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好语文阅读课相比之下有一定难度,本文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此做了一些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课 思考
  · 中图分类号:G623.2
  【中图分类号】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进而进行思想交流的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使小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激發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如:讲《海底世界》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先让同学们说一说,海底将是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有的说:海底漆黑没有一点光亮;有的说:海底很静,没有声音。老师不急于纠正,启发学生从课文里得到正确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校一位老师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花钟》-课,学生对花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科。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自主学习,鼓励质疑。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阅读教学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文时,我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品读重点等)自主阅读课文,并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地读一读。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了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收获,那么他们当然也就希望和别人交流,让别人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自己一起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愉快,而要使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得到表述,就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当然,交流的方式也有很多,学生可以和同桌交流,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可以和老师交流,还可以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学生有了自己所喜欢的交流对象,在体验与交流中,在观点和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出了与目标的差距,并且可以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提供帮助,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会喜欢上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四、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等,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总之,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都是很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
随着我们对癌症的理解由简变繁,其疗法和检测也逐渐变得复杂。这个领域一度是生物医学科学家的天下,但今日的癌症研究包括了工程师、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为了在癌症研究的新兴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实现高效课堂是所有教师努力的目标。本文阐明了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构建学习共同体,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深入实施和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 高中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学习共同体及其构建  1、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学习共同体(1earningcommunity),顾名思义,是指共同学习的团体。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班级中的每
1991年 2月 2 5日 ,用He Ne激光处理四个葡萄品种一年生枝条上的休眠芽 ,经过盆栽 ,移植大田 ;1994年开始挂果。从 1995年至 1999年 5月观察结果表明 :经He Ne激光辐照葡萄休
【摘要】人类身处在世界之中,我们通过各种身体器官去感知客观世界,建立抽象概念的意象图式,从而形成概念化的过程。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隐喻是我們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本研究运用体验哲学和L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前后牙齿冠根比的变化规律,以及年龄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患者46例,按年龄分为2组,青少年组23例,成年组23例。根据正畸治疗前后全口曲面
目的观察羟考酮缓释片单用或配合化疗对晚期肺癌疼痛的疗效。方法分析90例晚期肺癌患者,入院后根据疼痛(NRS)评分,予羟考酮缓释片口服,中度疼痛10 mg,每12小时1次;重度疼痛20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杰作,也是现代诗化小说集大成者。全书运用多个有浓重抒情意味的意象和似断实续的叙事方式营造出诗意盎然的效果。本文拟探讨读者的诗意追寻过程,并分析《边城》的诗学价值。  【关键词】《边城》;意象;叙事方式;诗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其悠久的诗歌传统对《边城》这类诗化小说形成的影响不
本文通过对港口装卸工艺的分析,论述了港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目标设计以及该系统的组成。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ort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chnology, this pape
光学仪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仪器显示面板,利用光学仪器测量物理量所得到的数据大都从显示面板上读出。以前,一般光学仪器常用的显示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度盘上的刻度、仪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