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构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根本追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靠的就是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是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繁重任务。
  一、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师准备不足,不能准确把握教学。
  由于教师自己的数学理解不到位,导致数学教学出现如下问题:不“准”——数学概念、思想方法教学不准确,有的甚至教错了;不“精”——没有围绕核心进行教学,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却达不到对知识的实质性理解;不“简”——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时对学生数学认知规律了解不够,再上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在没有对数学概念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盲目、机械的训练导致学习低效。
  2.有些环节流于形式,数学教学效率低下。
  有的数学教师虽然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重要性,但往往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下来,怕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影响学生成绩,而匆忙走过场的现象也比较多。常见如下现象:情景简单化,活动形式化,操作活动没有有效的升华,探索活动没有必要的指导。如今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学生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3.缺少反思,不能提高数学能力。
  对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自觉反思的意识和反思的习惯。在解题后不反思、总结解题关键点,也就不会进一步追求更好的解法了,更不会考虑将思想方法推广到同类问题中及对问题进行推广引申,不能举一反三。由于缺乏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反思,造成数学思维发展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数学的有效学习。对教师来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于知识讲解,很少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也不给学生以反思技能的指导和训练,这就使得学生很少自觉进行反思。这使得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心理能力的发展,缺乏批判精神和求证精神:习惯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更谈不上去求证。
  4.学法不科学,不能合理数学思维。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对教师有依赖心理,缺乏主动钻研精神。上课时,许多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被动学习,没有计划性,惯性运转,老师讲什么,自己就学什么,完全不能围绕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遇到数学题目时,往往习惯在自己的知识库里找寻现成的公式、定理等进行套用,而很少灵活变通,使用头脑中与之接近或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或命题灵活求解。往往只会使用单一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不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更谈不上灵活使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做作业时乱套题型,总希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进而一步一步地生搬硬套。平时不善于归纳总结,期望教师替自己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另外,许多学生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经常“眼高手低”,知道怎么做之后,就不去认真演算书写,遇到需要经过深度思考的问题,就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不懂不问,对问题一知半解: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某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一知半解,对一些数学题的解法似懂非懂,难以掌握教材中各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疑团一个接一个,日积月累,学习意志力变得薄弱,一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与打击,便会轻易放弃。
  二、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教与学低效的成因,在深入认识新课程标准下,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教学准备,促课堂教学增效。
  教师只有通过钻研理解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才能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重视课本,在课本内容的教学上狠下工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要用教材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掌握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临界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某些内容,删减学生已经掌握的某些内容。
  2.优化教学内容,促课堂教学增效。
  有效教学关注的教学内容的“量”不单是知识、方法的多少,还要关注带给学生思维量的多少。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不同的教学对象,当教学内容过难或者过易时,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无益的,教学将是无效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学内容知识、方法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都是无效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的智慧发展、能力提高也都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内容的“量”与“度”的把握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3.创设高效提问,促课堂教学增效。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怎么样的数学课堂提问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从学生角度看,提问必须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究性;从教师角度看,提问必须有可控性、针对性和目的性;从数学知识角度看,提问必须有可生性、开放性和启发性。因此,数学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关乎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课堂教学增效。
  正确认识及实现学生的角色定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主体参与”成为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让他们在解决问题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
其他文献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双拐教师”谭定才身残志坚,坚守在偏僻山村,把青春与热血奉献给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为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2011年11月2日,湖北省委书
人的精神成长靠什么?靠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如果一个人热爱读书,那么他(她)会从书
慢性肝病是美国成人致死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血清转氨酶常用于检测肝病,但至今人群中血清转氨酶增高的比率及其病因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分析了1 988~1 994年第三次全
1,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条河,开始时是涓涓细流,被狭窄的河岸所束缚,然后,它激烈地奔过巨石,中越瀑布。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边的堤岸也远去,河水流动得更加平静。最后,它自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学习产生巨大的失去力,是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音乐学习中也是如此,学生对音乐学习没有兴趣,音乐课程设置形中虚设。音乐兴趣
市面上的防火墙多如牛毛,如鼎鼎大名的ZoneAlarm、Outpost Firewall等,不过如果一款“世界排名第一”,而且又是免费的防火墙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如何?我的答案是:装!据说,C
“十二五”时期,推进跨越式发展,把恩施州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省情、科学定位恩施而作出的英明决策。恩施州理应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
寒假看了一些教育题材的影片,其中2004年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令我感触颇深。这是由一群顽劣成性的学生,一位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师,再加上一个或几个顽固不化、粗
特别喜欢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我们的语文课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既不赞成知识是信息一部分的观点,也不同意信息是知识一部分的看法,而是主张划清它们的界线。笔者与认为知识是信息一部分的学者存在三大分歧:信息与知识是否有区别,区别信息与知识后认识论是否会发生革命,把信息与知识划分为两个阶段的观点有没有危害。二是信息业不能生产任何技术,所谓信息技术,是指信息部门使用的技术,技术含量低的是工业产品,技术含量高的是知识产品。三是信息价值和知识价值是这两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和我国都高度重视知识经济,因为它是人类摆脱困境的主要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