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底核变频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丘脑底核(STN)变频电刺激治疗伴有冻结步态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经STN-高频电刺激治疗后冻结步态未缓解的7例PD患者,均行STN-变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通过检测统一PD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和冻结步态问卷(FOGQ)评估其运动和步态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变频电刺激1周,PD患者UPDRS-Ⅲ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分别为(23.3±8.1)分、(45.3±7.2)分,P<0.05],但与高频电刺激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0±10.0)分,P>0.05];FOGQ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分别为(11.7±6.1)分、(17.3±5.1)分,P<0.05],冻结步态改善率较高频电刺激治疗时显著提高[分别为(45.6±22.7)%、(13.8±10.9)%,P<0.05]。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3±4.0)个月。UPDRS-Ⅲ评分为(19.9±7.0)分,运动功能的改善率为(56.2±15.8)%,较高频电刺激治疗显著改善(P<0.05),但与变频电刺激治疗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GQ评分为(11.0±5.7)分,冻结步态改善率为(48.0±19.4)%,较高频电刺激治疗时显著增高(P<0.05),但与变频电刺激1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TN-变频电刺激对于缓解PD患者的冻结步态较高频电刺激的疗效满意且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内镜经鼻入路切除9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评价手术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9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76例(84.5%),次全切除12例(13.3%),部分切除2例(2.2%)。术中发现垂体柄76例,保留垂体柄46例(60.5%)。术后视力改善40例,18例维持在术前水平
目的探讨多种技术辅助下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治疗鞍上型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91例鞍上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鞍结节入路切除肿瘤。术后定期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鞍区增强MRI扫描和内分泌检查。结果91例患者中,全切除53例(58.2%),大部分切除13例(14.3%),次全切除25例(27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复发性儿童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纳入2008年4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的复发性儿童颅咽管瘤7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73例中,肿瘤全切除率为87.7%(64例),次全切除率为12.3%(9例);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7%(2例),迟发性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为2.7%(2例)。随访52例,随访时间为6~93个月,中位时间45个月。随访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囊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199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立体定向囊内P-32放射治疗的囊性颅咽管瘤患者141例,其中67例(47.5%)为术后复发者。囊壁累计计算的β射线照射剂量为250 Gy。评估患者的远期治疗结果。结果随访1.0~19.5年,平均(9.7±4.5)年。视力下降的改善率为68.6%(59/86)。141例患者中,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血管内再通技术治疗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的技术要点及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泰达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行血管内再通技术治疗的13例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管内再通技术及与再通成功密切相关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13例非急性期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成功开通12例,技术成功率为92%;除1例症状性脑出血和1例无症状性脑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目的分析经膜髓帆入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探讨根据肿瘤特点打开膜髓帆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1例采用经膜髓帆入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单侧入路,3例采用双侧入路。结果21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结果:室管膜瘤12例,海绵状血管畸形3例,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2
目的探讨不同QST分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QST分型对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7例原发颅咽管瘤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学分型、手术入路、术中情况、肿瘤的大小、有无脑积水、QST分型、内分泌指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17例患者的全切除率达100%。随访时间为60~86个月,平均(69.6±13.8)个月。对于不同Q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TRA)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行脑血管造影的300例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RA组(152例)和经股动脉途径组(TFA组,148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在3 d内发生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血肿:TRA组5例,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