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病原学分析

来源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o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我院急诊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VITEK-Compact 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血培养致病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点。结果 急诊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为16.5%(999/6 039),491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0%(339/491),革兰阳性球菌占27.5%(135/491);排列前5位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03株(41.3%)、肺炎克雷伯菌74株(15.1%)、链球菌44株(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株(6.5%)、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4.1%)。伴有明确感染部位的血流感染患者中,以泌尿系统(30.7%)最为多见,其次为肝胆系统(21.9%)、肺部(21.4%)、腹腔(15.6%)、皮肤软组织(3.3%)、导管相关(1.3%);且前四种感染部位都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而皮肤软组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34.0%和14.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78.1%。肠球菌属中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 发热患者血培养致病菌中以革兰阴性菌较多,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其中伴有明确的组织器官感染部位的以泌尿系感染患者占比最高。对于急诊发热患者,应尽早采样送检,尽早明确致病菌;定期回顾分析急诊血培养标本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及药敏情况,提示临床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恰当的抗菌药物。
其他文献
为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正名、积极地揭露资本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真面目,是一场在思想政治领域内必须打赢的“战役”,科学而非抽象的弘扬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必然需要我们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从制度和价值观的辩证关系看,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而在历时态中,坚持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也有助于制度在其自身完善过程中,能够始终满足人的实质性自由的最终实现。将制度与核心价值观
当前,世界能源体系受到能源技术革命、全球能源转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及俄乌冲突持续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既经历着全球能源生产消费格局加速调整、人类能源消费日益低碳化的历史性变化,也呈现出世界能源市场急剧波动、国际能源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的阶段性场景。在世界能源体系的变局之下,维护中国能源安全既迎来诸多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国际能源大变局下,中国需要着眼世界趋势、立足本国国情,从底层逻辑入手拓宽视野和思路
钢铁生产过程中伴随产生大量的副产煤气—焦炉煤气(COG)、高炉煤气(BFG)和转炉煤气(LDG)。其含有的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气态碳资源和氢资源,是化工生产的良好原材料。目前副产煤气普遍走燃料化的道路,但未来的利用趋势是走向资源化。通过有效地回收富余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用于化工产品的生产,可以实现钢铁和化工企业协同节能降耗,低碳减排以及绿色发展。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钢铁-化工联产及煤气资源
面对大数据出现的影响,为了大数据在安全管理领域更好地应用,从新的角度构建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将风险因素分为人、机、管、环四个方面来进行多维度研究评价,构建数据化背景下的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实证研究,并从提升煤矿设备的维护水平、加强煤炭企业风险信息管理、增强煤矿环境指标的检测和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四个方面给出对策。
目的 探讨急诊老年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年龄≥65岁的血流感染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2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心肌肌钙蛋白I、血
为全面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通过对企业各生产工序实施一系列节能技术改造,同时深入分析节能潜力,全方位实施节能降碳,走出一条钢铁全流程低碳循环发展体系的实践路径。
<正>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做好低碳转型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助力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为实现碳中和愿景提供标准化支撑是当前的重要工作。钢铁产品作为绿色可循环材料,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有助于促进全产业链参与低碳工作,形成以钢铁产业为核心的绿色低碳生态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