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听力损失的干预措施

来源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puqi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先天性婴幼儿听力损失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1%-0.3%,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更可高达2%-4%。根据1995年我国人口普查数据,6岁以下的听障儿童约74万,每年约以3万人的速度递增。及早发现并给予适当干预可使听力损失患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本文就目前婴幼儿听力损失的干预现状作如下综述。
其他文献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以异常扩大的前庭导水管,波动性、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bearing loss,SNHL)为特征,是儿童听力损害最常见的
无法预约的精彩是教学机智的结晶,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它需要我们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素质。就能力而言,我个人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随机应变的能力  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教学,就会有许多的课堂都无法进行下去。如在讲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解方程时,我只是想利用天平的工作原理引入等式的性质一来解方程。但班上多位学生却直接与我发生对峙。徐士金同学就直接说:“袁老师,我可以
“音高和响度”图形利用瞬时频率Fx和声压峰值+Ax,对整个元音的每个声带振动周期加以表示。“嗓音建立”由声压Sp和喉电描记图Lx的波形图来表示(图7)。
脑外伤是造成后天性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听性脑干反应对于诊断由脑外伤引起的中耳、内耳、脑干等听觉通路的病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脑外伤造成听力下降的原因、病理改
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幼儿接受知识为目标,无论幼儿喜欢与否,都必须“接受”,这样“不自由”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根据新《纲要》精神,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要目标,让幼儿感受生活、艺术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自主地学习和发展。师幼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融洽了互动环境,师与幼儿形成友好的合作者,也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
目的 探讨以自体耳屏软骨支撑移植软骨膜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26耳)清除病灶后,用自身耳屏软骨支撑移植软骨膜行鼓室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直接传授给学生现有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方法便是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当学生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之后,对教师的依赖性就会慢慢减弱,直至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也能自己独自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和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当
目的观察咽鼓管留置插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CSOM)的疗效。方法11例(11耳)CSOM患者在鼻内窥镜下从咽鼓管咽口插入一硬膜外麻醉用导管,经导管向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