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为内涵的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海外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ge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讲话精神为指引,基于商务英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以文化自信为内涵的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新定义课程目标,将文化自信培养要求融入课程目标;实施“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面授着力培养学生文化对比分析能力以及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完善一体化的“专业学习+创新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机制,丰富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兼顾各个学习环节的考核方式;建成“中教-外教-助教”三位一体教学团队.通过课程深入改革,高校英语类专业不断培养出新形势下具有本民族文化自信的合格的国际商务英语人才.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受到一定阻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就是大学不同程度的英语化(束定芳,2020),因此有必要讨论大学英语课程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所发挥的作用.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之后,听力比重提高了35%,题量增大,语速加快,给英语水平本就参差不齐的学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建设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在线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对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改革起着巨大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在线教学平台,分析了大学英语视听说在线教学实施方法和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和突破也层出不穷,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开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文就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和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南京传媒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角色转换.
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明确的应用指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级人才.当下的高校英语教学存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性不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较差,缺少教学改革的指导理论等问题.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学理论概念,应用语言学基于学习动机的重要性,以“应用”的角度重构学习模式,能够与英语教学融会贯通,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质量.以应用语言学为核心对大学生英语教学模式提供改良的思路与途径,对于高校而言具有切实的研究价值.
鉴于在学习外语发音方面的目标不同,以及课堂上用于教授语音的时间不足,学习者自主性显得至关重要.熟练地使用语音学习策略(Pronunci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PLS)可以看作是发展自主性的关键.然而,针对语音学习策略的研究很少,不仅收集数据的工具各不相同,而且研究结果也不具有确定性.该文对国外有关语音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试图对这类研究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如何推进此类研究的建议.
电商直播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局限,主播们往往需要从表情、动作、语言等多个模态中完成商品介绍,充分展示商品属性.该文用多模态理论分析跨境电商直播话语,探究在信息交互条件受限时,不同模态如何共同作用,最大化提高信息交互,增加模态间的互补和强化,并弥补缺失模态.
本文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DMIS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商务英语应用能力.
近年来,就业满意度是衡量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借助网络App或网络平台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自主学习,力求促进自身能力素养提高的同时,增强就业中的竞争力;以此来提升就业满意度,真正实现“就好业”的目的.
“新文科”理念除了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外,还为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方法,进而打开了新的教育局面.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符合“新文科”理念中的具体要求,对学生专业发展及德育教育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新文科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策略进行探讨.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然而高校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出其落后性,导致其教学效果不佳.该文从多模态视阈出发,在对多模态教学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高校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优化多模态视阈下高校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