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亚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正> 国际政治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这样一门新兴学科是否应该在建设中具有自己的特色,目前中国国际政治学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还有争论。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的国际政治学建设应该从一开始就注重自己的特色建设。论证的方法主要是从考察西方经典国际政治理论和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入手,来探讨比较成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在理论建设中是怎样体现自己的特色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国际政治理论发展的经验一定会对中国的国际政治理论建设有所启示。
<正> “两国论”及其随后略经修饰和刻意说明的“特殊两国论”是导致目前两岸关系出现战与和问题的最直接的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呢?究其主要原因乃是:第一,“两国论”和“特殊两国论”的抛出过程已使过去比较暧昧的分裂指标趋向明朗化和具体化,例如在抛出“两国论”和“特殊两国论”后即有人更明确地提出要将它们“入宪”、“修法”,而“入宪”和“修法”等问题是十分现实的敏感问题,是将分裂和台独路线法律化、政策化和纳入现实政治运作的最实际的做法。此种举措的落实必将使大陆方面做出十分激烈的直接反应,因而是两岸关系昕能
<正> 自乔治·华盛顿始,美国的对外政策史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主义”。远的不说,“二战”以后的几乎每个总统,都留下了自己的主义,如“杜鲁门主义”、“艾森豪威尔主义”、“尼克松主义”、“卡特主义”、“里根主义”等等。所以美国人自己也说“各种主义是美国的特产”。现在,又有了“克林顿主义”。和前述的各种“主义”类似,“克林顿主义”是记者和学者们为克林顿的一些对外政策主张贴上的标签,其含义颇值得澄清。我们讨论“克林顿主义”,需要解答的是:美国
<正>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一直把在南亚确立主导地位和势力范围作为其地区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为此.印度积极推行霸权和扩张政策,致使与邻国关系紧张.鲜有与这些国家和睦相处的例子:与北方的邻国中国于1962年发生过边界战争;与巴基斯坦则三次兵戎相见;与其他诸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小国多以政治渗透、经济封锁、武力威胁乃至军事干涉为国家间语言,和睦相处的少,关系紧张的多。冷战结束后,印度虽然对其对外政策作了很大调整,在处理与邻国双边争端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期,在那次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因为清政府闭关锁国,不明国际战略形势,思想保守,战略因应失当,中国错失了战略机遇。而美国作为新生国家,具有全球视野,战略因应得当,抓住了战略机遇。战略机遇把握上的差异,给中美两国带来了不同的命运:一个在屈辱中迅速衰败,痛苦地体验了大国地位的失落过程;一个在国力剧增中迅速崛起,完成了大国梦的实现过程。
小布什政府上台前,美国国内政界、学术界对中国两岸关系问题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不少人批评克林顿政府对于两岸关系的政策,有的要求放弃一个中国政策,有的建议改变“模糊”战略。小布什政府上台近3年来对两岸关系实行了怎样的政策?本文围绕美国政府对一个中国政策、对“模糊”战略和两岸谈判的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政府关于两岸关系的政策作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