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邦来朝:钱多人傻速来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dong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元璋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出身最低,登基后,严重自卑的他花了很大力气招揽各国进贡,营造“万邦来朝”的氛围,以彰显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他向各国派出使节,诏书所至,各国带着贡品纷纷来朝。按字面理解,所谓朝贡就是向“天朝”进献特产。“蛮夷之国”大抵物产贫瘠,献三两样特产就可以了。
  但各属国并不满足于此,他们送来的东西往往有很多不是本国所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琉球。据《明会典》载,琉球的贡物包括:马、刀、金银酒海、胡椒、磨刀石……其中马、牛皮、磨刀石及螺壳确系琉球所产,但其他大部分物品显然不是。
  看起来小国琉球对“事大”一事似乎过于恳切,以至于费尽气力去买“洋货”来巴巴地献给天朝。然而事实呢?
  按理说,向天朝进献是属国的义务,以此表达臣服,不该要求回报,但“天朝上国”历来“讲究”,一直采取“厚往薄来”的外交政策,对朝贡国的赏赐往往比他们进献的东西要多,以表明天朝只是欣赏他们的恭顺,并不想占他们的便宜。
  朱元璋以苛刻著称,他制定的官员俸禄标准堪称史上最低,大部分官员都吃不饱饭,但对待朝贡国,他比历代君主都要大方。他曾对礼部官员说:朝贡国进献的东西我们绝不白要,不但会给钱,而且会给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据相关史料记载,一斤龙涎香本来也就值9贯钱,可对外邦进献的龙涎香,明朝的收购价竞高达48贯钱一斤。由此可见,向天朝进献实在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除了可以数倍溢价,向大明进献还有更多好处,比如得到“回赐”,回赐之物通常都是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朝贡国接到这些在海外市场最受欢迎的物品后,一般都会贩卖给他国,这样的中转贸易可谓“无本万利”。
  另一个好处的名目叫“赏”,明朝对朝贡国的国王、官员和使臣“有贡则赏”,以表彰他们的恭顺,所赏之物都价值不菲。
  除了能在回程时带走大量精美物品,使臣在中国受到的接待也非常细致周到。
  中国皇帝历来认为“外交无小事”,前来进献的人都是国家的客人,所以从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吃喝花用都不用出一文钱,全由“天朝上国”包了。
  每当琉球国使臣抵达福建海岸,福建官员都要按例备办“箩桶杠索”等物,将贡物搬到岸上送进仓库,还要組建一支庞大的巡逻队,专门保护这些贡物。
  福建省还要专门派官员和兵丁全程护送琉球使臣进京,所经各省、府、县,当地官员均需迎送,安置住宿、供应膳食,并将接待情况奏报给朝廷,不得有半点闪失。
  除了好吃、好喝、好招待,朝廷通常还会专门组织旅游,让使臣开开眼界,见识一下天朝的风光。因此,有生之年能来中国一趟,对外国使臣来说实在太幸福了。
  “厚往薄来”政策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数倍、数十倍暴利驱使周边国家争先恐后地前来进贡。更有甚者,常有海外商人凑到一起,花钱找个懂中文的人写一道表文,冒充使臣跑来进献,骗走无数钱财。洪武年间,一个暹罗商人谎称该国国王委派他同使臣一起来进献,因为装得不像而被朝廷识破。
  虽然极好面子,但朱元璋毕竟不傻。朝贡国的热情烧得他屁股发烫,不得不采取限制措施。首先是限制朝贡次数,他按远近亲疏给朝贡国定下规矩,或十年一次,或三年一次,或两年一次;其次是限制朝贡使团的规模、进献船只的数量,防止他们携带太多贡物;还给使臣发执照,只有手持执照、验明正身才能上岸。
  但这些限制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各国大都不遵守贡期,比如朱元璋规定朝鲜三年一贡,朝鲜却仍每年都跑来一次。所定朝贡规模也形同虚设,一般各国带来的贡物总是大大超出规定。
  朱元璋生性强悍,他的命令在国内是绝不容许臣下有任何挑衅的,但对这些死皮赖脸的使臣,他怎么也拉不下脸来。因为中国有句古训——“举手不打笑脸人”。
  明朝财政收入不高,却通过朝贡体系大把花钱。到明朝后期,宫内的海外土产堆积如山,国库却没现金,只好把胡椒和香料发给百官充抵工资。
其他文献
鲁迅有把账本写进日记的习惯。经济基础对鲁迅来说相当重要,毕竟有一大家人要养活,那鲁迅到底有多少钱呢?  鲁迅不是一开始就有钱的,也不是持续有钱的。他小时候家道衰落,17岁时母亲变卖首饰才给他筹到上学的路费,上的也是免学费、餐费的南京水师学堂。后来鲁迅兄弟二人赴日留学,曾想在日从事新文学运动,后因家庭经济负担不得不于1907年回国。  刚回国时,他在家乡做教员,月薪30银圆。这时一银圆可买30斤大米
民国有位留日归来的才子,精通多国语言,学贯中西文化。就在他满怀激情地参加外交官考试时,却出人意料地落了榜。一问方知,那些榜上有名之人事先都打点好了关系。才子很气愤,但还是抱着期待参加了随后的文官考试。考场上,他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兴致勃勃,成竹在胸。命运却又跟他开了个玩笑,上榜名额又一次内定给了那些有财有势的考生。才子怒不可遏,一甩袖子,转身走了。  这一转身,官员队伍里失去了一个好官,文学历史上
这节课是令人头痛的作文课,因为每次我都不知道写什么。老师走上讲台笑着说:“这次作文课的模式与以往不同,我们要举行一次现场组字比赛,以此作为这次的写作材料……”没等老师讲完,我们早已欢声雀跃,一蹦三尺高。  首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六个大字:“知识在于积累。”然后将同学分成两组,排头的同学站在讲台边。接着宣布比赛规则:两组同学都写黑板上这六个字,每个同学只写一笔,写完后把粉笔交给后面的同学,然后站到队
提到鲁迅夫人,多数人只知道许广平,却不知鲁迅身后还有一个叫朱安的女人。朱安虽然是鲁迅的妻子,却有名无实,她为鲁迅空守了41年,最后孤独地长眠于北京西直门外保福寺处。  朱安与鲁迅是同乡,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朱安和旧中国很多家庭的女儿一样,从小被教养成一个切合传统要求的典型:三从四德,温良贤淑。  父母惜之如掌上明珠,
1940年7月,女作家潘柳黛坐火车去南京,她买了一张二等车票,相当于现在的硬座。说是硬座,实际上根本没座,潘柳黛上午9點从北京东站上车,直到第二天晚上8点抵达苏州,她竟然站了两天一夜,从苏州换乘另一趟列车去南京时才找到一个座位。  潘柳黛为何要在火车上站那么长时间?一是因为乘客太多,很多人都没座;二是因为霸座的太多,刚有一个座位空出来,立马就有几个勇猛的壮汉冲过去抢。潘柳黛一个年轻弱女子,怎么抢得
“性骚扰”破联盟  自唐高宗年问起,南诏就是大唐的铁杆跟班。特别是大唐开元年间,南诏首领皮逻阁被大唐正式册封为“云南王”后,新崛起的南诏更是大唐的亲密战友,多次助大唐硬怼吐蕃,打出大唐西南边陲的太平景象。到南诏第二代云南王阁罗凤继位时,大唐已是山雨欲来的天宝年问,可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依然存在。  但万万没想到,由于大家太亲密,外加大唐吏治败坏,好多唐朝官员学会了蹬鼻子上脸,其中最典型的一位就是云南
月满天心,专职作家,已出版古典文化随笔《茶缘心语》《长相思不相忘》及各类散文随笔集等20部,发表各类文字500万字,多部小说签约影视剧。  唐玄宗在位时,后宫庞大,美女如云,但玄宗是个文艺的、有情调的皇帝,他喜欢的女人不但要美,还要能和他保持灵魂对话,所以整个天宝年间,玄宗宠爱的女人也就四个:早年的惠妃,后来的梅妃,再后来的杨贵妃,还有老年之后的谢阿蛮。  这几个得宠过的女子,都不是庸脂俗粉,纵然
1197年,出使金国的南宋使者就做出精准判断:“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犹未足以为喜也。”当金国还在浑然不觉时,南宋已经发现了蒙古的威胁。所以,当1211年,蒙古和金国在北方杀得天昏地暗时,隔岸观火的南宋王朝早已开始精心应对。名臣真德秀给南宋定下三策,既有联蒙灭金也有联金抗蒙,每一条都有详尽方略。大臣乔行简更有石破天惊的言论:应当增大对金国的援助,让金国变成抵御蒙古的屏障。  而以蒙金战争爆发前六年的
这两天,樊老师的嗓子因为生病哑了。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谁愿意当回小老师,替老师讲讲月考试卷?”望着老师疲惫的身影、期待的眼神,我自告奋勇地举起了手。樊老师望着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鼓励我说:“你可要好好准备一下,不要让老师和同学们失望了。”我冲妈妈比出V字形胜利手势:“保证完成任务。”  我拿出月考试卷,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温习起来。我不放过每个读音,
北宋真宗年间的张君房擅写志怪小说,一生著述颇多,其中最有名的叫《乘异记》;他还有本《丽情集》,专收历代风月往事——像这样玄幻、言情都能玩转的作家,倘若放在如今定能称霸各大小说网站,名利双收。可他大概不在乎这个,因为进士出身的他还有个光鲜亮丽的头衔——国史馆专职学者。  宋真宗崇尚道教,搜罗了一大堆道家典籍,负责整理校勘的人就是张君房。成书后,他被晋封为著作郎,笔下的牛鬼蛇神也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