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策略的探讨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20032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动林业发展,必须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研究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建设策略
  林业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大力发展林业,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各级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认真落实林业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林业健康、良性地发展,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一、影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存的主要因素
  1.林木存活率比较低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国虽然出台了相关植树造林计划,然而往往都是在初期比较重视,后期维护重视程度不足;同时由于管理人员及资金比较缺乏,导致林木存活率低,很多幼林未得到有效抚育。目前,在植树造林活动中,我国平均树木生长率大约为 2%,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2.过度砍伐情况比较严重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于木材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过度砍伐树木情况越来越普遍,这也是导致森林资源覆盖面积不断降低的重要原因。由于过度砍伐情况严重,和相关部门重视植树造林工作不够,导致后期存活树木较少,森林面积出现负增长情况。
  3.人口增长影响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人口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增长仍相对较快。目前,由于土地资源比较有限,农业发展及林业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很多地区人口开始迁徙至森林边缘地区,出现伐木还耕情况,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当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健全
  在社会经济快速發展的过程中,我国林业生态环境曾受到严重破坏,由于未对其充分重视,导致林业生态环境破坏情况一直存在。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有关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政策仍需健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仍需加大,缺乏群体奖惩机制,导致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存在困难。
  2.森林资源相对贫乏
  就当前我国林业资源发展情况而言,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森林资源仍较匮乏,人均森林资源面积仅为全球人均面积的 20%,人均森林储存量仅为全球人均占有量的 10%。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相对贫乏,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仍需完善
  当前,林业生态环境在不同程度上被破坏,为更好地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已经实施了很多相关保护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就实际发展情况而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仍需进一步强化,树木种植结构及搭配种类等应科学、合理。
  三、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策略
  1.采取保护性建设和经营措施
  第一,抚育间植森林。经营者可与当地林业管理部门签订《迹地更新造林合同》,明确权利与义务。《迹地更新造林合同》是经营者和林业管理部门之间确立权利、义务的管理协议,其在《森林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主要目的在于保证造林工作的能够依法顺利进行。
  第二,封山育林。分林区为重要的保护区,所以地方政府应该进行封闭式管理,及时执行封林措施,并且要加强森林保护理念的宣传,让人们对森林保护的理解程度加深,使林区周边居民树立森林保护意识,更好的进行森林保护工作,也可以执行承包制度,以家庭为单位。
  第三,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据不同的地区情况和树木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然后进行种植,进行森林再造工作,才能保证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另外,通过种植当地乡土珍贵树种,还能够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加快退耕还林的工作效率,扩大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2.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设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条件是:地方珍贵的、濒临灭种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的集中区域。将典型自然地理特征的区域保护起来,特别是原始森林的保护,设置生态保护区以防止自然环境遭受到破坏。自然保护区的核心目的在于保护其区域内濒临灭绝、较为稀少的动植物,同时能够将保护区内林业资源保护起来,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对辖区内的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管理,同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保护区的管理工作科学和有效。
  3.提高社会对森林环境的保护能力
  有效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扩大生态林的种植面积,并且科学转变林业资源的经营机制,调整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加强林农的工作责任意识,科学规划林业产业类型,将其有效划分为商业林区、公益林区,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有效扩大林区面积,从而提高林业资源的保护能力以及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具体实践中,应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作理念,在积极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方式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从而有效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谭山.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8,38(14):184.
  [2]甘登明.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的建议[J].现代园艺,2018(14):161.
  [3]凌艳.北方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2):36.
其他文献
在梧桐花开得最绚烂的时节,我们迎来了婆婆的70岁寿辰.那一天,远在外地读研的小妹也赶了回来,这令婆婆格外高兴.她亲自下厨,特意为我们烹饪了平素最拿手的两道大餐一红烧里脊
狮子山矿通过应用精确化装补球技术、提高Ⅰ段磨机转速、将Ⅱ段磨机由格子型改造为溢流型、应用稳定性较好的海王旋流器、增设Ⅱ段副磨、用先进的美卓矿机对细碎机进行改造等
摘 要:近年来,北部沙区栽植的灌木林绝大多数都已迈入成、过熟期,开始老化、枯死,为改变北部沙区生长周期短、容易老化、经济效益低等弊端,有效地提高造林的效率、丰富生物多样性,防止二次沙化,榆林在各大生态修复工程中对树种的选择与配置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树种;选择与配置;分析  一、榆林沙区生态环境面临突出问题  榆林沙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是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属
摘 要:林业领域的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是一项关键课题。为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维护环境,避免环境污染的持续发展,避免资源匮乏,只有做好绿化树的移植栽培作业,才能够保证林业栽种质量得以提升。因此文中将对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展开思考,为实际的移植栽培作业提供依据。  关键词:林业绿化树;移植栽培技术;技术要点  林业发展与当前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日趋恶化,资源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优势,接着分析了无人机应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因,最后对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无人机;森林病虫害;防治;应用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对无人机的应用提起高度重视,充分考虑各环节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实开展情况,将无人机的监测等各职能有效发挥出来,以达到促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
摘 要:森林经营分类和森林培育工作是森林工程中的重点内容,为实现森林工程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得到重视。为此要做好森林的经营分类管理和培育工作,保证生物的多样性,预防水土流失、泥石流自然灾害的发生。文章主要介绍了森林经营管理的原则和主要作用,重点研讨了森林培育工作的具体做法,以便更好的发挥森林的功能效益。  关键词:森林经营分类;原则;森林培育;方法  森林的经营分类是森林
摘 要:园林景观设计能够让人们生活环境更为舒适美观,可以打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当代人价值观念,文化经济水平以及景观设计理念。此文针对就园林景观设计和生态关系的论述,对栽种与养护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分析研究了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及养护技术方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绿化苗木;栽种;养护;技术方法   一、园林景观设计和生态  生态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间是存在密切联系的,我国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有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时间一长,学生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
摘 要:园林绿化科学发展,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作者经总结多年施工经验和研究探索萧县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一些成果,园林绿化科学发展是尊重科学、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园林绿化;科学发展;尊重科学;顺应自然;保护生态  一、园林绿化科学发展是新形势下的发展新要求  1.园林绿化科学发展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陕北绥德王德元墓出土的《牛耕图》画像石进行美术赏析,梳理了汉画像石的造型方法、审美意趣和艺术风格,归总了汉画像石对后世绘画和民间美术的影响。  关键词:牛耕技术 “模块化”工艺 造型体系 艺术影响  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汉代民间工匠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石刻艺术品。工匠们以砖石为纸,以刀凿代笔,形成了画像石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研究汉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