过程中,开展诵读活动
1.设计多样活动,在实践中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游戏、表演、说唱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堂教学游戏是情境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有助于增强其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
摘 要: 通过对大理学院内、外环境分析得出大理学院民族体育类校本课程开发宜采用体育需求主导模式,可以用来开发的资源丰富,其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武术类、舞蹈类、技巧类三大类,可以采取通识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开课形式开设。  关键词: 大理学院 民族传统类 校本课程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1]提出以来高校体育校本课本开发研究成了一个热点,校本课程除了能满足学生需求、弥补国家课程设置的不足外,本身就是一个
本研究采用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的方法,以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为试验因子,建立了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模拟优选出苏玉9号公顷产≥9000kg的栽培方案:公顷种植密度71817-89848株,
棉花是新疆的优势产业,新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已提出“以提高单产为主,适当扩大面积”的棉花生产发展方针,规划到本世纪末棉田面积达到106.67×104hm2,总产达到150×104t。近几
◆摘 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就要对自己的职业有认同感,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并从中找到乐趣。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职业中诸多问题的因素。教师职业认同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过程”是教师从自身经历中逐步发展和确定自身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当前教师职业的认可度。我们先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作前,另一个是工作后,以及工作前是从用人单位的角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推行,我国教育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高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置身于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不再满足于当前教育的要求和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使高中体育教学更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体育 创新教学 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推行,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这一要求下,
摘 要: 对于优秀体育教师而言,教研活动中的磨砺是促进其成长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研活动中教师应学会学以致用,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同时不断反思与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本文就在体育教研活动中如何做到看、听、想、说、写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体育教研活动 参与方式 教学反思  一、看  看,即观察体育教研活动课,对于体育教师而言,看课是其获得教研材料的一大途径,同时也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