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标志》课件制作综述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mnbv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标志》是山东省教育出版社初中一年级《美术》(下)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活动之一,通过对教材的研究,笔者选择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以下简称电子白板)并结合iebook电子杂志设计该课件。
  ● 课件特色与亮点
  本课件具有形式新颖,界面友好,布局合理,操作便捷,内容丰富,艺术氛围浓厚,教学性、通用性较强等特点。
  课件在整体的外观设计上注重艺术风格的塑造与展现。视觉要素的处理充分体现出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所使用的图片资源既能切合主题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充满艺术美感的情境中,课件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互动参与、即时生成。
  该课件使用的理想环境是配有电子白板的微机室,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完成大部分教学内容的讲授,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多次课堂教学实践检验显示,本课件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 设计思路及表现手法
  课件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有机结合,便于学生感受、理解抽象的标志设计形式。借助电子白板实现了标志的设计、展示、评价;而结合电子杂志的动态展示与自评环节突出了人机互动的理念,利用电子杂志的在线设计与交流功能延伸了课堂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艺术设计的距离。既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好帮手,又是学生自主了解设计、应用设计的有效平台。
  1.兴趣引导,了解标志
  课件以目录方式呈现课堂内容,以问题形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调查问卷的设置考查学生对标志知识的掌握和参与情况,丰富教学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如要进入相关主题探究内容,仅需点击相应链接。同时,配合电子白板的使用,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中的知识,通过交流互动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能力,较好地体现了课件的启发性和交互性(如图1、下页图2)。
  
  2.尝试练习,探究标志
  有了自主先学的知识铺垫,适时提出探究问题,学生尝试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进行类型划分,对种类、表现形式、造型特点与造型要素进行探究。
  通过直观对比教学法,用海尔产品图形标志、可口可乐文字形式与植树节图文结合形式,让学生了解标志的不同表现形式,并分析这其中标志设计必备的造型要素。在覆盖了答案的空白框里,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检测、自我评价。
  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体会设计的细微之处,理解标志的不同表现手法,分析李宁产品标志、奥运会志愿者的会徽。通过对图文资料的了解加强对学生设计形式的引导。使课堂内容生动而具体,把抽象的设计艺术变得浅显易懂,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如图3)。
  
  3.模拟练习,拓展应用
  课件在“模拟设计馆”中提出设计要求:为学校的艺术节设计标志。通过分析“音乐会”的标志设计过程,总结设计的步骤:选题构思→草图设计→选择表现形式→定稿、着色。利用电子白板的刮奖刷功能,学生选择作业设计内容,根据给出的作业要求,在规定尺寸内设计标志。
  小组合作,先设计草稿,提交资源库,小组内互评,选择有创意的作品定稿完成。可以是手绘、电子白板设计等不同方式表现。如教师发现有独特创意的学生作品,可以随时加入课堂中的资源库,展示给其他小组,以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启发。推荐优秀的作品到学校的艺术节,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电子杂志的在线交流功能与著名设计师交流,提高学生对标志设计的认识和促进知识空间的延伸。
  把上课时生成的即时资源与提交上来的优秀学生作品,分别加入资源库中并分类存放,可以作为修改和丰富课件的资源,也可以作为其他教师循环利用的资源。
  ● 艺术设计与技术处理
  1.艺术设计
  对于美术教学来讲,课件的设计要从整体体现视觉美感,并结合调动其他感官的参与,体现多纬度的课堂参与和体验。
  (1)色彩设计
  结合设计类课题的特点,体现高雅、清新的设计风格,电子白板与电子杂志主题色彩以蓝色作为画面主色调,辅以橙、紫色粗体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多的空间是资源的清晰展示,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突出艺术设计的主题。
  (2)构图设计
  电子白板课件主要设计风格首尾相接,中间环节顺次连接,自主先学内容设计为超链接形式。电子杂志设计的封面、封底为单页,内页为双页,采用传统杂志构图方式。在构图上以图片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力求做到突出重点,简洁、直观。设计自动翻页和手动翻页两种形式,符合一般使用习惯。
  2.技术处理
  课件设计前期的工作主要是搜集整理各类素材,包括大量精美的、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标志图片,所需的音频、视频文件以及各种装饰素材等。
  (1)电子白板素材
  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轻松实现文件的编辑、注释、保存等功能。同时,能快速地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可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解决了过去多媒体投影系统环境下,使用课件和幻灯讲稿教学结构高度固化的问题。
  (2)图片、视频素材
  图片的编辑处理主要依靠Photoshop。图片素材的质量越高,处理的环节也就越简单,一般需要进行裁切,调整亮度、对比度,调整色阶等步骤。背景图片一般保存为jpg格式,按钮类素材图片则需要保存为png格式,防止在导入软件时出现毛边。优秀标志作品欣赏的视频文件处理,主要是针对格式转换和音视频合成。视频格式转换利用AVIConverter flv这款软件进行编制,它不但体积小巧使用方便,速度也不错。
  (3)电子杂志素材
  利用iebook制作电子杂志时,制作模板舞台大小统一设置为750*550,然后添加所需画面和效果即可。在制作电子杂志之前已将相关的图片、MP3、视频等进行压缩处理,以保证制作出的杂志文件体积不会太大。内容设计首先进入目录模板,然后以自动翻页形式进入自主学习内容,了解标志的相关历史、发展、生活中的资源等,最后以提交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
  电子杂志模板资源在网络上非常丰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图片的点击切换效果可以利用模板来实现。杂志最后生成为EXE文件,可以提交在线杂志进行网上交流。生成的EXE为可直接执行文件,软件己内置Flash播放器,这也大大方便了生生、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4)积件制作
  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强大交互功能,设计动手参与活动涉及拖拽、遮盖、刮奖区、照相机、回放等功能,实现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而资源库的开发在课前、课中与课后均可实现,如课前的资源搜集,课中随时生成的作品与资源搜集,课后资源的调整与补充;同时,资源库的整合还可以是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不但可以循环使用,还可以不断丰富资源库的内容,使课件更加完善与实用,教师也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之中。
  开发资源库的设计如下:首先在Gust资源预览中建立新资源区;选择增加新资源类型,可以根据课堂设计继续增加不同分类;新建一个资源,点击左下角的“自动隐藏”,将所设计资源拖进资源库;资源内容制作成为压缩文件导出资源库,以方便使用和携带;如再次使用课件将资源进行输出便可,可以随时修改和补充,可以设计为课前资源、课中资源和课后资源,将学生的练习资源、作业资源设计成为共享形式,以便学生参与使用。
  ● 反思
  笔者的这节课,采用电子白板与电子杂志相结合编制课件,并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际课堂教学。在本课件的设计中,合理的结构设置,使课堂教学异常活跃、充实,同时电子白板的生成功能和强大的资源库以及电子杂志大容量的生动展示,也给了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的内在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示,这也成为本课的亮点之处。
  但由于自身技术水平所限,很多好的想法还不能够通过课件表现出来。例如,对网络环境的支持,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多元评价、反馈等。如果可以增加课件的自评模块,就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使其更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让自主学习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为课件添加网络留言板等功能,以实现师生远程交互,对学生的课余学习进行指导,将课堂向生活延伸,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这也是笔者今后实践的方向。
  
  点评
  本课件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电子杂志软件创设了一个集自主学习、互动探究和协作交流于一体的教与学平台。在了解标志、探究标志、设计标志和交流展示标志四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可以调用多媒体电子杂志自主学习,拖动图片进行游戏型模拟设计探究,利用局域网在线提交和交流作品等,课件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课件既有支持教师的授课模块,也有支持学生学习的信息导航、自主探究、扩展阅读、协作交流和自测自评等自主学习的功能。
  《标志设计》课件的亮点在于成功地把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和生成性特点与学科内容有机整合。课件利用电子白板拖拽、照相机、书写、绘图和多媒体播放等功能,有效地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协作学习的机会。通过模拟设计馆的学习,学生将作品上传至资源库,供小组成员互评,班级交流展示;将电子白板快捷组织和生成资源的特性整合到教学中,完成了学生作品练习—上传—评价—展示的过程,为构建互动合作的课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电子白板课件不同于其他软件制作的课件,由于其需要配合电子白板软件使用,因此学生对电子白板软件的熟练使用程度会影响师生活动的开展,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设计课件时要更多地站在学生角度,通过精美简洁的页面布局、自定义工具箱、设置操作命令链接、清晰便捷的导航链接、锁定非编辑对象等设计提高课件操作的简易度,让精巧的设计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其他文献
采用交通渠化后引起了城市道路部分路段(交叉口进口段)的交通流特性有别于普通路段,针对这种变化,采用1种以路段通行能力为等价标准来计算车辆折算系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
基于检测器数据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通常具有精度不高和可靠性差的特点。论文引入了自适应式卡尔曼滤波,采用K近邻法寻找相似的交通流状态来标定状态转移系数,建立了基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