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与学生心理问题有关的案例广受人们关注。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孩子缺少关爱。有的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使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而缺乏管教;有的父母认知有误,以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情,和家长无关。这些因素导致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
  二是孩子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很多父母给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但是家长本身的能力有限,很难合理地协调孩子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三是一些教师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甚至会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不当的指责。
  另外,有些学校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开设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这就导致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难以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呢?
  第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认知。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需要家长能够全面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平等的姿態,以朋友的身份来了解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并让孩子有表达自我的机会。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心理或行为上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最不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打骂孩子。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伤害。家长可以将自己观察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和教师一同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第二,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减轻学习压力。目前,很多学校都采取提前放学、减少课后作业量的方式来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部分家长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时间,自行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课外班。这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孩子往往也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在给孩子安排课外班时,要根据其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意愿来安排,并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第三,加大师资投入,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对学生来说,学校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建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条件较差的学校可以聘请心理教育专家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教育。同时,学校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心理教育工作,实现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进步。
  第四,通过家长学校,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学校要积极组织家长共同探讨心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介绍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总之,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学校、家庭、教师共同努力,切实保障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学会听,在听的过程中学着说,会说后开始捧着文字读,最后在“听说读”的积累中完成写的任务。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优化“听”与“说”的能力,慢慢培养“读”与“写”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读”这一环节不单只是课堂上的朗读,还包括自由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目标明确:阅读浅近的童话
介绍了在Windows平台下系统钩子的工作机制,讨论了用Visual C++6.0开发钩子程序的编程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钩子程序的例子.
地球同步卫星干扰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测量主、辅卫星分别转发的干扰信号之间的TDOA和FDOA,结合两颗卫星的轨道数据和TLS测量站的地理位置数据,最终计算出定位误差椭圆.本文分
近年来,语文教育界一直在探讨高效教学之路。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围绕主题进行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良好途径之一。  一、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可以结合大量课外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非常有利于进行主题学习与阅读。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校系统设计了主题阅读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以“语文主题学
介绍了由 PC机、单片机、GPS模块构成的钢轨超声探伤数据记录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给出了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思路。该系统能对手推车式钢轨探伤仪的仪器运行状况、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记录 ,为钢轨探伤作业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在认真听讲,突然有学生提出一个“异想天开”的问题,引起全堂哗然。在有些教师看来,这就是故意调皮捣蛋,破坏课堂纪律。  其实,这恰恰反映出这些教师狭隘的“实用主义”教学思想:凡是考试规定的基本篇目就教,而且要“教深教透”。至于学生,只能读应试必考的书,思考“正统”的问题,绝不容许有半点“旁逸”。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怕学语文、
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我校通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积极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进而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整合教材,让阅读更亲近学生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关注教材的整合,如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童话世界”“自然美景”“难忘岁月”“真诚的心”“中华文化”“名著之旅”。以往,我是按照顺序进行教学的。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第一年,
阅读是弓,写作是箭。部编教材上的习作相对独立,不再依附于阅读单元,如作为习作入门的三年级上下两册的习作重点是“观察”和“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多文本课外阅读教学,注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慢慢悟出观察方法,鼓励学生习作时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展开想象,写出真情实感。  一、内容巧引导,让学生写出真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可根据习作教学“观察”与“想象
介绍了异构SCADA系统的组网方案及OPC技术和二级交换网络的结构和优点,以及将现场实时信息应用于企业ERP系统等.并且结合具体应用,详细阐述了OPC技术和交换式局域网技术在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