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综艺节目的低碳特质建构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综艺节目呈现出井喷式产出,并呈现出“娱乐至死”的网络综艺节目创作趋势,部分网络综艺节目的高碳化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水平,那应当如何构建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低碳美学特质成为值得探讨的美学命题。下面就结合比较火爆的《创作101》与《我是唱作人》为例来探究网络综艺节目中低碳美学特质的建构。
  关键词:网络综艺节目;低碳美学;低碳特质;建构
  “所谓低碳艺术就是在文本构成上以客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为主要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为基本辅助,在与审美主体互作中能够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从而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术文本。”《创造101》以粉丝经济为基础,其内容定位、审美对象的人设及传播策略一味的迎合当下浮躁的受众的审美需求。而新兴的网络大综艺《我是唱作人》以原创音乐为主,力图向观众展现原创音乐的魅力以及背后的故事,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传播效果,激发观众陶冶型的自由情感,力求通过节目对观众的主题心灵和思想产生滋养和建设价值。
  1 内容定位的差异:“偶像养成”与“原创空间”
  “内容为王”是评判艺术作品内涵与价值的重要载体。优质的内容可以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陶冶观众的情操。随着后工业化时代消费者消费思潮的变化,青年亚文化不断发展,粉丝经济逐渐成为决定一档节目收视率的重要因素。《创造101》就在此大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而《我是唱作人》的诞生则更体现了我国目前创作的市场所求,契合“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
  《创造101》的节目模式结合了韩国的女团模式和日本的偶像养成模式,虽然在当今明星真人秀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取得一定的流量关注度,但其并未进行本土化的改造,缺乏创新,内容匮乏,参赛选手水平良莠不齐,直接导致了节目质量的下降。但节目制作者似乎并不在乎节目所存在的这些槽点,只想通过外在的节目形式和选手的形象来吸引受众。而从低碳美学角度来看,这种只为带给观众感官型刺激的节目并不能带给观众深切的情感体验,其表现为一种高碳美。《我是唱作人》与《创造101》的出发点则完全不同,他们立足于生产优质原创音乐,邀请拥有创作才华的各类音乐人,进行词曲创作的舞台比拼,抛开一切标签与束缚,回归音乐最本质的模样,用纯粹的原创音乐竞技,全面激发华语市场原创能量,以期通过原创音乐的方式将创造人背后的故事呈现给观众,去推动华语乐坛原创音乐的觉醒与复苏。与“偶像养成”模式不同的是《我是唱作人》节目恰恰是在“去明星化”,让明星脱去光环的外衣,与受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观众的真正的情感诉求,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2 审美对象的差异:“以貌取人”与“以情感人”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自由情感的激发需要三个必要条件即: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情境。众所周知,人们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时与欣赏艺术品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正是由于审美客体的不同,即审美对象的不同。
  《创作101》与《我是唱作人》在审美对象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前者“以貌取人”来赢得受众,后者通过“以情动人”来感染受众。粉丝经济造就《创造101》节目制作者的话语权,制作者对于女团成员的才华没有要求,只需要颜值高即可。从传播学角度来讲,就是传播者没有做好“守门人”的职责,节目中的年龄稍大的女生会有一种明显的格格不入感。其对演员的塑造可谓是以“奇葩”造“奇视”。《我是唱作人》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情感,即在审美客体的塑造中,依靠唱作人背后的故事呈现将处于文化庙堂之上的音乐与大众化的情感建立自然、和谐的连接。通过讲述唱作人背后的故事以及讲述传唱人的感人故事,展示生命的精神,表达出舞台背后的人文关怀,而在审美情境的构建中,其呈现出的美轮美奂“时空穹顶”舞美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带入自己的情感。
  3 传播策略的差异:“争议话题”与“文化传播”
  偶像养成类节目作为当下电视文化工业主要的生产形式之一,在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类型化、公式化倾向,渐渐淡化了内容与形式创新的内在要求。像《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一类的网络综艺节目则主要通过满足观众“窥视欲”的内容制作去进行传播,《我是唱作人》则注重主流文化的传播,传播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
  “随着网络化的进行,受众互动性参與性大大提高,传播的渠道也随着受众网络媒体“原住民”的身份而转变,用各种议题设计争议性、爆炸性的舆论话题。”《创造101》就通过制造大量的选手争议话题来进行推广传播。节目为了制造噱头,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通过C位剧本、村花剧本等人设去博得受众眼球。其传达的可能只是一种消极的、有悖于节目初心的负面信息,是一种典型的高碳艺术表征,这不是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而《我是唱作人》更像一场小型实验,它传递的是一种音乐文化,是一种创作者对于艺术的态度,进一步来讲,是在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是唱作人》在选择唱作人上确实下了心思,歌手之间不再一味商业互吹,而需要公开表达自己对其他选手原创作品的好恶,加上101位不同年龄来自不同行业的大众评审,话语机锋间展现的是音乐的圈层差异和大众割裂的审美。依靠争议性话题与进行文化传播所带来的受众口碑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4 总结
  “低碳艺术就是在文本构成上以客观真实为主要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或主观真实为基础条件,在与审美主体互作中能够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从而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术文本。”因此,低碳艺术作品中低碳特质的建构首先要保证艺术真实。从艺术真实角度出发,结合《我是唱作人》的内容定位,唱作人的选择和文化传播策略,我们可以得出网络综艺节目中低碳特质建构的四种方法:一:追求客观真实,增强节目的人文关怀,激发观众的陶冶型自由情感。二:追求原创力,注重节目的内容创新,遵循内容为王的创作原则。三:塑造有内涵、有思想的审美对象,引导审美对象正确的情感表达。四:提高创作者的审美素养,增强创作者鉴别高碳艺术和低碳艺术的能力。只有遵循以上四条基本的创作原则,网络综艺节目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化,以激发观众陶冶型的自由情感,实现其文化育人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立新.论高碳艺术与低碳艺术[J].艺术百家,2014.
  [2] 马立新.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J].理论学刊,2014(01).
  [3] 万丽唯.现象级网综《创造101》走红的传播机制分析[J].戏剧之家,2018(27).
  [4] 马立新.论低碳艺术的本体特征及其建构机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4).
  作者简介:李云浩,男,山东济南人,硕士。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形势也愈加严峻。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不仅仅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需要尽快攻克的难题。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关注度持续走高,各个高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以及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也在不断更新。通过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其就业创业成功概率。本文主要从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入手
期刊
摘要:近代以降,在西方各国对亚洲殖民入侵这一时代背景下,日本的有识之士纷纷就如何对抗西方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其中“亚洲一体”等东方合力对抗西方的声音不绝于耳。主张者试图从政治的紧迫性和文化的共通性等各个角度论述亚洲一体的必要性,近代意义上的“亚洲主义”或称“亚细亚主义”应运而生。冈仓天心与宫崎滔天二人是亚洲主义思想脉络中的两个重要人物。宫崎滔天的亚洲主义构想以革命为中心,并强调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飞速变化和发展,人们对室内空间的要求也在提高,包括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个性化与功能性。本文分析了室内软装饰设计和空间分割的概念与意义,并思考如何使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在室内空间中通过软装饰设计进行合理的空间分割,以实现室内每个空间的有效性。最后,总结了在客厅利用软装饰的几种空间分割的设计方法和要点,对于当代室内空间的空间分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空间分割;软装饰设
期刊
摘要:民族乐器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在前20年里,我国的合唱艺术就盲目的追求西方的文化,忽略了对民族乐器的使用和传承,导致很多优秀的民族乐器失传。由于各地区的文化特色不同,所有各地区的民族器乐的演奏方式、演奏流派、演奏风格也大不相同。本文主要研究民族器乐在表演唱中的运用,为大家对民族乐器的使用提供参考,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民族器乐,以便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器乐的发展;民族器
期刊
敦煌,敦煌在哪儿?敦煌在甘肃,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在陇青新的交界处,这是我国西北的咽喉之地。“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
期刊
摘要:本文从历史街区保护以及保护性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入手,研究保护性城市设计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并以成都市水井坊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关键词:水井坊历史街区;保护性城市设计;保护和利用  1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已经逐渐区别于城乡规划,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城市设计作为联系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纽带,被业界高度重视。但作为城市设计
期刊
摘要:瓦格纳歌剧的出现象征着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对当下音乐创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最大的特点则是独特的创作手法,容纳了多变化的音高材料,深化了音乐作品的综合内涵。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也可以发现瓦格纳歌剧序曲调性、纵向音高等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展示着艺术化的歌剧理论和内涵。  关键词:瓦格纳歌剧;音高组织  1 对纵向音高材料的运用  1.1 对主和弦的有效掌握  在瓦格纳歌剧创作中,基本会出现特定
期刊
摘要:称谓语是人们日常沟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称谓"即人们根据亲戚或其他相互关系及身份,职业等得来的名称,亲属称谓语作为称谓语的一部分,在研究语言文化的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中韩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分析,进而探究两国人民语言文化的异同点。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中韩;语言文化;异同点  韩国和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礼仪,同时又是友好邻邦,由于进行了频繁的交流,韩国语和汉语的亲属称谓语中其实
期刊
摘要:威海作为著名沿海城市三面环海,海洋文化在威海市地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威海市拥有千公里海岸线与七千年海洋文化史资源优势,威海市海洋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催发威海市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创意及形式,使威海文创产品更具识别性、文化性和情感性,从而使人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亲切感和代入感。分析威海市海洋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及未来发展,方法从文创产品的基本概念、特點及功
期刊
摘要: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源远流长,萌发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是传统文化作用下的产物,民族音乐的创作要有特定的民俗环境,不仅要满足历史性的生存需要,还应兼顾环境因素及民俗的适应状况。应充分意识到民族音乐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民族音乐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的创新,即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创新,本文在研究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对民族音乐的创新提出浅见。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