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反贫困思想探析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ove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性难题,面对贫困这一社会癌症的扩散,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分析,科学揭示了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制.在马克思的视野下,资本主义贫困问题在贫困主体以及贫困发生的时间、范围和维度等方面具有矛盾的二重性.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集中、资本扩张、资本危机、资本逻辑等导致资本主义贫困问题出现主体普遍化、空间差异化、时间波动化、维度双重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站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从价值引领、制度前提、实践主体、实践路径等方面对消除资本主义贫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全人类彻底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2021年6月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湖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百年党史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在李达同志的故乡湖南省永州市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论文作者代表参加研讨会.
期刊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其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的根基,是中国国家利益观的精髓.正确义利观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尊重、维护和有益补充,也是对霸权稳定论的修正,对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狭隘的国家利益观的超越,更是对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国家行为的反对和鞭挞.正确义利观是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守,它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促进人类共享和平与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发展利益,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正确义
数字劳动从物化逻辑转向数字逻辑而构建数字社会的整体架构,从而助推了数字资本主义的建立.数字资本主义是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的共谋,数字技术诱发数字劳动的产生,数字劳动促成了数字霸权的实现.数字帝国主义借助数字霸权在全球剥夺"剩余数据",并构建数字殖民体系,从而掌握对数字政治、数字平台和数字产权的全球控制权.数字产消主义是数字资本逻辑的内在产物,是数字劳动所形成的数字消费模式,使得数字消费由目的化转向工具化,从"真实数字需求"转向"虚假数字需求".数字自由主义潜伏着不易察觉的意识形态骗局,数字资本在追逐资本增殖
21世纪以来,南亚地区温和、激进和极端三种类型的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化发展态势,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亮点.在国家层面上,虽然南亚各国社会主义运动仍然未能摆脱传统的碎片化发展态势,但各种类型的左翼政党纷纷开展联合斗争,联合的稳定性也有所增强;在地区层面上,南亚社会主义运动的地缘空间格局明显增大,地缘重心呈现出从海洋到内陆的空间拓展趋势;在全球层面上,南亚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联系网络呈现出密集扩张的趋势,表现出两个明显的扩张特点.总体而言,21世纪以来南亚社会主义运动的整体力量仍然不够强大,未来一段时
美国共产主义新史学纠正了旧史学的错误观点,其研究更加公正、严谨、全面、客观.新史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对持反共产主义立场的传统史学形成替代;在重新审视美国共产主义历史资料以及批判麦卡锡主义的基础上,积极肯定美国共产党及美国共产主义的历史贡献.进入21世纪,美国共产主义新史学得到传统史学代表人物的认可,逐步成为美国共产主义历史叙事的主流.新史学的辨伪存真与实事求是涵养了史学构建真知的内在价值,有助于克服美国共产主义历史研究中的虚无主义,消除美国民众对共产主义的消极印象,推动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向已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新中华报》提出在服务抗战大局的宣传工作中强化理论内核、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要求,为《新中华报》参与党的理论建设指明了方向,即以“革命的理论”指导“革命的运动”.该报通过丰富有效的宣传实践,在党的理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维发力,促进理论传播;积极斗争,推动理论建构;深入实践,丰富理论内涵.《新中华报》致力于党的理论创新和传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统一于中国革命实践,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1年7月3日,第九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报告(2020—2021)》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2020)》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大视野大格局大趋势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课题组、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中外社会主义比较"团队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马
期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新自由主义作为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统治的意识形态,在金融危机之后受到了西方理论界前所未有的反思和批判.在此批判浪潮中,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深入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新自由主义兴起发展和走向危机的整个过程,形成了生产视角、制度视角、阶级与种族视角以及地缘政治视角等不同批判研究视角.他们的观点不同程度地丰富了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变化的理解,对马
探讨新时代家国情怀的价值内蕴,要始终立足于社会现实,并能够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符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家国情怀是个体对自身本质与价值的全新体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对家国的文化自信以及对完善主体素养品格需要的满足,表征为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时展现出来的积极的思想意识、情感体验和高尚品格.它不同于道德,但与道德密切相关.新时代家国情怀具有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统一、情怀化与理性化相统一、全民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特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为促进人类进步贡献中国力量,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两项重要任务,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在世界大变局中开新局,为新型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水平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稳定性,为新发展格局拓展新空间.新发展格局和新型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联性,体现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潮流的内在一致性.中国的发展在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