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关键词: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100-01
  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科书第80、81页例1和例2。
  
  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性,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会画三角形的高和底。
  
  4 教学用具
  三角形和四边形模型,三角板。
  
  5 教学过程
  5.1 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多媒体出现表面是三角形的实物)同学们,你们在图中发现三角形了吗?(发现了)三角形,我们以前学过了,你能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的吗?
  生:红领巾,屋顶,篮球架……
  师:看来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的地方真不少。这肯定跟三角形的特点、特性有关。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三角形的特性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根据以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特征,问题“你能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的吗?”既能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并唤起学生的记忆,也给一部分知识比较丰富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5.2 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动手画和写,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们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你画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教师也画一个三角形)
  生:我画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看看你同桌画的三角形是不是这样?(是的)请一个同学上来标出所有的边、角、顶点,其他同学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标出。
  师:为了方便,我们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板书:三角形ABC)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怎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①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④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⑤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师:你们各有各的说法,也不知道谁说得更准确些。现在我请一个同学帮我做一个三角形。
  ①你要多少条硬纸条?(三条)为什么?(这里引出线段和端点)
  ②学生边做边说,(这里引出相连,在线段的端点相连)
  ③这是三角形吗?(不是)怎样才是?学生继续把剩下的线段相连。(教师小结操作过程)
  ④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的定义,并对照书本第80页。(学生齐读,教师板书)
  ⑤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为什么?
  ⑥再齐读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并尝试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然后小组讨论找出三角形的共同点,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特征,着重理解“围成”,之后出示一组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
  5.3 实例入手,学习作高
  (1)出示三角形屋顶,问:“你想知道这三角形屋顶有多高吗?”
  (2)请同桌两人互相量一量。
  (3)请同学演示如何作三角形的高。
  (4)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知道三角形有几组高和底。
  设计意图:创设实例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手量一量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就是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使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5.4 动手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师:(全班看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跟同桌说说)人们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它起到什么作用?(板书三角形又什么特性?)
  (学生给难住了,不语。)
  (2)实验解疑。
  师:(四人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不用急,我们来拉一拉学具,你会有发现的。
  生:我拉三角形时,拉不动;而拉四边形时,四边形会动来动去。
  师:三角形拉不动的原因是它具有稳定性(教师板书:稳定性)。
  师:所以书上那些部分做成三角形是起到(稳定)的作用,除了书上的例子,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生:衣架、三角凳子,三角茶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5.5 总结所学,评价自我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5.6 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第86页练习十四的第1、2、3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以科技接受模型和传播学中品牌形象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大陆个人网上银行及其营销的特点,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探求包括传统银行形象、科技接受模型相
由于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的理论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因而对于贸易的思想主张也不同。分工理论和生产力理论的贸易主张,对于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本
针对目前铁路普通客运列车使用的下导便筒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发明和设计了一种适用于100~200 km/h 的高速、准高速列车使用的、用橡塑材料一次注射成型的下导
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出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力求从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如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语言生动幽默,运用
公文(应用文)与文艺体写作的语言修辞——辞里与辞面意的差距标准尺度探讨卢安奎应用文体是处理具体实际问题而形成的各种语文体式,它与文艺体相对。应用文体的写作,其语言运用要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本文针对英语小说泛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阅读教学新模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