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全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来源 :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chengpe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人同自然、文明同生态、经济同环保是统一和谐、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哲理。
  近年来,漳县始终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局性、戰略性的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深入开展“生态屏障”行动,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全民植树、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河道环境管理等专项行动为载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0.9%,绿色成为漳县主色调。漳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加大保护和治理力度,建设天蓝、地绿、林茂、水净的美好家园。
  一、强化宣传培训,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坚持将宣传引导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时,集体学习了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植树节、世界水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法制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扎实开展了宣传活动,创新方式举办了《环保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小手牵大手活动培训班。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专题播放,在县政府网站开通了“环境保护”专栏,定期发布公开环境保护信息公示事项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继续组织开展以学习、宣传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培训活动,切实提升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市执法培训班,强化环保工作人员“一岗双责”(既是环境保护监管员,也是环保宣传员)意识和执法水平。同时,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中各工作领域的责任,强化工作考核,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制度。
  二、加大林业建设。筑就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将林业建设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通过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十二五”以来全县森林覆盖率每年以0.15%的速度递增,达到20.9%,稳居全市第一。建成县城至佛梁隧道6公里生态长廊,建成花卉特色突出、苗木品种优良的贵清山植物园景观基地600亩,高质量、高品位提升贵清峡面山绿化5000亩,形成乔灌花草多层次搭配、花园小品点线面结合的林业生态景观带,展现了我县生态旅游大县形象。进一步加大与省、市相关部门的衔接力度,在落实管护资金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造林资金下达,确保“十三五”末实施退耕地造林18万亩,荒山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中幼林抚育5万亩,建设绿色通道75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1.3%。同时,进一步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三、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发展生态经济。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把发展干果经济林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累计种植优质核桃5万亩,打造油用牡丹基地5100亩,保护发展沙棘林30万亩,荣获“中国沙棘之乡”荣誉称号。将大力推动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采用生态树种和经济树种结合套种的方法,突出核桃、乌龙头、沙棘、花椒等苗木套种,增加群众林业产业收入。深入打造5万亩优质核桃基地、5万亩油用牡丹旅游观光基地和贵清山植物园大型综合植物生态旅游基地,确保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同步推进,带动周边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林权入股等形式共同发展。同时,在林区周边鼓励发展土蜂、蕨麻猪、放养鸡等林下经济,培育群众多元增收产业。
  四、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将节能减排作为推动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严格按照市上下达的能耗总量目标,将污染减排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企业,明确进度,责任到人。突出淘汰落后产能,鼓励用能单位加速淘汰、提前淘汰限制类用能设备。2015年,对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进行脱硝和400多个电收尘器更换,使脱硝率超60%,有效控制了浮尘对大气的污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按循环经济模式改造县工业集中区,构建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低碳循环发展。积极发展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能源,实施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工程,力争“十三五”末建成村级光伏电站60个、装机总规模17.29兆瓦,带动贫困户2470户。建成13个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30%。同时,加快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度,对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确保在线监测设施正常传输,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五、保护蓝天碧水,强化大气河道治理。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大气十条”,县级空气在线自动监测站建成运行,全县重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对现有集中供热站进行扩容改造,淘汰供热区内小型锅炉。在各河道垃圾倾倒点、入口活动频繁河段、水源地保护区范围河段等敏感地区设立规范警示标识牌190个,依法关闭采砂企业18家。继续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防治,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行改扩建项目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有序推进武阳盐化出城入园。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和还田技术,加强县城和小城镇扬尘、烟尘、废气整治,确保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持之以恒深入开展河道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坚持群防群治,沿河各乡镇采取村组包干制,对河道进行经常性巡查,确保责任区域内河道行洪畅通、干净整洁。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重要河流水功能区划,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确保漳河、龙川河、榜沙河等重点控制河流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建立联合防污、控污、治污机制,强化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加快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运行率提高到85%和100%,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
  六、完善体系建设。落实防灾减灾。坚持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作为应对多变气候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面对多变的天气气候、频发的自然灾害,我们牢固树立以防为主、科学应对的思想理念,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建立了救灾应急指挥平台信息系统,全部完成了13个乡镇135个村信息录入。按照“长期监测、及时预报、逐步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灾害监测预报群测群防体系,降低灾害发生率和损失。全面启动重点区域和重要城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查清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准确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风险评价。完善救灾应急预案、灾情管理、灾民救助、物资储备、救灾捐赠等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建设,提高灾民救助能力。同时,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编制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防汛预案,积极稳妥搬迁居住在行洪通道、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高风险区域的人员,消除重点河道防洪隐患,确保人民群众和企业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系中共漳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其他文献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目标的临近,脱贫工作进入了关键期和冲刺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酒泉市贫困人口精神贫困的根源,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调动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办法,找到帮助贫困户解决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改善自身和外部的不良因素,积极应对脱贫攻坚战役,驱散笼罩在贫困人口头上的乌云,让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变潜在财富为现实
期刊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历届白银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锐意改革,克难奋进,历经二次创业、改革攻坚、转型升级等重大历史阶段,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全市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即将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
期刊
校园的物质文化是育人的基础,既有配合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稳定教育教学的约束作用,又有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融合作用,调动学生上进和学习热情的激励作用以及塑造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高尚思想品德的熏陶作用。为此,必须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办学计划,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余秋雨说,文化能映射出集体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彰显学校的育人价值追求和师生的精神风貌。陇西县渭州学校校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今年以来,河西堡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围绕贯徹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五大功能”和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七大职能”,切实从“五个着力”(着力加强班子建设、着力加强思想
期刊
近年来,金川区文化广播影视局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契机,大力推进基层文化服务全域覆盖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基层文化资源均等化,金川的基层文化工作和基础文化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引领全区基层文化跨越式发展。  一、金川区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以巩固和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为抓手,以文化为民惠民乐民为目标,持续提升两项品牌活
期刊
近年来,张掖旅游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30%以上。2018年10月,旅游人次突破3000万,这对张掖来讲有两个方面重大意义:一方面,提前两年实现了旅游产业预定的目标。2013年,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旅游人次达到3000万,旅游收入突破200亿,旅游直接税收达到20亿以上,旅游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20%”的目标。2018年1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甘肃商务工作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积极探索创新、砥砺奋进,成为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型发展的一个历史缩影。  显著成就  4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全省商务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全面构建开放包容、内外贸融
期刊
一、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各要素生产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产业兴旺。一要突出特色化。会宁县自然环境多样化,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工业污染轻,比较适宜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近年来,小杂粮、胡麻油等产业的规模、面积、产量都在逐年增长,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但始终没有做大做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优势不优、特色不特。把优
期刊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汇贯通的大动脉。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涉及亚欧大陆18个国家,辐射周边40个国家,覆盖人口约30亿,占世界人口的四成以上,其站位之高、辐射之广、带动之强、影响之深远,是我国继东部沿海全面开放后的第二轮扩大开放战略布局,使西部地区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形成东西相应、海陆互通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必将对中国经济振兴特别是推动西部地区转型跨越发展起到历史性
期刊
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已显著成为甘肃经济增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已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能、新型增长和发展领域。甘肃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有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优势与后发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制约因素。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了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先锋产业。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进步乏力,文化旅游产业以其旺盛的生命创造力、特殊的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