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中的“蝴蝶效应”想到的问题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e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现象,由教育联想到“蝴蝶效应”,就是希望通过理想的教育状态,从教育的细微处着手,排除一切负面现象,努力达到最理想的教育目的,从而实现最理想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蝴蝶效应 教育理念 回归本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通过计算机求解相关的方程式后发现,一只蝴蝶在巴西丛林的一朵花瓣上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使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在几个月后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理就是,蝴蝶翅膀的扇动,引起了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的流动,空气的流动通过冷暖交替作用随后就会引发大气流,再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和不断累积,最终造成整个大气系统发生极大的变化——形成一股威力巨大的龙卷风。当然,整个过程必须具备一系列耦合条件,这,就是所谓的“混沌”现象,也称为“蝴蝶效应”。
  其实,符合“蝴蝶效应”原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个蹄铁;坏了一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毫无疑问,除了丢失钉子的初始条件之外,帝国的消亡,肯定还有腐朽、颓败之类的“耦合”因素,这就是一个具有历史寓意的与“蝴蝶效应”相关的典故。而这也与中国的“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古语是同一个意思。故联想到一句格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习惯,你将形成一种性格;确立一种性格,你将确定一种命运。如果一个行动、一种习惯、一种性格或一种命运危及或惠及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甚或整个地球的全人类,那么就形成了社会现实中的“蝴蝶效应”。显然,所有个人的行为习惯或性格修养问题都与教育(包括学校或家庭及社会教育)相关,这也可以称之为教育中的“蝴蝶效应”。
  
  一、教育的细微环节是教育中“蝴蝶效应”的引发因素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会导致一个大事件的成功或失败。我们还说,于细微处见真谛——一切成败皆取决于细节。也就是说,再重大的事情,也必须从细微处着手。再细小的事情,也都可能促成重大事件。培养人教育人也一样,从人的成长过程来说,再伟大或最丑恶之人,也是从平凡中走出。再平凡的人,也可能成为伟人或罪人(尽管有时从伟人到罪人仅一步之遥)。而这种转变也许就是一念之差或一语之功。在学校教育中,往往一件细微的小事或一个偶发事件,会使某个学生终生难忘,甚至于受益终生。有时就因为一位教师的“惊人绝句”,使该学生或一落千丈或突飞猛进,最后沦落为社会罪人或成就了某项伟大事业(相对于个人或社会而言),使其成为社会或国家乃至国际的知名人物。由此可见,教育作用之重大,教师价值之重大。这样正面或负面的事例不胜枚举,而这些都是“蝴蝶效应”的充分体现。
  大家都知道,学校的中心是学生。因为,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校生存的根本,学生是教师职能的体现。根据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已是学校教育最经典的信条。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把绝大多数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方向的人才,或者说就是为了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后续力量。教育是对人的一种本能的要求,我们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借助于社会环境和现实需求,把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方法和理念传输给我们的学生。使之学会进步,使之真正具有不断更新的科学素养和丰富的创新意识或创造能力,由此推动社会的科学进步和发展延续。教育的这种作用一旦汇聚成强大的社会推动力,“蝴蝶效应”就显现出来了。
  
  二、教育中的错误倾向是对“蝴蝶效应”的反作用力
  
  难以回避的是,在现今新教育理念的实施中,我们常被许多理想化的东西所牵制,有时有些人甚至走人一种极端。诸如:“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之类强势性口号的提出。也许,这些人忘了,教育不是万能的,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提出这种口号本身就是对全体教师的一种极端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可否认,学校教育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牵制。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还有一个外因和内因之间的关系,外因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或方式方法向受教育者进行输导,但内因却起着主导作用。只要被教育者主动接纳,教育者就能因势利导并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被教育者因各种原因(包括健康原因或家庭及社会影响),学习就会变成被动,一旦他们开始抵制教育,教育者就会更加困难重重。实际上,教育人就像解数学题一样,有些可解,有些无解。所以,宣扬“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言论是荒诞不经的。如果让宣扬者来亲自实践,没准也会丑态百出!还谈何“蝴蝶效应”?
  教育者还有一个因材施教的原则问题。不同素质或不同智商的教育对象,应该确立不同的教育要求、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但在当今中考或高考这根指挥棒的高压下,几乎所有的教师和所有的学校都在拼尽全力做着同一件事情——一切为了同一张考卷的成绩——努力提高考题的得分率。毕竟这还与教师的职称、工资、奖金,还有学校的声誉、地位、“钱途”,以及相关领导的政绩相挂钩。于是应试教育不可逆转,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因材施教成了摆设,我们的学生成了分数牢狱中的囚徒……如此情景,还谈何“蝴蝶效应”?
  教无定法,能适应学生、发展学生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方法既要符合科学理念,也必须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背景,还要适应所在学校的教育环境、学生素质。谁都不敢否认,我们的教育目的本来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但现实中的教育往往脱离实际,脱离教学,脱离学生,推行“素质教育”,实则“应试教育”,完全以考试分数为最终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和“教法套路”。在教育教学中仅仅教会的是学生学会背题、答题(标准化的)。把学生统统培养成一架死记硬背的工具和考试机器。这样的教育贻害了我们的下一代,贻害了我们的社会,更贻害了我们的国家!教育做到今天这番模样,谁都清楚弊病的所在,但谁都不能也不想改变它,这才是最痛苦的,也是最悲哀的一种社会现象!如此现状,还谈何“蝴蝶效应”?
  在教育教学中,有时需要循循善诱,有时需要严厉惩戒。然而荒谬绝伦的是,有些教师认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对学生只能一味的表扬,就是不能批评。对犯错误的学生不敢惩罚,生怕伤及他们的自尊心,害怕由此引发“严重后果”。殊不知,若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就会被培育成娇生惯养、善恶不辨,经不起任何挫折和磨难的人。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在教育界普遍存在。可以预见,若干年后它所产生的恶果(逆向的“蝴蝶效应”),肯定会影响我们整个民族。此时此刻,还谈何“蝴蝶效应”?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大家都知道“教育无小事”的道理。教育中的“蝴蝶效应”的理念,大家应该都能接受。但在现实中,能消除杂念,排除干扰,敢于抵制教育界歪风邪气的教育工作者又能有几人呢?
  我们应该在教育界首开民主之先河,从根本上杜绝应试教育现象,从源头上制止教育产业化的现象,从体制上改变学校的官衙现象,使教育逐渐回归本原,实现应有的理想状态。但愿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第一线的人民教师,都能清贫乐业,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教育事业多尽一点心,多出一份力。兴许,你——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奉献的微薄之力就能产生惊人的“蝴蝶效应”。
其他文献
唐代服装是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最绚丽多姿的一个朝代,“她”的开放和大胆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女性服装是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风气和习俗,本文从曲子词着手
电视谈话节目是当今比较火爆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在西方国家,电视“脱口秀”(talk show)的影响与威力越来越大,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一把解读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钥匙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宁夏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为研究对象,结合宁夏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分析在校学生体质状况,得出宁夏高校学生体
马克思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马克思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每一个研究领域他都不会浅尝辄止。在婚恋观方面也同样如此。关于婚恋观,马克思在
槽桥龙水库遗址群是江西抚河流域先秦遗址2014—2017年考古调查的新发现.槽桥龙水库周邻5处遗址均为典型的坡地型岗地聚落,从采集遗物与周邻遗址相比较,该遗址群文化面貌比较
本文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外语系学生培训天使宾馆员工宾馆英语为研究对象,分三个阶段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培训宾馆英语的策略。首先论文分析了前期准备工作注意事
[摘要]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就高职体育安全保证体系构建进行探讨,分别从安全意识教育、校规制度建设、组织管理行为这三方面着手论述,对于今后告知体育教学后动实施与设计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职体育 安全保证 安全意识教育 校规制度 组织管理行为    近几年来,各大媒体不断报道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这就给学校体育教学敲响
[摘要]记忆力的培养是语言学习者提高外语语言能力的关键。传统的记忆训练方式只是教给学习者一些记忆方法或记忆技巧,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在记忆活动中的作用。本文结合职业基础英语教学,介绍了元记忆的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主张引导学生对自身记忆系统产生认知,为个体记忆力培养和职业英语的自主学习寻找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元记忆 职业基础英语    一、元记忆理论与职业基础英语    1.元
本文从目录学入手,结合前人的辨伪工作,对《孔子家语》一书的目录学流变和辨伪情况进行了结合考察,发现辨伪学和目录学的之间具有一种双向互动关系:目录学著作不仅是研究《家语》
受辽宁省教育厅领导的委托,厅人事处组织省内部分高校人事处长组成高校人力资源配置及管理模式培训考察团,于2000年11月14日至12月4日赴美进行了专题培训和考察.在美期间,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