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的课堂理念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培养新时代的新加坡公民,开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2004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提出“少教多学”的主张,开发了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花瓣)框架。“花心”是“投入学习”,五个花瓣分别是教学法、学习内容、学习体验、学习环境的氛围、评价。当这五个方面都做好时,学生是没有理由不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学生才会快乐地多学。从此,新加坡教育改革取得巨大成效。新加坡“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尊重教育规律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尚有90%的潜力。控制论奠基人之一的N·维纳说:“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每一个人,即使他是做出了辉煌创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教育工作者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独特个性和潜能的人。这就决定了教育始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师生为本、关注学校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的本质发展,关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人的需要的关注,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和归宿。
  “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尊重和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规律及教师教学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应该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价值取向。深入学习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及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任何违背规律的教学,都将事与愿违,无法实现预期的理想目标。新加坡的“少教多学”教学改革,通过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很好地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实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
  转变观念
  每位教师要构建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理念,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转变以往“满堂灌”的习惯做法,真正做到“少教多学”;转变以往“先教后学”的习惯做法,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做到“倒空传统教学的瓶子”“装满有效教学的瓶子”。
  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进行“少教多学”的教育教学,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通过教师导趣、导读、导疑、导思、导问、导练、导评,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少教多学”的教育教学,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思考中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创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一份求知悟道的快乐,使教师从中获得一份生命提升的快感,让教育充满生命的活力。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今天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识更新、探索求知、经验的质疑验证、培养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因此,搞好“少教多学”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学习。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书本学习、网络学习、实践学习等,教师要了解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思想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能,为教育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更高效地教,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搞好教学改革 新课程针对应试教育背景下过于彰显教育的筛选、选拔功能,注重少数“精英”学生的培养,强调素质教育模式下凸显教育的发展功能,注重对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少教多学”策略搞好教学改革,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少教多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抱有科学态度,对学生怀有真挚感情,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
  “少教多学”,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活动和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精讲,学生多学。“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要“精细化”地教,高质量地教,克服“满堂灌”;“多学”并不是无序地学,无限制地延长时间学,而是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高效率地学。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即“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通过“少教”促进“多学”。用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以学定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课堂作业、课外拓展活动的设计,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式学习。教师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找规律,以达到理解应用。切忌无的放矢,教学漫无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
其他文献
2012年下半年复合肥行业处于一个比较纠结的状态。上游氮肥、钾肥价格的波动和对行业前景判断的不明朗,着实让复合肥市场持续迷失了好一阵子。进入12月份以后,随着冬储市场的启
(记者呼跃军)伴随着信息技术在石油和化工领域的广泛应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石化企业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推动力。下一步,全行业要重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元问题。在明晰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有关概念基础上,分析近15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述过程中出现的混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属性",
【正】在北京市园林科研所院内,8株高9~10m、胸径20~22cm的大油松被分门别类地安置在不同的树穴中。这些树是北京市首座大树试验站的第一批实验对象。大树试验站是北京市公园
美国学者苏珊·布什的专著《中国文人论画:从苏轼到董其昌》在第二章"苏轼"一节在对苏轼画论的研究中引用、鉴赏了苏轼的题画诗、文共21种。作为一位儒家学者,苏轼关注的主
<正>~~
期刊
<正>~~
期刊
分离的苏云金芽胞杆菌YBT-791对鳞翅目小菜蛾有高毒力,将其质粒DNA提纯,经HindⅢ酶切后与杀虫晶体蛋白cryⅡ基因探针杂交显示出分子量分别为5kb和9.4kb两条DNA阳性片段。把5kb的DNA阳性片段克隆到pUC18的HindⅡ位点上转化大
稳定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调节与控制已成为研究有机相酶促反应机制和应用的重要内容。由于选择和优化反应条件的方法具有较大局限性,目前有机介质中酶催化选择性和稳定性的调
郭象以性分论为基础,以“适性”论、“无为”论为核心,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对现代管理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