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高频电刀的使用与电灼伤的防护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频电刀是手术中经常使用的医疗仪器,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肌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为了避免低频电流引起不需要的神经刺激和减少交流漏电,高频电刀一般使用0.3~5MHz的振荡频率。由于高频电刀是大能量的输出外科器械,如果能量集中在切口之外的地方,则易产生烧伤。
  【关键词】高频电刀;电灼伤;防护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00-01
  
  1高频电刀的使用优点
  外科采用普通手术刀切割组织,需要用丝线结扎止血,花费时间较多,手术时间长,且增加了组织内的异物,影响伤口的愈合。高频电刀可以取代部份手术刀进行多种手术,具有切割、止血和灼烧等功能,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又缩短了手术时间,并有利于病员手术后的康复。
  2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
  高频电刀的功能主要分为电切及电凝两种,亦有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程度特性的混合型。电切是以持续高能量加到细胞中,使细胞中的水份子在短时间内大量汽化,将细胞爆破,宏观便达到电切效果,令组织分离。电凝是以间断低能量加到细胞中,使细胞中的水份升温蒸发出细胞,细胞因失去水份而收缩成痂,宏观来说,细胞及细胞间的收缩会把被切断的血管亦收缩止血,达到电凝效果。高频电刀切割时,通常应用针形或刃形电极,有效面积很小,而电极下组织中的电流密度却很大,因而可以在一瞬间产生大量的热,把电极下的组织爆发性地蒸发掉,分裂成一个不出血的、窄而平坦的、深几毫米的切口,而且还可以使血管中的血液凝固到一定的深度,代替结扎,完成切口止血工作。为了避免低频电流引起不需要的神经刺激和减少交流漏电,高频电刀一般使用0.3~5MHz的振荡频率。由于高频电刀是大能量的输出外科器械,如果能量集中在切口之外的地方,则易产生烧伤。特别在大功率使用单极的情况下,应特别小心。
  3高频电刀灼伤的常见原因
  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内因灼伤、外因灼伤、伪灼伤。
  3.1内因灼伤:起因于在患者组织之内有太强的电流密度。患者电极板的整个面积未完全复贴患者组织。由于人体皮肤表面有凹凸不平,难于使患者电极板复贴整个范围。因此,有效面积总是较小于可利用的面积。患者无意识的触及其他导电体而引起内因灼伤。在电刀使用过程中,如果患者接触到其他导电体,如手术台的金属部分、移动输液架,或其他医疗设备,以及潮湿的和导电的金属片等,可造成高频电流引起的灼伤,尤其是在电极版未完全与患者皮肤接触。
  3.2外因灼伤:外因灼伤一般与电刀手术所使用的输出功率无关。外因灼伤是由易燃物质热变引起的,例如介于主电极和患者组织之间的洁肤洗涤剂、脱脂剂、消毒剂以及麻醉剂,由于火花面发生着火起燃。在电刀手术中,总是存在着介于主电极和患者组织之间的火花。因此,不能使用易燃、易爆物质或易爆气体。
  3.3伪灼伤:时常会发现患者有轻度或严重的坏死,可视为灼伤但无法找出为何引起灼伤的原因和如何解释。患者未触及导电部件,但发现有坏死,则可排除内因灼伤之疑。当然,在电刀手术之际未使用过易燃物,那亦可排除外因灼伤。这类灼伤应从多方面的诊断来判断:由于施向患者组织压力而引起的坏死;压力施向患者皮肤是由用作固定和缚贴患者电极板的橡皮扎带引起的;或者由于置放在患者身下的接触极板而引起的,有很多情况,普遍诊断为患者的灼伤是不确切的。
  4高频电刀灼伤的防范
  4.1使用前应认真检测仪器的性能。
  4.1.1巡回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将电刀主机连接电源线插上配有三插插头电源接口或电刀机器配有接地线的,应按要求接上。取电极板连接线插于主机相应接口内,电极板的另一端接上一次性电极片。
  4.1.2连接好后打开主机,检查报警系统,此时为电极板的故障指示灯亮或有报警叫声。在一次性电极板没有粘贴于病人身上时,机器显示报警为正常状态。
  4.1.3巡回护士将一次性电极板顺粘贴处的弧度粘贴于患者肌肉丰富的体表处,此时电刀主机报警声音停止及电极板报警指示灯灭。
  4.1.4洗手护士将一次性电刀手控笔固定于台上,将手控笔的另一端递给巡回护士接于主机上,巡回护士按机器使用要求调节功率。
  4.1.5洗手护士分别按下电刀手控笔上的电切键及电凝键,检查手控笔的状态,听到连续的“嘀——”的声音为正常,若听到断续的“嘀-嘀-嘀”声音,表示有故障,应及时查找并排除才可以使用于患者身上。
  4.1.6洗手护士检测完电刀手控笔后应将手控笔插于手术台上的专用的无菌电刀容器内,并报告主刀医生检测结果。若没有洗手护士时,检测工作由手术医生操作,巡回护士监督执行。
  4.2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4.2.1选用一次性电极板应在有效期内一次性使用,防止极板上的导电胶干固或粘有杂质。一次性电极板或导电板应紧贴患者肌肉丰富部位,要求皮肤完好、清洁,避开毛发过多或骨突处。一般首选部位为大腿、小腿或上臂处。尽可能的靠近手术区域。但消毒时应注意消毒液不能流到极板处。
  4.2.2患者不应与手术台、移动输液架等金属部份接触,应使用干燥的绝缘垫或用布单垫隔。应避免皮肤对皮肤的直接接触,如:患者手臂和身体间的接触,可用布单隔绝。
  4.2.3在有效使用状态下,应该选择尽可能低的输出功率。
  4.2.4在正常的工作设定时,输出明显的降低或手术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原因可能是导电板接触不良或使用不当。
  4.2.5不可使用易燃性麻醉剂,笑气及任何易燃气体。进行高频手术前,应该将易燃的清洁或消毒溶剂蒸发掉。在使用设备前必须擦掉存在於患者身上易燃性液体。某些材料,如充满了气体的脱脂棉、纱布在正常使用中,可能被设备正常使用产生的火花引起著火。手术台上有使用酒精者,一定要等酒精挥发至干后才能使用电刀,避免打出火花引起灼伤。
  4.3使用后的处理
  4.3.1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关闭电刀主机,撤下电极片,检查极片处皮肤为完好。全身各处皮肤完好。
  4.3.2巡回护士对高频电刀主机及配件进行保洁工作,并登记运行情况。
  4.3.3若出现电灼伤现象,应根据情况及时处理并共同查找原因。
  5体会
  5.1高频电刀使用者必须经过严格的操作培训并按操作说明正确使用。未经培训者不可操作。
  5.2仪器管理者每周应进行仪器功能的检测,发现故障及时请专业人员维修。
  5.3科室安全管理组或大型仪器管理组应组织学习仪器的操作及安全防范。
  5.4手术过程中,因移动、翻动病人时,出现机器故障,必须再次检查各连接是否正常,或者请高等级护理人员协助操作,不可盲目加大功率,必要时应更换电刀手控笔或电刀主机。
  5.5临床手术高频电刀使用率很高,手术室护士在电刀的安全使用中,既是操作者,又是检查者,不仅要熟练掌握电刀的操作性能,熟练地设置相应手术的输出功率,还要保证术后病人的安全,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范喜梅王娟.手术中高频电刀灼伤的预防《医药产业资讯》2008,(3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诊治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20例进行检查,并视术中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并评价手术效果,追踪患者术后1年的受孕情况。结果:本组120例患者240根输卵管,发现病变204根,手术疏通率85.78%(175/204),术后1年妊娠52例,妊娠率为43.3%,包括宫内妊娠49例,宫内妊娠率40.8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针治疗肝癌24例,每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1~4次,其中17例患者结合1~4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或MR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结果:24个病灶完全坏死,余17个病灶大部分坏死,15名患者现仍存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安全、有效。  【关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08-01    医院药房、社会药房直接面对病人,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负有最重要、最直接的责任。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从诊断到药物治疗过程中每个医师不可能在临床诊断,临床治疗中均达到合情合理,尤其是对一些新的药物知识的了解出现了盲点。因此,要达到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临床药师的工作在现代治疗中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诊治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进行的121例乳头溢液患者的检查及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论:乳管镜检查操作简便、创伤小、痛苦少,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为乳腺疾病的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纤维乳管镜;乳头溢液;乳腺疾病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
期刊
【摘要】《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以病统证。如伤寒首论太阳病,下辖太阳表实麻黄汤证、表虚桂枝汤证。少阳病下辖小柴胡汤诸证等。这就是说,《伤寒论》以六经病为纲,以诸汤证名目,举纲为目,层层深入,剖析六经病千变万化的病因、病机,使其在临床上证药合机,审因论治,取得相应的疗效。  【关键词】治疗感冒;胃脘痛;胁痛;夜游症;癫痫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83-01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补救措施。手术时间短,仅几分钟,一般不需要麻醉,但手术操作给手术者带来痛苦和恐惧,还会出现人流综合症等并发症,所以近年来麻醉下人工流产术应用广泛。适宜的麻醉方法有:宫旁神经阻滞麻醉,宫腔、宫颈表面麻醉,依托咪酯静注法,氧化亚氮,丙泊酚静注法。我院自2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追加不同剂量的罗库溴铵对肌松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期间20例ASAⅠ~Ⅱ级择期外科手术患者,年龄22~55岁,体重40~88kg,男12例,女8例,随机分为两组(n=10)。Ⅰ组(诱导后首次追加罗库溴铵0.075mg/kg)、Ⅱ组(诱导后首次追加罗库溴铵0.2mg/kg)。选用四个成串刺激方式监测尺神经-拇内收肌神经传递功能,TOF频率为2Hz,
期刊
【摘要】多年来,病残儿医学鉴定一直是社会各界十分关心、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文就小儿癫痫的诊断,癫痫病儿的住院观察,癫痫儿童的医学鉴定等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以求使癫痫病的儿童医学鉴定工作科学、规范、有序,鉴定结果客观公正。  【关键词】癫痫病儿童;住院观察;体会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21-01    病残儿医学鉴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20-01    由于妇科炎症的多发,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但随着B超、血βHCG测定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异位妊娠患者均能在破裂前得到诊断,因此保守治疗已成为异位妊娠的一种主要治疗,为探讨更好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方法,我院于2008年5月—2011年5月共收治符合保守治疗的宫外孕66例,采用米非司酮+中药保
期刊
【关键词】米非司酮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13-01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为新型抗孕激素,并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对受孕动物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应,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在有效剂量下对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影响。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