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罗马,能够与世界战争史上著名战将汉尼拔齐名、并最终将其打败的将领西庇阿是罗马贵族的骄傲。他拯救罗马危机时战绩辉煌,其中有其先辈质朴刚毅、浴血奋战的优秀基因,也与当时罗马“不惩罚败将”的国策有关系。
老西庇阿(西庇阿的祖父)是罗马共和初期的执政官之一,在罗马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担任战船指挥。在迦太基强大的海军力量面前,包括老西庇阿在内的大部分人不幸被捕。老西庇阿后来在和敌国交换俘虏时回到了国内。六年后,他再次当选为执政官,得以重返前线,后来在一次战斗中战死。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大西庇阿(西庇阿的父亲)作为执政官,与迦太基战将汉尼拔进行决战。由于汉尼拔率领的强大骑兵攻势凌厉,包括身受重伤的大西庇阿在内的罗马主力很快被包围,幸亏有人从敌方骑兵的包围之中救出了大西庇阿。后来,罗马元老院又派大西庇阿前往西班牙作战,虽成功扭转了战局,但大西庇阿在一番激战后阵亡。
在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陷于持久僵局之际,24岁的西庇阿尚未达到担任前线总指挥的法定年龄,他却主动请缨,要求担任西班牙前线总指挥,替战死的父亲完成任务。元老院经过反复权衡,同意了西庇阿的请求。他奔赴西班牙,首战即攻取了某要塞,有力配合了国内与汉尼拔的作战,避免了敌方期待的罗马联盟解体。后来,西庇阿力主打到敌国迦太基去,指挥了一次著名的会战,用胜利逼迫汉尼拔从意大利撤军,从而获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胜利。
西庇阿的祖辈、父辈都曾经是败将,如果罗马容不得失败,老西庇阿和大西庇阿可能就没有继续为国效力的机会,更没有机会为罗马之后的战争提供宝贵经验了。
事实上,老西庇阿失败之后,罗马再次海战获胜,就是因为老西庇阿在失败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能够让罗马士兵进入敌船的通道——“乌鸦吊桥”。这种吊桥下落时可以使自己的船与敌船相互固定,从而为罗马士兵进入敌船提供通道。而大西庇阿在一次战役失败后,由他总结出的骑兵薄弱与宿营地不当的教训也很快变成了罗马兵团的取胜之道。
也正是因为罗马宽容败将的举措和先辈的榜样,才有了青年英雄西庇阿的一展拳脚。如果没有西庇阿的登场,第二次布匿战争至少会推迟获得胜利,历史很有可能被改写。
意大利中世纪的某历史学家就专门盛赞古罗马“不处罚败将”的举措,说这样做能够使指挥官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专心在战场上指挥战斗。罗马共和时期对外作战的一批批将领没有辜负这份宽容,他们不因“容败”而不求胜利地苟活。一时间,前线总指挥的折损率甚至高于普通士兵,更没有出现叛将。这不得不说是古罗马史上的一大奇观。
编辑/夏涵
老西庇阿(西庇阿的祖父)是罗马共和初期的执政官之一,在罗马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担任战船指挥。在迦太基强大的海军力量面前,包括老西庇阿在内的大部分人不幸被捕。老西庇阿后来在和敌国交换俘虏时回到了国内。六年后,他再次当选为执政官,得以重返前线,后来在一次战斗中战死。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大西庇阿(西庇阿的父亲)作为执政官,与迦太基战将汉尼拔进行决战。由于汉尼拔率领的强大骑兵攻势凌厉,包括身受重伤的大西庇阿在内的罗马主力很快被包围,幸亏有人从敌方骑兵的包围之中救出了大西庇阿。后来,罗马元老院又派大西庇阿前往西班牙作战,虽成功扭转了战局,但大西庇阿在一番激战后阵亡。
在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陷于持久僵局之际,24岁的西庇阿尚未达到担任前线总指挥的法定年龄,他却主动请缨,要求担任西班牙前线总指挥,替战死的父亲完成任务。元老院经过反复权衡,同意了西庇阿的请求。他奔赴西班牙,首战即攻取了某要塞,有力配合了国内与汉尼拔的作战,避免了敌方期待的罗马联盟解体。后来,西庇阿力主打到敌国迦太基去,指挥了一次著名的会战,用胜利逼迫汉尼拔从意大利撤军,从而获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胜利。
西庇阿的祖辈、父辈都曾经是败将,如果罗马容不得失败,老西庇阿和大西庇阿可能就没有继续为国效力的机会,更没有机会为罗马之后的战争提供宝贵经验了。
事实上,老西庇阿失败之后,罗马再次海战获胜,就是因为老西庇阿在失败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能够让罗马士兵进入敌船的通道——“乌鸦吊桥”。这种吊桥下落时可以使自己的船与敌船相互固定,从而为罗马士兵进入敌船提供通道。而大西庇阿在一次战役失败后,由他总结出的骑兵薄弱与宿营地不当的教训也很快变成了罗马兵团的取胜之道。
也正是因为罗马宽容败将的举措和先辈的榜样,才有了青年英雄西庇阿的一展拳脚。如果没有西庇阿的登场,第二次布匿战争至少会推迟获得胜利,历史很有可能被改写。
意大利中世纪的某历史学家就专门盛赞古罗马“不处罚败将”的举措,说这样做能够使指挥官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专心在战场上指挥战斗。罗马共和时期对外作战的一批批将领没有辜负这份宽容,他们不因“容败”而不求胜利地苟活。一时间,前线总指挥的折损率甚至高于普通士兵,更没有出现叛将。这不得不说是古罗马史上的一大奇观。
编辑/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