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94822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当下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需要的素质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推动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度。教育改革的大纲中提出要想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寻求新的突破,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各学科的能力发展,在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前提。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是陌生的,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他们以后高中继续深化学习化学知识的起点。因此对初中生加强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学生在初中阶段才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化学学科是给予初中阶段的学生全新认识的一门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复杂的化学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还要对各种化学实验了如指掌。目前我国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主要还是传統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还是单纯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记忆,这样的教育方式凸显的是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不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对化学教学的方式和思路进行改革,力求在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有新的突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 目前我国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
  初中化学课堂的教育模式还是处于传统模式的教育理念下,这种模式通常还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被动地接受化学知识的传授的过程,遇到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点时,教师还会对知识内容进行选择,选择一些考试容易出现的知识,让学生根据内容进行机械记忆,以便可以在化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缺乏教学模式创新精神,对学生的教育还是以提高化学成绩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理解创新能力的不足也就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一直停留在基础阶段,无法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探究,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都来自教师课上传授内容的积累,只有浅显的理论基础知识,缺少了对深度知识的挖掘和探索,不利于学生整体化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些化学老师的观念比较落后,没有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书本阶段,没办法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解答,也就无法通过生活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涉及了化学知识的运用,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完全限制在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上,无法应用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没有实践的理论知识永远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丝毫的实际运用价值,也不利于学生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是初中学生接受化学知识学习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基础时期。在这一阶段必须让学生学好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化学知识虽然比较抽象,但是也是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的涵养。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从更高层面去了解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良好化学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对化学知识越来越深层次的学习,了解了化学知识和人们实际生活的紧密关系,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将来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因此,核心素养的形成关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要把学科的核心素养放在教学内容的首位,为培养出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三观、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科技人才而服务。而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也有助于教师依据核心素养的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目的,减少他们因为怕难而产生的畏惧心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
  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有趣的教学模式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气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学生在相对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更能放松身心,使头脑更加灵活,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性。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对于化学来说,学生第一次开始接触,复杂的公式和符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恐惧或者厌烦的心理。因此化学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形成深度剖析知识层次的习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比如对“乙醇”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喝酒驾车的视频材料来对这节课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酒精中可以令人眩晕的成分到底是什么?警察为什么对酒驾查处得这么严?学生生活中不乏会看到警察检查酒驾的现象,学生突然灵机一动,原来警察查酒驾都可以和化学联系到一起,一方面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课堂效果。学生在身心都可以得到放松的课堂环境下学习,再加上教师有趣的活动内容的设计,不仅提高了课堂活动的教学效果,更促进了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最终形成。
  (二)在化学课堂中增加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动手操作是辅助化学学习的有效手段,学生也比较感性,自己动手操作永远比呆板地坐在课堂中机械记忆效果来得要好,用到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学生就会主动对大脑的实验记忆进行提取,从而进行巩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课堂小实验,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也有了进行更深度学习的动力。而且种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使没有老师的讲解积累,也可以自觉地对知识进行的深度思索,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加自己化学知识的储备量,也提高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化学涵养的深度培养。比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产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的内容自己准备实验材料:一个空的鸡蛋壳和一小瓶的白醋,在做实验之前让学生带上实验用的专门的手套和口罩,让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正式的仪式感在里面,学生也会在做实验的时候更加认真。然后让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把白醋倒进空鸡蛋壳里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在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的时候就很容易观察到二氧化碳产生的过程,再结合教材的概念,学生就能够更快更深地记住二氧化碳的定义。通过学生对学科内容相关实验的操作,不仅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对其他相关现象进行深度学习,增长学生化学知识的认知范围,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助力。   (三)讲授化学知识的时候结合实际生活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化学知识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并不是像人们想的那样,学习化学必须在专用的实验室里,做着各种危险的实验。化学也是生活化很浓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活动设计的时候,要把化学知识融入学生实际生活的认知当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现象看到化学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达到掌握科学知识的目的。化学知识有别于数学知识的概念,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对象,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用传统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那么学生就只会感到枯燥无趣,失去对化学学科的信心,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想办法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实验的方式进行演绎讲解(注:小实验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实验来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仅可以让学生觉得化学也是一门趣味性很足的学科,还可以让学生觉得化学知识并不是那么复杂,原来生活中早已经见过化学知识的存在,用生活经验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关于“甲醛”的化学知识的时候,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开始讲授。教师可以先对甲醛的特性做一个概括,让学生了解到甲醛是一种无色但有刺鼻的气味,是一种可以危害到人类生命健康的有毒气体。然后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在生活中那些现象是有甲醛的情况,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想不到有什么现象,教师可以用一些语言进行引导。比如在新房进行装修的时候,为什么新房里要多摆放一些可以净化空气的绿色植物?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想到,装修会用到很多材料,这些都会释放甲醛,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然后可以再举一些甲醛中毒而引发的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可以深化学生对甲醛知识的深度认知,能够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来说是有很好地帮助学习的作用。而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些现象进行深度分析,探索一下是因为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而产生的环境被污染,从而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下开拓对化学知识的宽度的了解。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培养,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不合理的应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影响着自然生态统和人类生活的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和传统只讲解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记忆得比较牢,不容易忘记,也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化学知识。
  四、 结束语
  对于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创新,不断地设计新型的教学活动,增加课堂内容的多元化,打造让学生身心放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同时提高学生的化学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进行指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加强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
  参考文献:
  [1]于晓光.略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9(6):94.
  [2]陈贤芳.浅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9(6):74-75.
  [3]王利学.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9(30):79-80.
  [4]吕敏.浅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20(4):48.
  作者简介:
  张宏伟,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促使学生在实验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理解物理知识、发展观察和实践操作能力,发展自身的物理思维,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围绕物理核心素养,优化实验教学手段,不断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主要对大自然中的声现象
摘 要:从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教学来看,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明显存在着诸多的缺陷,既难以确保化学教学达到预期目标,还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所以,目前研究化学高效教学的途径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对此,文章中针对目前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探究了初中化学生态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途径,旨在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在社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对于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如果没有相对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会对全球的生态造成
摘 要: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会降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的氛围中学习。基于此,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以此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渐受到重视。
企业工作的实质就是要全面保证当前产品的实际质量,标准是维持产品生产、检测产品质量的主要根据,计量则是推动企业发展,确保产品质量的根本保障.通过有效合理的计量器配置,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标准日益深入的教学背景下,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活动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我们既要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物理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我们也要践行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通过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说明,分析了当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课
摘 要: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性格修养,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导学生应该拥有正确的法律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文章中就经济、人文、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阐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情感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效性教育理念,对于小学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文章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实现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对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不断突出,而为缓和这种矛盾,我国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在绿色发展背景下,“绿色化学理念”逐渐融入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之中,并对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基于此,文章从“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背景出发,从国家发展、课程改革以及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学研究的必要性,进而结合教学实践对“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究和总结
目前人们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不管是政策方针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渗透着环保理念,各种绿色出行方针被不断宣传,为此绿色化学理念也逐渐步入课堂,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摘 要:伴随着新时代的迈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机构不断兴起,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渴望自家孩子得到良好教育,而在初中阶段,班主任作为孩子成长阶段的引领者,需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以德育来感化学生,做学生的道德模范,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引领学生走上正途。文章就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做出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