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县江边地区长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远景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矿床属岩浆岩型长石矿床,主要受岩浆岩及风化作用控制,并为下一步找矿远景作了初步成矿分析。
  [关键词]长石矿 地质特征 广西融水县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54-2
  1成矿地质背景
  1.1区域地质及成矿特征
  本区位于摩天岭岩体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活动带结合部。扬子陆块(Ⅱ级)南缘,桂北地块(Ⅲ级)西南部九万大山隆起(Ⅳ级)之吉羊穹状背斜的核部(广西1:50万地质图2006版)。
  桂北地块地史上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前泥盆纪地槽型沉积;泥盆纪-中三叠纪准地台型沉积;晚三叠-新生代陆缘活动带盆地型沉积。
  桂北地块经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比较复杂,四堡运动和广西运动使四堡群和丹洲群至下古生界的地层强烈褶皱,其后的构造运动以上升活动为主,为间歇性上升隆起区。由于在桂北地块中的西南部与东北部出露的地层、表现的构造和岩浆活动存在明显差异,次一级构造把桂北地块一分为二,大体以三江-融安断裂为界,西侧为九万大山隆起,东侧为龙胜断褶带。区域地层为文通组浅变质岩层。
  区域成矿特征:伴随岩体第一次区域变质(345~510Ma)碱交代和云英岩化而发生的赤铁矿—绿泥石的热液充填和交代作用,分布不普遍。同时伴随新华夏系断裂而发生的硅质热液充填和交代作用,是摩天岭岩体内普遍而强烈的热液活动。使摩天岭岩体及周围热液蚀变较为发育,种类较多,主要分为自变质和热液变质两大类,前者有云英岩化、钾钠长石化、电英岩化及绿色蚀变(叶绿泥石化),分布较为普遍;后者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萤石化、碳酸盐化等,分布较为局限,铀矿化与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萤石化有关。长石矿分布较广,要摩天岭岩体及周边不均匀出露,但矿体较小。
  1.2矿区地质
  矿区处于吉羊穹状背斜核部,摩天岭岩体中部,高武大断裂的下盘、乌指山大断裂尖灭的西南端。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中元古代(属摩天岭超单元内的吉羊单元)花岗岩内部相粗粒、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以及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脉。岩性比较单一,互相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且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似有互层变化。
  分别对粗粒、中粒、细粒花岗岩进行全岩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类岩性SiO2含量大于70%,细粒花岗岩高达84.76%,属于超酸性岩石,其次为粗粒花岗岩,最低为中粒花岗岩。SiO2较高含量的岩性同时具有较低的K2O+Na2O值。对于SiO2含量较高的岩体,其MnO、MgO、P2O5、TiO2等含量较低,故此些元素与硅化关系不是很密切。表中从粗粒花岗岩到细粒花岗岩含量依次降低的是H2O+,增高的是S,可看出S随着SiO2增高而降低,为负相关。表明长石矿主要发育于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
  矿区位于高武大断裂的下盘、乌指山大断裂尖灭的西南端,受此影响,区内次级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多属三、四级断裂构造,规模不大,具有多期多次活动的特点。从工作情况分析,长石矿化与与构造关系不大。
  矿区内经钻孔揭露,长石矿主要在100米深度的范围内,地表可见出露,但矿体风化强,呈粉末状,20米左右开始出现矿体原岩。矿体与中粗粒花岗岩接触,无明显界线。
  2矿体地质特征
  2.1形态、规模及产状
  区内共有2个长石矿矿体,均发育于中粗粒花岗石中。矿体规模小,形态相对简单,厚度不稳定,形态为脉状。①号矿体矿体地表出露长约70m,宽40m,面积约8000m2,铅直厚度25.3m,矿体产状大致为255°∠13°。②地表出露长约120m,宽50m,其地表出露面积约25000m2,铅直厚度62m,矿体产状大致为220°∠55°。
  2.2矿体围岩与夹石
  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元古代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内,其围岩主要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矿体中的夹石来源于围岩,因此夹石与围岩一致,主要岩性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大云地段矿体矿化均匀,矿体连续,无夹石;道班地段矿体矿化不均匀,矿体连续性差,夹石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石英脉。
  3矿床成因探讨
  早在元古时期,岩体所处地区长期处于下降阶段,在四堡、雪峰运动作用下,该区开始回返上升,处在巨厚沉积物下部的四堡群、丹州群等地层,在构造运动以及岩石自身重力压力之下,发生了原地重熔,形成摩天岭花岗岩基。上述沉积成岩、后生作用、重熔作用以及结晶分异作用过程中使得最初含量很低的K、Na逐渐活化富集,形成了最初的预富集作用过程。
  4找矿远景分析
  在整个勘查区中,两个矿体地表的圈定只是运用洛阳铲工程,只能揭露到2米左右,对埋深较深的边界未能揭露,对矿体的圈定误差较大,可对两个矿体进行矿体进行浅井工程揭露,有望扩大矿体面积。在工作区北部吉羊道班公路边有长石矿化出露,出露情况与两个地段矿体类似,但未开展过地质工作,可作为下一步勘查工作的重点。
  为了寻找该区规模较大的盲矿,必须先明确技术工作思路,充分借鉴典型矿床勘查与研究的新思路、新成果,全面总结分析现有的地质、地球化学等成果资料,总结本区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并借助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成矿定位预测,然后再实施工程验证,则有望实现找矿突破。
  参考文献
  [1]广西摩天岭-元宝山地区铀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报告.四川:成都理工大学,2011.
  [2]基础矿床学.北京:地质出版社.薛春纪,祁思敬,等.
  [3]南方国土资源.广西:广西国土资源中心,2008.09.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广西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摘要]陈沟金矿位于勉(县)略(阳)康)(县)构造混杂岩带成矿带西延段,赋矿地层为泥盆统三河口组乔子沟浅变质基性火山碎屑岩和构造蚀变岩。在分析研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及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指出该矿属矿体受岩相和构造双重因素控制。F3为区域成矿带的主要导矿及控矿构造,赋矿岩石主要为黄铁矿化绢云千枚岩和绿片岩,通过对该区金矿体地质特征的分析,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广西大新县坤外金矿主要赋存于下泥盆统北流组中石英脉及硅化带分布地段。金主要是与黄铁矿共伴生,以硫化金的微细粒形式存在于破碎硅化带中。  [关键词]坤外 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0-1  1地质特征  1.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边溪组(∈b)、下泥盆那高岭统莲花山并层(D1l-n)、北流组
期刊
[摘要]在阐述了矿区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中酸性火山凝灰熔岩中的矽卡岩及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关键词]矿山宝铁矿 火山凝灰熔岩 矽卡岩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4-1  1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Ⅰ1)的九连山隆起区(Ⅱ2)、翁源凹褶断束(Ⅳ3)、和平凹褶断束(Ⅳ4)交汇处的大长沙火山盆地的南缘。  1.1地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鉴定,研究了粤东大埔县桃源镇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中长英质包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区内花岗闪长岩与石英二长岩的寄主关系是岩浆不混溶及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共同结果;区内花岗质岩浆经历了从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的演化过程。这将为认识区内晚中生代岩浆的演化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长英质包体 花岗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细粒二长花岗岩 粤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大埔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在全国地层划分中隶属于华南地层区武夷地层分区梅县小区。中侏罗世漳平组地层在大埔地区广泛出露。通过野外调查与综合研究,可将区内漳平组地层分为下、中、上三段,其沉积环境为内陆湖泊环境。中侏罗世时期粤东北-闽西南地区存在一个内陆湖泊,深度中心呈北东走向展布。  [关键词]中侏罗世 粤东 漳平组 大埔 岩性特征 沉积环境 层序  [中图分类号] P58[文献码] B [文
期刊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阳春市热水锡多金属矿区开展地质测量工作,初步了解了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矿脉等地质特征。本区构造和岩体发育,以北东-北北东向构造为主,矿(化)体受含矿花岗斑岩体及云英岩化带控制。经反复对比研究,认为本区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锡多金属矿,次为石英脉型和热液充填型锡多金属矿。  [关键词]地质特征 找矿潜力 热水锡多金属矿 广东阳春  [中图分类号] P62[文献码] B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坡子营钼矿区岩体分布、规模、化学特征与成矿规律,总结了矿区内岩体与钼矿化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矿区矿化可以分为两个成矿期,第一期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期,矿化范围广,强度大;第二成矿期为脉岩热液成矿期,矿化范围较小,强度较小。  [关键词]钼矿 岩体 成矿模式 广东化州  [中图分类号] P61[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1-2  1引言  
期刊
[摘要]环江县瑞良龙仙岩风景区以螺旋式洞穴景观,传承毛南族的"龙"和"三界公"文化;洞外视野开阔,山水田园风光秀丽,景区区位优势明显,已具备一定开发基础,开发潜力大为特色;建议景区开发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适当超前、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的开发理念;开发程序从洞内到洞外,从山上到平川,从小河源头到上游,从山、水、洞建设到人文景观及"三界公"文化建设,从基础建设到媒体宣传、人才培养为方向;以提高
期刊
[摘要]西藏扎格拉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简称丁青结合带)南侧的班戈-腾冲岩浆弧带,文章从矿区地质、矿床地质、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地质因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多个方面对该矿床进行了研究,在上述基础上探讨了扎格拉金矿的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认为希湖群一组炭泥质板岩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深成岩浆活动使围岩中载金物质发生变质结晶,使原岩中吸附的金被解吸,进入流体,形成含矿热液,北西向韧脆性断裂破碎带为金矿的运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野马滩地区金多金属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构造介绍,着重阐述金多金属矿区域矿产分布特征,为以后在该区域的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多金属矿 区域矿产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9-1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所在大地构造位置为柴北缘缝合带,属秦祁昆成矿域,东昆仑成矿省,阿卡腾能山晚加里东期石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