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它”千百度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feng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古诗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与考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翻开全国各地的任何一张中考语文试卷,其中古诗文的占分比重大都是: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五题八空6分(有两题选作一题);课内古诗文阅读试题四题8分;课外古诗文阅读试题四题8分;古诗词鉴赏试题两题占4-6分。各地《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诗文”:一、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子成分省略、成分倒装等),理解古汉语语言现象;三、把文言语句正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四、能初步评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五、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在积累和运用部分《考试说明》还要求学生能“默写本考试说明规定的50篇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从规定要求与试卷中,我们不难看出古诗文的重要地位。可眼下中学校园中,却又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从这怕中又不难发现古诗文位居惧怕之首!《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学习的重视,再加上学生对古诗文阅读学习的惧怕纠结,这决定了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对古诗文的复习来不得丝毫马虎,但如何让学生在中考复习中熟练掌握所学古诗文而又不给他们增添负担,这值得教师们仔细斟酌。
  【教学案例】
  “纪传体!断代体!编年体!……”每个问题刚抛出来,同学们就争抢着回答,声音震天。
  “错啦!应该是争高比远!”同学们又异口同声地喊道,声音山响。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同学们个个摇头晃脑,紧闭双眼,声情并茂地背诵着课文。
  走过303班的教室,你定会被同学们这震耳欲聋的声音所吸引,不要奇怪,这是他们在复习课内古诗文。
  假如你忍不住自己的好奇伸头去看,你会发现站在讲台上手拿试卷和书本、神情镇定自若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仔细寻找教师正坐在同学的座位上专心听课呢!也许你会很惊讶:初三啦,复习这么紧张,哪有那么多时间供同学们闹着玩呢?这老师疯了?
  别担心,我们都很正常!同学们不仅没有玩,而且个个都在认真紧张地复习。而且应该说这个办法,是目前为止我们寻找到的复习古诗文的最好的办法!
  古诗文复习,本来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活动,不可能每天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等着他们!面对四五门课同时展开的复习,师生们都进入空前的忙碌与紧张状态,如果方法选用不当,不仅徒劳无功,而且还会增加学生们的负担。但怎么复习,才不至于徒劳无功,这却是一个恼人的问题!
  有节课,当发现还有1/4的同学作业没有完成后,很失望!于是压着不快,暂停了复习计划,我询问:“同学们,大家觉得这样复习,效果怎么样呢?”
  同学们一声不吭。
  我再次询问:“同学们不吭声,那你们到底是肯定还是否定呢?如果是否定,那么大家说说看,你们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他们依然低头不语。
  见大家不吭声,我也停住了自己的询问。
  彼此静默了一分钟,我说:“同学们,我们复习的目的大家应该很明确。我当然一不想让大家成为做题的机器,二更不想让我们的复习徒劳无用!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我觉得事与愿违!同学们讨论一下,看我们到底怎么复习,才能既有效果又不会增加同学们的负担!看你们小白兔一样的眼睛,老师也觉得很是不安呢!”听我说他们小白兔一样的眼睛,同学们笑了!
  听了我的话,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同学们不断提议,又不断相互否定,讨论得非常热烈!半节课过去了,热闹声终于停止了。
  我问:“同学们讨论的怎么样了?想出什么好办法了?”
  “老师,我们讨论自己复习,可以吗?”是那位平常很淘气但很聪明这次没有做作业的男同学站起来说话。
  我吁了一口气,问道:“说说看,你们打算自己怎么复习?”
  “我们自己出题,自己做,自己讲解,您给我们把关就可以了!”他很认真地说。
  “行啊!”我嘴里快速地说着,但心里却在努力想着他们的这个复习计划。
  “呵呵,不过,老师,您得给我们当学生,您也得做题,您也得听我们的讲解!”他狡黠地说道。
  “没问题,本人一定做到!”
  “耶!”全班同学拍手加狂叫!
  看他们那样,我笑了,继续问道:“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没有!”同学们朗声答道。
  我们又用剩下的半节课时间,周全了这个计划:一节课复习一课内容,先从九年级下册开始,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率先进行。每人出一篇文章的题目;题目要围绕中考范围,紧扣文章内容,而且卷面必须要干净整齐;出好的题先由老师过目,定稿后再由老师打印出来,分发给同学们;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边做题边复习背诵全文;背诵情况由该课出题同学抽查,每人必须过关,不允许作假;做好的题目,出题人的由老师帮他检查订正,其他同学的由出题人检查,他当然也包括检查教师的;上课时,教师坐在出题同学的座位上听课,出题同学站在讲台上组织一节课的学习:先根据同学们的做题情况,对部分题目予以讲解,剩余的时间,运用各种办法,检查同学们的背诵情况。一篇文章结束后,对复习还不到位的地方,由教师适当加以补充。为公平起见,教师把六本书的古诗文题目,分别写在小纸条上,由同学们采用抓阄的办法决定自己的出题篇目。
  同学们的题目出上来,我先是惊叹,继而是佩服——他们出的题目,不仅花样繁多,而且还很灵活,很多题目,你要不仔细思索,稍不留心就会上当受骗。而更搞笑的是,他们每个人还给自己所出的试题起了个大名,还设置了版面费,限定了版权,空闲的地方,还给配置了好多可爱有趣的小插图,包括动漫人物!一张张五花八门的试卷,看起来很乐,答起来却需要不断地动脑筋,真是趣味无穷!   从第一个同学登台开始,课堂一反往日的低迷,每堂课,同学们都像注射了兴奋剂,个个热情高涨;作业很少有同学不完成;同学们背书的速度,空前得到了提高,那种需要挤牙膏的人,基本没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纠结了这么长时间的复习问题,同学们竟帮我顺利解决了!看着同学们的热情激动样,我也兴奋激动不已!
  【教学反思】
  同样是那些内容的复习,但变了个方式,让同学们自己做主,他们的学习激情竟然会这样高,我终于明白自己先前挫败的原因: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想当然地强加在学生们的身上,想让他们按照我的思路进行复习,但结果是,因我没有尊重同学们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更没有把学生看成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抹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结果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而且还吃力不讨好。
  教学中真的只有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突现出学生们的“主体”、“主人”、“主角”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充分张扬学生们的个性与学习激情,才能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其实正如同学们自己所说的一样,不是他们不想好好复习,只是面对着各门功课每天狂轰滥炸下来的题目,他们真的有些应付不过来,而且也已经有些麻木了。有时晚上开夜车要开到十一点半,而且早晨最迟六点钟就得起床,每天头昏脑胀的。虽然他们知道教师得良苦用心,但他们确实感觉太疲惫了。让他们自己当老师,自己出题复习,就有了责任和压力。责任和压力在身,这会迫使他们自己行动起来,而不至于呈现一潭死水的局面。这次的古诗文复习,使我懂得: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人身份,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复习时以学定教,真的很重要。具体说,就是:
  1. 该放手时必须放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绝不是你想让他怎样他就会怎样。学生们也没你想象的那么让人不放心,当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也必须学会果敢地放手。而何况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感知,更不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掌握任何一条规律。只有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尝试感受,让他们明白懂得其中的奥妙和规律,这才是最好的教育策略。
  2. 尊重同学们的学习个性,以学定教。在分数决定一切的今天,教师的做法,其实功利性也很明确:为了让学生得个高分!为着能得个高分,教师恨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脑儿教给学生,于是大搞“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老师的遥控指挥之下,每天都在做着疲惫不堪的应付。时间长了,人也就木然了,除了极个别学习极为主动的学生外,大多数就变成了你推一步他走一步,有的甚至到了你若推得力气小了,他们干脆撅着屁股不前进!结局是,教师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可学生们却学得懒懒散散,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3. 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复习既然是温故而知新的活动,那就要求学生们自己积极主动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教学,这不仅能让他们形成参与教学的意识,而且还能增加主人翁精神,更能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一切都积极了,人生态度何尝能不积极!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
  洞桥镇中学)
其他文献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命题者在题干中给出特定的文段,然后要求考生在材料内涵范围之内准确立意、选择角度并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类型。学生写作此类作文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抓不住材料内涵,或选取角度不准确,因此,离题作文屡见不鲜。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笔者经过三年高考作文辅导课的摸索探究,认为以下两种审题立意的方法行之有效。  一、多角度立意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上,命题者有
江苏连续三年高考作文题引人注目,从《品味时尚》到《绿色生活》,再到《拒绝平庸》,我们暂不讨论题目质量如何,但这三年作文平均分都在46分左右(总分70分),这个分数着实有些低。说我们的学生总体写作水平退步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是笔者根据参加高考作文现场阅卷的经历再结合三年的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发现,高考作文虽然是戴着“镣铐跳舞”,但是舞姿高下参差不齐,“舞林高手”还是能够“我持彩虹当空舞”,其最大的特点便
前不久,苏州一家医院收治了一个4岁女童。女童左手中指的末节发黑,已坏死多日,需要进行截肢手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令人意外的是,女童手指坏死只是因为受伤后贴了张创可贴。家人为防止创可贴脱落,还用皮筋进行缠裹。这种不当处理造成了女童手指血液流通不畅,最终坏死。  这个病例听来实在匪夷所思。原本为日常家居必备,促进伤口愈合的创可贴,怎么反而害了人呢?  其實,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曾经有一位患
作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每天忙于备课,忙于找谈,忙于批改作业。一个“忙”字让我们失去了进行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学成长的机会。我们每天都要与学生、教材、教室和作业打交道,与教学实际资源零距离的接触。这些资源,尤其是学生的作业,实际上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不可缺少的素材。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批改过程也是反馈以及评价的过程,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特别是作业批改记录有着其他教学
70岁的刘阿婆总感觉浑身无力、手脚麻木,最近半个月症状明显加重,连基本的吃饭、穿衣、走路等都需家人帮助。她一直认为是高血压引起的,屡屡求医未果,后到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汪萍处就诊。经详细检查,诊断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疾病。讓汪主任倍感蹊跷的是,这种病多见于喝酒人群,而刘阿婆却无长期饮酒史。  经仔细询问病史才知,刘阿婆患有慢性A型萎缩性胃炎,因此阻碍了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引发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涉爆案件侦查技术处处长孙玉友有两个部级专家称号:一个是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一个是应急管理部火灾事故调查专家。工作34年来,孙玉友一直在实验室和突发的各种重特大案件现场之间奔走,累计完成过2000多起爆炸和纵火案件的物证鉴定,参与了300多起重大案件的现场办案工作;先后进行了40余项有关爆炸、纵火及枪弹残留物检验的课题研究,培训基层技术人员一万余名,使我国爆炸、纵火案件的物证检验技
细节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细小的行动举止或细微的情节、环境,它是构成完整艺术形象的细胞。南京师范大学高朝俊教授曾说:“重视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在短小的考场作文中,有时候,一个好的细节,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构思的扭结点、升华点、闪光点。”由此可见,有无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决定着考场作文的成败。  如何让细节充实考场作文的内容,拨动阅卷教师的心弦呢?笔者认为细节描写
2018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向在场的女记者们并向所有女同胞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同时,我也要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外交的中外记者朋友们表示感谢,中国外交取得的成绩里有你们付出的一份辛劳和贡献。大家辛苦了!现在,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
《满井游记》这篇山水小品在写景艺术上妙用笔法,以心摄境,层层点染,再现春天到来时满井的春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一、以心摄境,点面结合,再现美景。    唐朝张彦远《论画体》说:“夫画物特意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便符合这种艺术辩证法。作者不是把满井春景纤毫毕露地一一罗列,而是提取最典型性的事物,“以少总多,
小张3年前开始常流鼻涕、打喷嚏,纸巾整天不离手,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还时常皮肤过敏、起风疹。因为鼻子总是红红的,小张自行在药店买了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类的中成药服用,但症状仍然反复,稍微受点风寒或天气变化,流涕、打喷嚏就又回来了,有时甚至喝牛奶、吃鸡蛋都会起风疹。近半年来症状逐渐加重,一天常打二三十个喷嚏,还总怕冷、身体酸痛、耳鸣、出汗多。晚上睡前即使不饮水,也要起夜两三次。  张忠德教授初次见到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