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230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近几年各地语文中考试题,现代文阅读的分值一般均在40分,占的比重很大。这类试题多为主观性试题,题型多样,涉及面广,十分灵活,难度较大,学生的失分率很高。我认为这与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解题技巧有很大关系。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肤浅的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现归结如下:
  储备必要的文体知识
  必要的文体知识,也就是现代文阅读分析的常用术语。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文体知识,就好像找到了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方向。必要的文体知识具体如下:
  1.常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
  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等。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设问: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
  3.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渲染烘托、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开门见山、动态与静态描写等。
  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5.语句在表情达意发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性格)、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思想感情上:善恶、好恶、褒贬
  6.文体知识
  说明类
  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运用具体事例真切地说明事物特征。
  分类别:能使文章内容清晰明白,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特征。
  作比较:能使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加清楚明白。
  打比方: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下定义:能简明扼要的说明事物的特有属性,能增强科学性、严密性。
  做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更详尽充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列数字:运用数据说明事物,使事物特征更具体确凿。
  摹状貌: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描摹,具体形象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在准确的前提下)
  ⑵.记叙类: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的线索:具体的事物、事件的发展、人物活动、地点转换、时间推移、感情变化
  .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使记叙的类容显得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直接抒情,有时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不受“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限制,不受时空限制,显得较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⑤.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描写的方法:
  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铺垫蓄势,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
  ⑶、议论类
  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论据:事实论据(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确凿的统计数据等)和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原理、定义、公式、规律、法则,引用社会科学的经典论述、格言、警句等)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驳论文)
  掌握阅读解题的五步骤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1)、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其方法是抓关键词(表时间推移、地点转化的词),抓关键语句(表过渡性句子,总领性句子等)
  (2)、简要归结主要事件,整体把握文意,初步探究文章主旨(或看文章哪些语句跟文章的主旨有关)
  2、细读题干,划区寻点。就是依据题意要求或题干指令,从原文中勾画寻找出读解的相关区间(如相关的章节、文段),再从中寻找出联系最密切的关键点(如中心句、重要词语等)
  3、筛选提要。就是将前面找出的众多信息反复筛选,提取要点精华。一般常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清主次,辨析异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地筛选提取出符合题意的关键点和主要信息。
  4、调整组合。就是对前面提取的文中要点或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或转换。依据题干的不同要求,或稍加调整,组成简明连贯的文字答案;或重新提炼加工,转化为读者自己的话来回答。
  5、解答验证。就是将得出的答案与原文和题干进行对照检查,看其语言表述是否简明规范、合符题干规定的条件等,以便及时修改订正。
  总之,方法是最好的武器,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如同猎人的枪安装了瞄最准器,我们就可以做成功猎人,在做阅读题时一定会得心应手。
其他文献
矿车粘底是矿山运输中的常见问题。国内有关单位先后研制、应用了多种清车方法,如高低频电磁振动、机械刮取、水力冲洗、电渗等。这些方法各有一定优缺点,清车效果仍不够理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电视台发展迅速,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就是普遍重视以新闻立台。众所周知,电视新闻节目是最能显示一个台的采编制作水平和风格的节目形态之一,因此如何创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阿柔冻融观测站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观测资料,对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4.0)和动态陆面过程模式(DLM)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湿度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两种模式均能够较好的反映浅层(<40 cm)土壤湿度动态变化,然而显著低估非冻结期土壤湿度;通过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湿度模拟敏感性分析发现模式模拟土壤湿度偏干可能与模式中土壤有机质方案不足有关。在此基础上改进
追求语文教学特色化,是语文教师的共同目标。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语文教师与语文教学的特色化问题有了些肤浅的认识,这里,我就如何做到教有特色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才与艺是语文教师追求语文教学特色化的基础。  所谓才,即语文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语文教师特殊。人们对语文教师的“形象”要求似乎特别地高,言谈举止中表现出的气质风度不能平俗,讲课中表现出的文化底蕴不能单薄,语文教师得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定位于学,强调学生先学老师后教。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自主式”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我认为,抓好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途径。  所谓预习,是指对一节课或一个阶段课堂上将要学习内容的准备。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
期刊
自今年8月份以来,四川卫视借助四川广电集团整合的有利时机,通过科学论证,整合频道资源,重塑频道形象,通过改版着力打造一个故事化的特色频道,为电视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节目,
地下矿山空间狭小,通风不好,空气潮湿、粉尘含量高,作业条件差,为了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柴油无轨设备的安全运行,凡使用柴油无轨设备的国家,对井下车用柴油机的质
目的:以55°红星二锅头白酒灌胃建立大鼠急性酒精性胃粘膜损伤模型,运用实验检测指标,研究中药复方酒客乐对酒精性胃粘膜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其临床运用和开发
【摘 要】中学语文教师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就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在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就自然要面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个人的主观因素分析如何促进中学语文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语文教师 教学风格 促进 形成    中学语文教师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就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在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就自然要面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个人的主
一、加强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意义  从一般教学论讲:教学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根本区别点。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激发。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