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县周家矿点铜矿化特征及其成矿远景分析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4年,我队在周家地区开展综合找矿,在铜矿勘查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找矿成果,现撰写成文,与地质同行交流,以期为我队在该地区找铜矿有所突破,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广西 周家矿 特征 成矿远景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4-2
  0前言
  周家铜矿点位于桂北摩天岭岩体西侧内外接触带附近,该矿点是广西第九地质队于1967年普查发现,第二年,广西区调队在进行1:20万罗城幅地质及矿产调查时对该矿点进行了远景评价,列为铜矿一级成矿远景区。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我队在达亮地区进行铀矿勘查含括了周家地区,由于保密的原因,其它地质队伍自此无法进入该区开展铜多金属矿勘查,而我队又奉行单一的铀矿找矿方针,致使该区的铜矿找矿工作停滞不前。
  1地质概况
  1.1区域地质背景
  周家矿点所在的摩天岭岩体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南地块结合部之江南造山带西南侧,桂北隆起的核部、扬子板块西南部九万大山隆褶带之复合部位。摩天岭岩体周围出露的是元古界四堡群、丹洲群地层。具蛇绿岩套和复理式建造特征,形成于强烈活动的边缘海—岛弧海环境。
  岩浆岩主要有摩天岭复式花岗岩体和本洞花岗闪长岩体,在四堡群中有沿层贯入的超基性和基性岩株,在大范围内呈小面积分布,具有一定的韵律性。
  摩天岭岩体及其周围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褶皱构造主要是三防穹状背斜,以小型线状紧密褶皱为特征,组成复式褶皱。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分为NNW和NW向两组,其中前者规模较大,具压扭性质,带内充填硅质或破碎岩;NW组规模次之,具张性特征,带内充填硅质,断续分布构造角砾岩,呈韵律等间距分布。
  区域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除铜矿外,还有铀、锡、铅、锌和稀土等,非金属矿产有蛇纹石和石棉等,周家矿区处于矿产较丰富的特定区域地质背景中。
  1.2矿区地质特征
  1.2.1地层
  四堡群:分布于矿区中部,时代为中元古代,由轻变质砂泥岩及多层超基性-基性火山岩组成,未见底,与上覆丹洲群呈明显角度不整合关系。文通组(Pt2w)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岩性为灰绿色变质细砂岩、粉砂岩夹基性熔岩、凝灰岩、科马提岩。鱼西组(Pt2y)伴随文通组分布于两侧,由变质泥质粉砂岩、板岩、绢云千枚岩变质细砂岩组成,局部夹中酸性火山喷发岩。四堡群地层与花岗岩体呈突变侵入接触关系,接触界面清晰,呈蛇曲状,烘烤蚀变现象不明显。
  丹洲群:分布于矿区西侧一带,分为白竹组、合桐组、三门街组、拱洞组,岩性为含砾片岩、含砾千枚岩,变质砂砾岩与下伏四堡群呈角度不整合在合桐组与拱洞组之间夹多层基性火山岩,并有大量透镜状、似层状基性-超基性岩顺层侵入。
  1.2.2岩浆岩
  矿区出露的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矿区东半部,以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过渡相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辅。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灰—灰白色,局部带浅肉红色,中粒变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成分以石英、长石和黑云母为主,含电气石团块。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为灰—灰白色,变斑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致密坚硬,成分与前者一致,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
  矿区西半部的岩体内外接触带发育有小面积分布的基性、超基性岩脉,在外带大多呈顺层侵入,呈脉状或岩株状产出。普遍发生蛇纹石化。基性岩以辉绿岩为主,超基性岩以辉石岩或辉橄岩为代表。
  1.2.3构造
  矿区处于三防复背斜西翼,基本上为单斜岩层,沿接触带附近岩层产状变化较大,见有拖拉、绕曲现象,保留有四堡—雪峰期形成的挤压褶皱及断裂构造痕迹。矿区内断裂构造以NW向最为发育,规模也较大,一般延伸达数千米,主要有英洞—羊角断裂、达亮断裂、九洋断裂和大仁江断裂,这些断裂呈大致平行展布,断裂带中岩石强烈破碎及压碎,局部硅化强烈。NE向规模较小,一般只延伸数百米。本区铜矿化主要分布在上述断裂的次一级小断层及裂隙中。
  2铜矿化特征
  周家矿区的铜矿化主要分布在岩体接触带500m范围的内外带中,矿体严格受断裂控制。铜矿体(脉)及铜矿化呈细脉浸染状产于NE及NW向断裂破碎带中,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次生矿物有孔雀石、铜蓝;脉石矿物为绢云母、石英、绿泥石、黑云母等。部分铜矿脉中伴生有锡石、方铅矿及闪锌矿。按矿脉产出的空间展布与集中趋势,大致可分为周家、达亮和山岔三个矿带。
  周家矿带:矿化带产于花岗岩与辉橄岩接触处的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产状与断裂一致(见图2),倾向110~135°,倾角30~50°。矿化带中,破碎产物为花岗岩和辉橄岩角砾岩组成。有用矿物呈细脉浸染状充填于破碎带孔隙中。矿化带宽0.5~10m,已控制矿体走向长近900m,倾向延深20m,含铜品位0.3~1.67%,围岩具蛇纹石,绿泥石及云英岩化。
  达亮矿带:矿化带处于岩体侵入围岩的岩枝之间的变粒岩中的北西向达亮断裂破碎带中,矿化带产状与破碎带一致,倾向15~60°,倾角20~50°。有用矿物呈细脉浸染状及星点状直接充填于破碎带孔裂隙及片理、片麻理中,使整个破碎带矿化。矿化带宽1~15m,已控制矿体走向长近200m,倾向延深80m,含铜品位0.3~1.8%。
  山岔矿带:矿化带处于岩体接触带外带,在NW向英洞—羊角断裂与达亮断裂之间的次级断裂带中,几乎整个压碎带均见不同程度的铜矿化,经揭露发现局部矿化较集中,主要为以黄铜矿、黄铁矿、毒砂为主组成的细脉,其次为切割前者的含黄铜矿及黄铁矿石英脉,细脉两旁围岩普遍见浸染状黄铁矿及黄铜矿化,含铜品位0.3~1.16%。
  根据蚀变特征,初步认为属岩浆热液交代充填脉状铜矿床。目前,三个矿带共发现大小矿脉10余条,经部分矿脉初步估算储资源量(333+334)有2000吨。
  3成矿远景分析
  区域成矿条件优越: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的桂北罗城-融水锡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西部。早在1968年,广西1:20万区测报告将本区划为铜、镍、锡、石棉一级普查远景区。
  矿区铜多金属矿勘查工作程度低: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始,由于铀矿勘查区不可触及的保密原因,致使长期以来其它勘查单位未能进入,而我队长期奉行单一的铀矿勘查政策,以致于申请区内铜多金属矿勘查长期搁置。
  检查已往钻孔有了新线索:经检查内外接触带附近150个钻孔,近35%的钻孔原始编录有铜矿化描述。
  矿区铜矿勘查近年有新发现:一是找矿认识突破,上世纪九十年代广西第七地质队承担1:5万榕江幅区调,在杨梅坳剖面发现科马提岩,因而将岩体西部四堡群原九小组划归为文通与鱼西组,使得早前认为是不利成矿的层位,跃升为桂北多金属成矿的主要层位,近年来我队与成都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认为,达亮铀矿成矿流体具多源性,为中温而不是原来认为的低温热液矿床,这样三岔铜矿点多金属成矿远景的理论依据大大提升。二是5万化探有了新成果: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开展了达佑东山及大保顶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内圈出的铜、锡异常晕与矿点检查结果吻合性好。三是矿点检查新发现,近年来,我队在本区及周边开展铀矿普查的同时,也对铜、锡矿化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几乎整个北西向压碎带均见不同程度的铜矿化,用手持式矿石元素分析仪在民采窿道中检查,发现铜最高含量达20%,一般为1%左右。
  4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从区域成矿条件,还是从已有的揭露成果来看,周家矿区都有着良好的铜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如果在该区进一步开展铜矿勘查工作,将会有新的发现与突破。
  参考文献
  [1]广西区调队,广西1:20万区测报告(罗城幅)1968.
  [2]梁国宝.廖开立等,桂北三防测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8.
其他文献
[摘要]广西大新县坤外金矿主要赋存于下泥盆统北流组中石英脉及硅化带分布地段。金主要是与黄铁矿共伴生,以硫化金的微细粒形式存在于破碎硅化带中。  [关键词]坤外 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0-1  1地质特征  1.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边溪组(∈b)、下泥盆那高岭统莲花山并层(D1l-n)、北流组
期刊
[摘要]在阐述了矿区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酸性火山凝灰熔岩中的矽卡岩及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关键词]矿山宝铁矿 火山凝灰熔岩 矽卡岩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4-1  1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Ⅰ1)的九连山隆起区(Ⅱ2)、翁源凹褶断束(Ⅳ3)、和平凹褶断束(Ⅳ4)交汇处的大长沙火山盆地的南缘。  1.1地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鉴定,研究了粤东大埔县桃源镇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中长英质包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区内花岗闪长岩与石英二长岩的寄主关系是岩浆不混溶及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共同结果;区内花岗质岩浆经历了从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的演化过程。这将为认识区内晚中生代岩浆的演化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长英质包体 花岗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细粒二长花岗岩 粤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大埔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在全国地层划分中隶属于华南地层区武夷地层分区梅县小区。中侏罗世漳平组地层在大埔地区广泛出露。通过野外调查与综合研究,可将区内漳平组地层分为下、中、上三段,其沉积环境为内陆湖泊环境。中侏罗世时期粤东北-闽西南地区存在一个内陆湖泊,深度中心呈北东走向展布。  [关键词]中侏罗世 粤东 漳平组 大埔 岩性特征 沉积环境 层序  [中图分类号] P58[文献码] B [文
期刊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阳春市热水锡多金属矿区开展地质测量工作,初步了解了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矿脉等地质特征。本区构造和岩体发育,以北东-北北东向构造为主,矿(化)体受含矿花岗斑岩体及云英岩化带控制。经反复对比研究,认为本区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锡多金属矿,次为石英脉型和热液充填型锡多金属矿。  [关键词]地质特征 找矿潜力 热水锡多金属矿 广东阳春  [中图分类号] P62[文献码] B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坡子营钼矿区岩体分布、规模、化学特征与成矿规律,总结了矿区内岩体与钼矿化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矿区矿化可以分为两个成矿期,第一期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期,矿化范围广,强度大;第二成矿期为脉岩热液成矿期,矿化范围较小,强度较小。  [关键词]钼矿 岩体 成矿模式 广东化州  [中图分类号] P61[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1-2  1引言  
期刊
[摘要]环江县瑞良龙仙岩风景区以螺旋式洞穴景观,传承毛南族的"龙"和"三界公"文化;洞外视野开阔,山水田园风光秀丽,景区区位优势明显,已具备一定开发基础,开发潜力大为特色;建议景区开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适当超前、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的开发理念;开发程序从洞内到洞外,从山上到平川,从小河源头到上游,从山、水、洞建设到人文景观及"三界公"文化建设,从基础建设到媒体宣传、人才培养为方向;以提高
期刊
[摘要]西藏扎格拉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简称丁青结合带)南侧的班戈-腾冲岩浆弧带,文章从矿区地质、矿床地质、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地质因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多个方面对该矿床进行了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探讨了扎格拉金矿的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认为希湖群一组炭泥质板岩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深成岩浆活动使围岩中载金物质发生变质结晶,使原岩中吸附的金被解吸,进入流体,形成含矿热液,北西向韧脆性断裂破碎带为金矿的运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野马滩地区金多金属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构造介绍,着重阐述金多金属矿区域矿产分布特征,为以后在该区域的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多金属矿 区域矿产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9-1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所在大地构造位置为柴北缘缝合带,属秦祁昆成矿域,东昆仑成矿省,阿卡腾能山晚加里东期石棉(
期刊
[摘要]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远景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矿床属岩浆岩型长石矿床,主要受岩浆岩及风化作用控制,并为下一步找矿远景作了初步成矿分析。  [关键词]长石矿 地质特征 广西融水县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54-2  1成矿地质背景  1.1区域地质及成矿特征  本区位于摩天岭岩体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活动带结合部。扬子陆块(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