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分析及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303237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绿色理念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同时,绿色发展理念也是当今发展的重点。当今形势下,建筑设计行业更加注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特别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引进该理念,来保障其绿色化的发展水平,从而为社会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以此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运用
  建筑行业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但是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对能源的消耗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造成了能源资源的锐减,给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制约。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已经提出就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同,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进行绿色建筑十分重要。所谓的绿色建筑主要是主张采用对环境无危害、无污染的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的过程中降低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的排放,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内涵
  绿色建筑设计顾名思义是绿色的、无公害的。这里的绿色,不仅仅是指绿的颜色,更是指与自然生态系统规律相协调的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是对环境条件以及资源条件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还要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功能与技术系统的科学有效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具备很大的优势,比如能源消耗少、具备一定的环保性以及可持续性等。当前,我国经济以及社会虽然都在发展与进步,但是其发展基本上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能彰显绿色理念,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要坚持绿色设计的理念,不管是建筑的材料还是建筑的设备甚至是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一律体现绿色理念。绿色设计理念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不仅包括能源的节约同时还包括资源的节约以及天然无公害等方面。具体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就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能源,在建筑施工中采用的木材以及石灰、油漆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验,确保安全无公害。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建筑能够自然通风,建筑室内的温度要适宜,要能够与室外环境实现和谐统一。
  2、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第一,坚持使用新能源原则。积极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环保、资源丰富的优势新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降低传统能源的使用压力。在建筑施工及投运期间,采用相应的措施降低环境破坏与污染,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2)第二,坚持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则。绿色建筑以追求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为目的,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条件,不断改进和优化建筑设计。同时,重视建筑资源循环利用,有效控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降低施工污染和资源浪费,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通过合理布置建筑空间,来保证建筑内部实现合理的采光、通风等。在满足人们差异性需求的基础上,为居民提供更舒适化、人性化的居住环境,提升用户对建筑空间与环境的满意度。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节地设计
  我国土地资源尽管风场丰富,但人口基数大,可用土地资源比较紧张,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体现出节地设计理念。遵循“小破坏、小滥用、小污染”的节地设计原则,根据项目现有土地状况,充分利用施工场地的现有条件,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平整作业的工作量,以便达到在原有地势上,对项目进行生态保护性合理开发,对原有生态系统加以保护整合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例如,若项目现场有坡地,可利用坡地建筑结构形式,将建筑车库设计为半地下车库,这样可减少地下室土方开挖量,使建筑物总体结构高程保护协调、统一。
  3.2污染处理系统的设计
  绿色建筑中关键的是环保节能,设计污染处理系统更是重中之重,要确保污水的排放和空气的流通就要按照建筑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给排水系统要按照建筑设计的安装标准来合理的进行安装,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室内的通风都是有直接联系的,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指标。想要提升建筑物的室内空气环境,其新风系统的普及使用是必然手段。
  3.3设计的人性化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因素是绿色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方面:①建筑设计应借鉴人体工程学的技术,从人体舒适度的角度进行思考,提供包括舒适的室内、室外空间和微气候等全方位的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②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人群,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方面的设计与引导,确保业主在使用过程中身心愉悦、健康。③设计上要保有个性化改造的可能,千篇一律的设计并非能够满足所有用户对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的需求,应留有进一步调节和变更的空间,便于使用者对自己的建筑内部环境参数进行调节。为此,我们在设计阶段既应考虑建筑的可调节性和可变更性。
  3.4建筑空间设计
  在绿色是建筑设计中,建筑空间布局的科学设计,是减少能源消耗的重要措施。建筑空间设计要考虑到室内通风、采光、舒适,以及室外通行、绿化等因素,以提高居住和生活的舒适度。在高层建筑中,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光污染,提升建筑整体的协调性和规划性。要考虑上下层间的楼板隔声性能,以及同层不同房间之间的水平隔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固体传声、上部振幅摆动量等,提高居民的生活工作、生活舒适度。同时,还可利用地下空间来优化建筑空间布局,例如,打造地下停车场,实行人车分流,增加地上的绿化面积,营造安全、美丽的人文建筑空间环境。
  3.5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景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景观的设计需要根据小区规划环境内的自然景观进行协调设计,对于小区入口景观、建筑休闲广场景观以及建筑物前的景观设计采取可以采取递次展开方式进行设计,使建筑內部的所有景觀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建筑布置和景观设计相结合,为建筑内部居住者提供良好的景观环境的同时还能够留足活动空间,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场地。建筑道路的两侧可以种植行列式乔木,树木的种植可以根据道路的性质及其功能进行确定,如果车辆通行的道路,就无需种植树木,行人通行的道路可以种植树木为人们提供庇荫遮阳的场所。
  结论: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的消耗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想要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必须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只有绿色设计、环保设计才能更好的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思.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26):175~176.
  [2]张婷婷.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整合应用探究[J].建筑知识,2017,37(14):3~4.
  [3]陈莎.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06):123~124.
  作者简介:
  唐晨朋(身份证:130623198302060010)。
其他文献
本实验以大黄酚为指标对大黄配方颗粒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按照L9(34)正交设计表条件进行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蒸馏水,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入10倍量
本实验以黄芩苷为指标对小儿感冒宁颗粒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小儿感冒宁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煎煮60分钟,连续提取3次.本工艺稳定、可行、收率高.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并阐述了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希望为推进建筑结构设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1、建筑结构设计几项原则分析  1.1符合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建筑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的要求,为此,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建筑功能相应的有所
医院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百姓的看病问题,同时目前看病难与看病贵的民生问题依然是社会热点.本文运用四部分内容对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运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第一部
【摘要】高层办公建筑是经济、城市以及技术发展的产物。要想满足生态和人文载体空间的需求,一定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筑内部交往空间,才能促使设计出来的建筑内部交往空间具备安全、高效率以及舒适等特征,也能够对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大大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层办公建筑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层办公建筑;内部交往空间;设计  1、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
在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三面锦旗和一块镜匾,是统战成员为表达对我的谢意而送给我的,我把这看作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每每细细品味,我都会心潮起伏,激动不已,深感统战工作的光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件为预制构件,即将建筑的全部构件或者是部分构件分割为若干个单元,在工厂内预制完成后,运输到现场,将这些预制构件采取可靠连接方式搭建起来。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结构、装配式建筑物的制作工艺有着很大的不同,且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缺乏综合考虑,建设成本较高,导致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无法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面对这样的问题,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显得十分重要,
噩耗传来,我们震惊异常、悲痛异常!rn记得一年前的今天,为我们创刊的事,方老师顶着寒风来到编辑部,为我们的办刊方向、办刊思路指明了方向,并在很多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指导.方
目的:通过对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详细的对比实验,对其的生产配置进行优化.方法:在进行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置的过程中,对其的PH值、用水温度、加料顺序进行详细的考
回首曾经工作的地方,我幸运地与“统”字结下了缘分,由曾经的乡镇统计助理到任统计局副局长,继而担任商城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每到一处,未曾离开过“统”字,冥冥之中,我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