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机体植物神经功能昼夜周期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亢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心电工作站计算出两组受试者的24 h心率变异性,比较两组的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低高段频率比(LF/HF)、极低频段功率(VLF)、植物神经平衡指数,以及两组受试者不同时期的短时频域指标差异情况,并分析观察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与SDNN、RMSSD及LF/HF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DNN、RMSSD及HF水平分别是(69.73±13.61)ms、(13.04±3.18)ms及(53.35±15.78)ms~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65±12.02)ms、(29.67±5.82)ms及(221.45±50.12)ms~2,LF、LF/HF、VLF及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分别是(502.36±92.55)ms~2、(5.94±1.23)、(1 824.13±239.02)ms~2、(0.69±0.16),均高于对照组的(404.82±51.37)ms~2、(2.17±0.56)、(326.72±60.53)ms~2、(0.38±0.12),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的VLF、LF及HF的差异主要分布在白天,其中HF为散在性差异,而LF/HF在白天无明显差异;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观察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与SDNN及RMSSD均呈负相关(r=-0.648、-0.702;P=0.001、0000),与LF/HF呈正相关(r=0.728、P=0.000)。结论甲亢患者机体植物神经功能易发生昼夜周期的变化,临床主要表现在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功能的异常以及心率变异性较差等方面,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