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色彩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1.1色彩的生理作用
在体育运动中,色彩的生理作用与运动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色彩引起的生理作用涉及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等。有实验证实,在比赛或训练时使用红色刺激,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系统活动增强,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刺激内分泌激素代谢加快,使人产生短暂的高效率。而5—10min较长时间刺激,会抑制肾上腺素的分泌,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如果目视红色达20—30min,则会使体力耗损、肌力减弱、运动协调能力下降、运动受限。而用绿色刺激,人会有放松感,情绪镇静,产生愉快的心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疲劳。
1.2色彩的心理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色彩与注意、情绪、体育兴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家认为,颜色对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刺激,会引起大脑对颜色的不同反应,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海恩纳·艾特尔在慕尼黑所做的有关环境色对学校儿童之影响作用的实验也证明色彩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其观察表明,处于黄色、橙色、黄绿色和淡蓝色等色彩构成环境中的儿童比处于白色、棕色、黑色等色彩构成环境中的儿童显得更为活跃和敏捷。
2.体育教学中的色彩环境因素
2.1体育场馆
体育场馆中的色彩对学生情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心理学分析表明,不同颜色对不同项目、不同年龄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学校体育建筑是为教学服务的,在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导因素。因此,在体育场馆的设计中,必须注重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應。
2.2体育器材
因为目前对色彩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不多,所以一般运动器材的颜色任由制造者独自将器材上色,有些并不利于体育教学。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体育器材的颜色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投掷项目,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可用明度较高、看起来感觉较轻的颜色,有利于初学者提高成绩,避免厌学情绪。
2.3体育服装
色彩是人们视觉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波长的光会引起人的眼睛对不同颜色的反映,颜色对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的相应刺激能引起大脑的不同反应兴奋与抑制。服装色彩和图案是运动美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如果设计或运用不当,会造成错误判断和感觉,出现视觉晕眩感。不同颜色的运动服装可使人出现不同的生理反应,混乱的图案可导致过快地出现视觉疲劳和不自觉的视觉回避。因而,对于学生来说,选择适宜色彩和图案的运动服也是上好体育课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3.色彩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3.1色彩在课的结构中的应用
体育实践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通过大量的身体活动和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来学习不同的运动技能,完成课的教学任务。因此,色彩在体育实践课不同部分的运用要遵循其理论依据——学生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机体机能活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升阶段、稳定阶段和下降阶段。这三个阶段在课的结构中分别称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3.1.1准备部分。在课的准备部分,身体机能处在上升阶段,工作特点主要是进行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进入工作状态。在这个阶段,教师应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这种明亮、热烈的色彩有助于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提高,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但不宜过度使用红色,因为虽然红色刺激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血液循环,但滥用红色会使视觉感到疲劳。
3.1.2基本部分。在课的基本部分,身体机能处在稳定阶段,工作能力处在最佳状态,大脑皮质具有最适宜的兴奋性。这个阶段根据课的教学内容,色彩的应用按照在不同项目中应用的方法即可。在教学组织上,可以根据学生穿着的不同服装进行分组,比如把穿深浅两色服装的学生分为两组练习技术动作或进行教学比赛。
3.1.3结束部分。在课的结束部分,身体机能处在下降阶段,工作特点是机体出现疲劳,大脑的兴奋性下降,工作能力逐步下降。教学目标主要是有组织地结束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在放松恢复时要避免让学生处在红色的环境,因为红色会使人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易使人感到疲劳。可以让学生面对绿色的树木或草坪,因为绿色可起镇定作用,对疲劳和消极情绪均有一定的克服作用。
3.2色彩在不同项目中的应用
3.2.1在球类项目中的应用。球类属于技能主导类的项目,色彩在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色彩进行辅助教学,以便更好地让学生观察和学习相关的技术动作,提高学习效率。在乒乓球旋转发球教学中,为了强调球拍触球的部位,教师可以在球拍的正反两面粘上两种不同颜色的海绵胶皮,这样学生很容易观察击球时用的是哪一面。或用墨水将球的一半的涂成蓝色或红色,这样学生有利于观察球的旋转方向。这样通过“加工”的球拍和球做示范动作,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球拍触球一刹那间的情景,从而加深对动作技术的感知和理解。
3.2.2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田径运动是学校体育课的重点内容,又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初中升学考试、高中会考的主要科目。它已成为各项运动和身体训练的最基本项目。在中长跑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手段单一、练习方法枯燥等,学生长时间机械地重复着一种动作练习,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克服这种不良的练习情绪,除改进教学方法和变换各种教学手段,教师还可以利用色彩效应去改变练习环境,把跑道内外沿的颜色以固定的距离加以改变,或者在跑道内沿插些红绿相间的小旗,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接受各种色彩刺激,提高大脑皮质兴奋度,在单调乏味的练习过程中产生积极兴奋的情绪,以提高运动能力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不同的色彩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应掌握各种色彩对生理、心理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积极的环境因素,避免色彩的不利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除认真做好爱岗敬业外,还应科学运用色彩效应,掌握色彩规律,努力使体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汤盈,侯天德.色彩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4):120-124.
[2]汤盈,侯天德.色彩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5,(2):163.
[3]陈晓惠.色彩设计[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李金龙,张志学,索笑雯.论色彩在体育场馆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40-44.
1.1色彩的生理作用
在体育运动中,色彩的生理作用与运动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色彩引起的生理作用涉及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等。有实验证实,在比赛或训练时使用红色刺激,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系统活动增强,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刺激内分泌激素代谢加快,使人产生短暂的高效率。而5—10min较长时间刺激,会抑制肾上腺素的分泌,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如果目视红色达20—30min,则会使体力耗损、肌力减弱、运动协调能力下降、运动受限。而用绿色刺激,人会有放松感,情绪镇静,产生愉快的心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疲劳。
1.2色彩的心理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色彩与注意、情绪、体育兴趣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家认为,颜色对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刺激,会引起大脑对颜色的不同反应,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海恩纳·艾特尔在慕尼黑所做的有关环境色对学校儿童之影响作用的实验也证明色彩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其观察表明,处于黄色、橙色、黄绿色和淡蓝色等色彩构成环境中的儿童比处于白色、棕色、黑色等色彩构成环境中的儿童显得更为活跃和敏捷。
2.体育教学中的色彩环境因素
2.1体育场馆
体育场馆中的色彩对学生情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心理学分析表明,不同颜色对不同项目、不同年龄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学校体育建筑是为教学服务的,在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导因素。因此,在体育场馆的设计中,必须注重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應。
2.2体育器材
因为目前对色彩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不多,所以一般运动器材的颜色任由制造者独自将器材上色,有些并不利于体育教学。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体育器材的颜色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投掷项目,铅球、铁饼、标枪、链球等,可用明度较高、看起来感觉较轻的颜色,有利于初学者提高成绩,避免厌学情绪。
2.3体育服装
色彩是人们视觉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波长的光会引起人的眼睛对不同颜色的反映,颜色对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的相应刺激能引起大脑的不同反应兴奋与抑制。服装色彩和图案是运动美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如果设计或运用不当,会造成错误判断和感觉,出现视觉晕眩感。不同颜色的运动服装可使人出现不同的生理反应,混乱的图案可导致过快地出现视觉疲劳和不自觉的视觉回避。因而,对于学生来说,选择适宜色彩和图案的运动服也是上好体育课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3.色彩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3.1色彩在课的结构中的应用
体育实践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通过大量的身体活动和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来学习不同的运动技能,完成课的教学任务。因此,色彩在体育实践课不同部分的运用要遵循其理论依据——学生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机体机能活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升阶段、稳定阶段和下降阶段。这三个阶段在课的结构中分别称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3.1.1准备部分。在课的准备部分,身体机能处在上升阶段,工作特点主要是进行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进入工作状态。在这个阶段,教师应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这种明亮、热烈的色彩有助于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提高,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但不宜过度使用红色,因为虽然红色刺激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血液循环,但滥用红色会使视觉感到疲劳。
3.1.2基本部分。在课的基本部分,身体机能处在稳定阶段,工作能力处在最佳状态,大脑皮质具有最适宜的兴奋性。这个阶段根据课的教学内容,色彩的应用按照在不同项目中应用的方法即可。在教学组织上,可以根据学生穿着的不同服装进行分组,比如把穿深浅两色服装的学生分为两组练习技术动作或进行教学比赛。
3.1.3结束部分。在课的结束部分,身体机能处在下降阶段,工作特点是机体出现疲劳,大脑的兴奋性下降,工作能力逐步下降。教学目标主要是有组织地结束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在放松恢复时要避免让学生处在红色的环境,因为红色会使人产生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易使人感到疲劳。可以让学生面对绿色的树木或草坪,因为绿色可起镇定作用,对疲劳和消极情绪均有一定的克服作用。
3.2色彩在不同项目中的应用
3.2.1在球类项目中的应用。球类属于技能主导类的项目,色彩在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色彩进行辅助教学,以便更好地让学生观察和学习相关的技术动作,提高学习效率。在乒乓球旋转发球教学中,为了强调球拍触球的部位,教师可以在球拍的正反两面粘上两种不同颜色的海绵胶皮,这样学生很容易观察击球时用的是哪一面。或用墨水将球的一半的涂成蓝色或红色,这样学生有利于观察球的旋转方向。这样通过“加工”的球拍和球做示范动作,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球拍触球一刹那间的情景,从而加深对动作技术的感知和理解。
3.2.2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田径运动是学校体育课的重点内容,又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初中升学考试、高中会考的主要科目。它已成为各项运动和身体训练的最基本项目。在中长跑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手段单一、练习方法枯燥等,学生长时间机械地重复着一种动作练习,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为了克服这种不良的练习情绪,除改进教学方法和变换各种教学手段,教师还可以利用色彩效应去改变练习环境,把跑道内外沿的颜色以固定的距离加以改变,或者在跑道内沿插些红绿相间的小旗,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接受各种色彩刺激,提高大脑皮质兴奋度,在单调乏味的练习过程中产生积极兴奋的情绪,以提高运动能力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不同的色彩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应掌握各种色彩对生理、心理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积极的环境因素,避免色彩的不利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除认真做好爱岗敬业外,还应科学运用色彩效应,掌握色彩规律,努力使体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汤盈,侯天德.色彩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4):120-124.
[2]汤盈,侯天德.色彩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5,(2):163.
[3]陈晓惠.色彩设计[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李金龙,张志学,索笑雯.论色彩在体育场馆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