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mi_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锡经济较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但自新一轮物价上涨以来,居民消费逐步上涨,大学生食堂等服务型消费也在上涨。受此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增加,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是否下降?消费观念是否会发生改变?笔者就此在江南大学、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等5所院校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826份,其中有效问卷768份。
  调查问卷涵盖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基本生活消费,包含衣、食、住、行等;学习消费,包含书籍费、电脑、各种培训考证费等;人际交往消费,包含朋友、同学、恋爱消费等。
  
  物价上涨下的无锡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消费基本是理性的调查共分两个时段,一个时段是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另一个时段是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在两个时间段中,月消费总额都在400元以下的有47人,约占6.12%;月消费总额都在400-600元之间的有421人,约占55%;月消费总额都在600-1000元之间的有123人,约占16.01%;月消费总额都在1000元以上的有26人,约占3.39%。月消费在400元以下的学生并不都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说明无锡市大学生的消费基本是理性的。
  大学生消费具有主见接受调查的768名学生中,来自农村的有650人,占84.63%,来自城市的占15.37%。受调查者中有38%的学生认为每月消费偏高,有43.8%的学生认为正好,认为偏低的学生有18.2%。在38%的认为每月消费偏高的同学当中,有98%认为不可能会降低消费。可见,无锡大学生消费都有一定的主见。
  生活消费比重大在调查中,大学生生活费用占总消费的比重最大,超过其它费用的总和,调查的两个时间段中,均超过65%,其中伙食消费占总费用的比例都超过47%,恩格尔系数较高,但是并没有因为物价上涨而显著增加,在总费用中的比重只增加了0.54个百分点。月均总费用的比重也在上升,月均学习培训费逐渐减少,旅游费用和服饰费用所占比重也在减少,而人情交际消费却在增加。说明物价上涨并没有降低无锡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但影响到大学生的消费实际,改变着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另外在调查家庭经济收入时,85%左右的同学表示后一时间的收入并没有比2006年下半年有明显增加。因此,在家庭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大学生每月费用支出增加了19.27%,给家庭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也给无锡高校的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物价上涨对无锡大学生的影响
  
  加重了大学生的家庭负担无锡大学生每月消费(不含学杂费)2007年下半年比2006年上半年上涨了105.85元,涨幅达19.27%。食品消费在大学生消费支出中占主要地位,价格上涨使其食品消费支出增加、生活负担加重,其他开支减少,家庭的负担也在加重。
  降低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面对价格上涨造成的生活开支增加,不少大学生不得不适当降低生活标准,减少食品的消费量和消费品种,压缩培训、文化娱乐等支出,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部分大学生还尽可能降低所需消费品的质量。
  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不少大学生不得不改变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比如有的学生原来每天吃一些水果现在不吃或者少吃;有的学生原来早上喝牛奶现在改喝豆浆;有的学生原来每两天吃一次大荤菜现在改为一周吃一次等等。常有衣食之忧的大学生心理上容易产生不满、苦闷、焦虑、急躁等情绪,难以自我调适,进而容易对父母和家人产生怨恨,产生不良后果。当然,也有不少的学生改掉了坏习惯,如有的学生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走到了戒烟队伍当中等。
  
  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分清主次,保证学习在价格上涨背景下,部分大学生以牺牲学习费用为代价降低总消费,自购学习资料减少、参加培训与考证的次数减少等,引起学习和实训的质量下降,得不偿失。因此,应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度消费,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坚持学习第一、其他开支第二的原则,保证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学习上。
  强化合理消费大部分学生在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能根据家庭收入情况合理地安排好自己每个月的生活,家境较好的学生,对金钱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反对浪费和乱花钱,反映出无锡大学生有正确的理财观念;有些学生能坦然而对家境的贫困,勤俭节约,经常能自己挣些钱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反映出大学生们要求上进、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但调查中也有一些学生想花就花,觉得需要就花,缺乏节制,理财能力较差。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合理的消费主流,给大学生安排理财、节财的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人际交往调查中发现,在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无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费用同步增长,在月均消费总额中的比重有所增加,增大了经济压力。两个时间段中,交际方面平均每月花费百元左右。其中80%左右的学生集中在自己或同学过生日,获得奖学金、升任干部、节日送礼物、老乡聚会的也占到15%。如果陷入人情风中不能自拔,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应教育学生控制在交往应酬上的消费。比如同学过生日完全可以送张贺卡,写上祝福的话,没有必要非得送昂贵的礼物。因为大学生基本上还没有经济来源,送东西花的是父母的钱,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何况同学之间真正的友情也不是靠金钱来维持和衡量的。
  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调查中,无锡市籍的大学生只占到3%左右,来自苏北和外省农村的超过84%,家庭经济一般都不是太好。因此,在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其他文献
济宁医学院    济宁医学院在五十六年的办学实践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明德仁爱、博学至善”的校训,弘扬儒家文化精华,积极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仁学”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富有“仁爱”精神的医疗卫生人才,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济医精神,彰显出鲜明的办学特色。    孔孟之乡——济宁在中国文化版图和世界文化格局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举世公认的“礼
期刊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着共和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脚步,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走过了56个春秋寒暑,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征程中,学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五迁校址,十更校名,由1952年成立的“山西冶金工业技术学校”发展到今天的“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3万余名具有行业背景的技术人才,为山西乃至全国钢铁冶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自2001年改制以来,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集约发展、特色发
期刊
1914年7月10日 汤化龙提倡贤妻良母教育  1914年7月10日,教育总长汤化龙在一次讲话中主张禁止设立女子法政学堂,提倡贤妻良母教育。他说:“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倡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倡导女子参政,遂至有女子法政学校之设立。”“余对于女子教育方针,则务在使其将来足为贤妻良母,可以维持家庭而已。”  汤化龙(1874一1918)字济
期刊
《国防生培养问题研究》  张学林 著  军事谊文出版社    近年来一些高校悄然出现了一群具有特殊身份的大学生: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准军官”;他们“带薪”上学,毕业不用自己找工作;他们的梦想在绿色军营,肩负着“知识军人”的神圣使命,他们将是共和国未来的军官,他们平时和普通学生一同上课,但双休日和假期却要进行军政训练。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已成为地方大学校园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
期刊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而现代教育的发展,关键又在于教育自身的创新。青年学者孙淑丽等在《现代教育创新论》一书中认为,创新不是与传统完全“决裂”,而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创新与继承是通过教育实现的。教育创新是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当代,做好教育创新、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工作,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由于几千年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和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人们习惯了过去那种沿袭前人、循规蹈矩式的教
期刊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需求和发展的观点看职教,以顽强和创新的精神办职教”,几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探索出一条企业化管理、产业化运作、集团化发展的办学之路,使学院的招生与就业出现了“进口旺、出口畅”的可喜局面。    因地制宜辟新径    唐山——“中国近代工业之摇篮”,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是“大北京”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
5月17日,阴雨绵绵,距离“5.12”四川大地震刚刚过去五天的时间,一切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就在这一天,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将满五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办教育杰出代表见证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成立。  毫无疑问,作为迄今为止我国民办教育领域第一个经过法定程序由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成立无疑是我国民办教育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件盛事。    异军突起
期刊
志愿者、帐篷、棉被、医药……迅速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四川,爱心跨越空间,铺就了灾区群众的生命线,树立了灾区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灾难面前,人的生命如此脆弱令人扼腕,但也凸现了人们互助救援精神的崇高。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中国的学生群体,正以切实行动,向人民兑现自己“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承诺。他们和祖国在一起,和灾区人民在一起——他们的表现让我们骄傲!  这是场空前的灾难
期刊
5月17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同时召开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该协会是由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和民办教育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群众性、行业性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它将广泛团结全国民办教育工作者,面向社会开展民办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行业自律、行业维权与其他行业服务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给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
期刊
“2008’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5月23日上午在北京拉开帷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成思危,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国家语委原党组书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朱新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发展教育司副司长刘建同,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理事长黄富顺等出席了会议。  为了加强海峡两岸终身教育领域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推进海峡两岸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华职业教育社牵头、与中国成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