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德育教学的创新实践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123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如何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已成为众多中职德育教师面前亟待思考的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对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课内教学、企业教学、考评标准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估值德育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中职德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给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 ; 中职 ; 德育教学 ;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73-01
  一、引言
  德育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2004年,我国教育部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应贯穿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等德育理念,并以课程教学和实训实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性人才”。笔者认为,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德育教学更应注重实用性、实践性的提升,通过引入多种教学机制,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富有实践价值的教学体系。
  二、工学结合模式概述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定义
  工学结合模式指的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实践理念在于:将课堂学习与岗位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获得对所从事职业岗位的全面体验,从而提升自我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工学结合模式的特点
  工学结合模式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灵活性三个特点。首先,职业性。工学结合模式下,“课堂教学内容即岗位工作内容”,以此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其次,实践性。即:应以实训教学、实践教学作为主要的手段,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再次,灵活性。主要体现在考评机制灵活、教学方式灵活等方面。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德育教学的创新实践路径
  (一)创新课堂实践教学,引入“理论+实训”岗位模块
  课堂教学是中职德育教学实施的重要场所,传统教学模式下,我国很多地方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即:授课过程围绕书本进行,鲜少有关于德育课程的实践操作教学内容,整个课堂充斥着深奥的德育理论知识。上述教学模式,完全违背了工学结合,注重实践的职业教育目标初衷。为凸显德育教学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效性,本校在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了一种“理论+实训”的德育岗位教学模块,在具体的实施中,根据德育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创设实践性德育课程体系。
  以德育课程中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为例,在对本校13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中,我们打造了“理论+实训”案例课堂,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建筑法》、《建筑合同法》等理論教学后,我们引入具体的建筑施工模块化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写施工合同、招投标合同、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并由教师进行完善性指导,最终形成标准的企业建筑施工文件。上述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学的德育知识能够直接应用到他们的专业岗位中,工学结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紧密性也被完全凸显。
  (二)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构建“工作+学习”双元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教育的场所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或学校,更应深入到企业中,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企业氛围。为凸显出上述工学结合教学思想,本人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尝试了“工作+学习”双元模式,以企业和学校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创新了校企合作教学的新机制。具体的实施策略按照如下两方面流程展开:
  一方面,构建“工作+学习”渗透型教学机制。例如,将德育课程体系中的理念信念内容、道德品行内容和心理健康内容与企业中规章制度内容、职业道德内容和岗位心理适应性内容结合起来,构建全新的无缝对接型教学课程,在对学生完成授课内容后,便引导他们进入所学专业的对口企业中,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如此一来,课堂所学的德育知识与企业岗位的相关需求相互渗透,强化了所学知识的应用性。
  另一方面,构建“工作+学习”反馈型教学机制。当学生完成在企业的岗位实训后,要求他们重返课堂,撰写一份岗位德育适应性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德育知识在企业岗位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德育知识与企业规章标准的对比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建议等内容,并由德育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定,为学生编订一份《德育自我发展完善报告》,通过“企业实践-自我查摆-专业评定”的方式,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专业的德育理论指引,德育教学的工学结合效益也被完全展现出来。
  (三)创新课程绩效管理,打造“学校+企业”考评体系
  传统德育教学考评体系中,大多数职业院校往往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注重学生对德育理论的掌握,并以百分制的形式,对学生的德育成绩进行评分,该种考评方式与应试教育的考评形式如出一辙,完全凸显不了职业教育的特色。笔者认为,在工学结合教育理念下,德育课程的考评方式也应做到与企业完全对接,打造实用性更强的德育教学考评体系。
  例如,在对本校各专业德育课程的考评中,我们以绩效管理作为考评的核心,采用“学校+企业”的双向考评方式完成。具体来说,德育课程的考评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学生在校德育课程的考评。由课堂出勤、实践作业两个部分组层,不专设期末考试,并按照现代企业员工绩效考评的理论——平衡计分卡理论(BSC),构建平时绩效、理论学习绩效、实践学习绩效、学习与成长绩效四个评价层次,进行考评。第二,学生在企业德育实践的考评。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每次完成企业实践后,企业都会根据学生的岗位职业道德情况、遵守规章制度情况、思想修养情况,给出具体的德育评分,该评分也将纳入德育成绩考核体系中。
  此外,每一位学生的德育成绩都将与他们的就业分配挂钩,即:德育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毕业推荐就业时,具有优先选择权,以此突显出德育课程“学校+企业”考评体系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各级院校的德育教师理应利用好工学结合模式的优势,将德育教学与工学结合紧密联系起来,创设出更多、更好的教学实施策略,不断彰显出德育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实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淑娥.中职德育课“以人为本”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杨静.关于工学结合课程与课程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作者简介:吴颖楠(1981年10月-),女,汕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德育教学方向。
其他文献
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习惯上认为五四一代脱离前辈思想窠臼,过于重视思想文化问题。实际上,这种认识只顾及了问题的一面,而没有顾及另
近几年,升级发展成为了老工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总结了株洲的新一轮升级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城市提质吹响“文明”号、产业转型擦亮“动力”牌、两型
【摘要】职业院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这一重大问题。本文从分析职业学院改革思政课教学方法体系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具体的教学体系改革措施,旨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职业学院 ; 思政课 ; 教学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2005年我国对《公司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在第20条第3款用寥寥数字引入了普通法所创设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并在2013年《公司法》修改中继续沿用这一规定。本文则旨在通过探
我情不自禁地走近它。  一扇红漆木门,一个不老的灵魂,一段最纯的童年。  它,两米高,身上是陈年的红漆。它在奶奶家算不上起眼,但在我眼中却非常显眼,它挺立着,像一座永不倒下的高山。我看着这片深红色,思绪恰如潮水般奔涌而来。  我是在奶奶家长大的孩子,暑假时候天天待在乡下。每天,一起床就能看到这扇红木门,吃饭时要经过红木门,看电视也是伴着红木门,几乎每一天,它都陪伴着我,弥补了父亲不在身边的缺憾! 
被墨水染得透黑的夜幕上,总有几颗被洗得透亮的星星。他们或幽默,或朴实,或坚韧,都将各自的优点转化为永不熄灭的光亮,照亮自己,也照亮了我们。他们将未知的路途点亮,引领我们前进,带动整个班级发光、发热。  “学魔”  现在的学生圈子里最流行的,莫过于“学霸”这个词了吧。学霸也就算了,可能同学们多多努力还是有可能达成目标的。可咱班偏偏出了个“学魔”,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学到“走火入魔”。这可比学霸高出了许
美食从来都是女人的好朋友。心情郁闷了,冰激淋伺候;欢天喜地了,巧克力有必要登场亮相;看电视需要零食,谈天时需要零食,总之,用咀嚼来抒发情绪是每个女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这
随着现代化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文章通过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价值的分析,阐明景德镇具有的厚重文化背景、 历史底蕴以及国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我国传统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面临着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现象。政府管理效率低下等负面影响逐步显现。由此看来,建构一个新的社区组
天安门,金水桥,  五星红旗迎风飘。  祖国强大我成 长,  唱著歌儿多自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