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语文能力由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组成,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对其它各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创作并表演课本剧、故事会、辩论会、口语交际、物品交易等,就融合了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深切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我认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动心、动脑、动眼、动手、动脚、动口、动耳、动笔等,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中“动”。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的重要意义
脱离“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思”“想”“看”“做”“走”“说”“听”与“写”的统一中?
让学生动起来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这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这对解决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语文课程的教学落在实处!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动”起来的分项要求
下面,我以《商品交易会》为例,具体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动”起来。
1.动心
(1)动心,指的是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商品的成功交易有著紧密的联系,但孩子们很少有机会独立参与到商品的交易中去,他们对商品的成功交易非常“动心”,自然就有探索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可以保证后续的一系列活动得以顺利地完成。
(2)动心,还指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比如,在每一件商品的成功交易后就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懂得每一件商品的成功交易是需要通过很多人的共同劳动才可以达成的,体验到劳动的艰辛;知道购买商品需要消费父母的血汗钱,就会升腾起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之情;了解了一件商品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要经过很多环节,来之不易,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动心”是达成综合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2.动脑
动脑,是指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市场是如何产生的?市场要遵守哪些规则?商品是什么?商品是如何形成的?商品是怎么分类、定价的?如何推销商品?如何为商品设计广告?摊位应如何布置?如何购买商品?商品交易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讨价还价?……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就掌握了有关商品交易的知识与技能。动脑,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关键,也是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指挥棒。
3.动眼
动眼,是指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去细心观察。要对商品和市场有个形象而深刻的认识,除了查阅有关的书籍、资料外,学生还必须到现场仔细观察商店里的商品摆放、商品价格的标注等。商品交易前,要设计广告语;商品交易时,要关注对方的动作、神态,适时作出调整。动眼,是实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一环。
4.动手
动手,是要去实践操作,亲身经历,把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展示出来。准备阶段,学生要动手去搜查市场及商品交易的资料;然后准备交易的商品,设计广告,动手布置摊位、摆放商品等;结束后要动手写总结、体会或作文,动手投稿。动手操作,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生命线,是实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关键一环。
5.动脚
动脚,是学生为解决问题要去走访、调查。在商品交易前,走访店主,掌握有关商品的交易知识;商品交易时,为了推销商品,也要勤于“动脚”,走动的范围要大,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商品;在购买商品时,也要勤于“动脚”,“货比三家”。动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调查能力,避免活动停留在“纸上谈兵”。
6.动口
动口,就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采访、交流、分享。活动前,学生采访大人,采访同学,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商品交易中,向顾客推销自己的商品;购买商品,要向店主询问商品的情况;而交易时,要议价,其它附加条件也需要动口沟通。活动结束后与人分享经验和体会。老师要提醒学生应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动口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7.动耳
动耳,是指学生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对各种有声信息的收集要竖耳听。采访时,要认真倾听对方说的话,获取需要的信息;在小组交流、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分享活动的经验或体会时,也需要竖起耳朵认真听,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方法。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更是一种待人的礼节。动耳,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8.动笔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及时动笔记录下当时情景和自己的收获、体验、想法,活动结束后再动笔写总结,那么,活动的效果会得到最大化。因为这个过程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由上文可见,在规范的完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八“动”中,语文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训练是反复交叉进行的。这样的训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有效的,是显而易见的。
三、教师的作用
当然了,老师作为指导者,要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去,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如帮助学生解决选题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老师则起辅助作用。 对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语文能力的训练,老师一定要重视。
“动”起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让学生爱上语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我认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动心、动脑、动眼、动手、动脚、动口、动耳、动笔等,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中“动”。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的重要意义
脱离“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思”“想”“看”“做”“走”“说”“听”与“写”的统一中?
让学生动起来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这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这对解决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语文课程的教学落在实处!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过程中“动”起来的分项要求
下面,我以《商品交易会》为例,具体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动”起来。
1.动心
(1)动心,指的是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商品的成功交易有著紧密的联系,但孩子们很少有机会独立参与到商品的交易中去,他们对商品的成功交易非常“动心”,自然就有探索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可以保证后续的一系列活动得以顺利地完成。
(2)动心,还指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比如,在每一件商品的成功交易后就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懂得每一件商品的成功交易是需要通过很多人的共同劳动才可以达成的,体验到劳动的艰辛;知道购买商品需要消费父母的血汗钱,就会升腾起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之情;了解了一件商品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要经过很多环节,来之不易,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动心”是达成综合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2.动脑
动脑,是指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市场是如何产生的?市场要遵守哪些规则?商品是什么?商品是如何形成的?商品是怎么分类、定价的?如何推销商品?如何为商品设计广告?摊位应如何布置?如何购买商品?商品交易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讨价还价?……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就掌握了有关商品交易的知识与技能。动脑,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关键,也是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指挥棒。
3.动眼
动眼,是指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去细心观察。要对商品和市场有个形象而深刻的认识,除了查阅有关的书籍、资料外,学生还必须到现场仔细观察商店里的商品摆放、商品价格的标注等。商品交易前,要设计广告语;商品交易时,要关注对方的动作、神态,适时作出调整。动眼,是实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一环。
4.动手
动手,是要去实践操作,亲身经历,把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展示出来。准备阶段,学生要动手去搜查市场及商品交易的资料;然后准备交易的商品,设计广告,动手布置摊位、摆放商品等;结束后要动手写总结、体会或作文,动手投稿。动手操作,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生命线,是实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关键一环。
5.动脚
动脚,是学生为解决问题要去走访、调查。在商品交易前,走访店主,掌握有关商品的交易知识;商品交易时,为了推销商品,也要勤于“动脚”,走动的范围要大,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商品;在购买商品时,也要勤于“动脚”,“货比三家”。动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调查能力,避免活动停留在“纸上谈兵”。
6.动口
动口,就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采访、交流、分享。活动前,学生采访大人,采访同学,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商品交易中,向顾客推销自己的商品;购买商品,要向店主询问商品的情况;而交易时,要议价,其它附加条件也需要动口沟通。活动结束后与人分享经验和体会。老师要提醒学生应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动口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7.动耳
动耳,是指学生在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对各种有声信息的收集要竖耳听。采访时,要认真倾听对方说的话,获取需要的信息;在小组交流、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分享活动的经验或体会时,也需要竖起耳朵认真听,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方法。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更是一种待人的礼节。动耳,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8.动笔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让学生及时动笔记录下当时情景和自己的收获、体验、想法,活动结束后再动笔写总结,那么,活动的效果会得到最大化。因为这个过程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由上文可见,在规范的完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八“动”中,语文听说读写诸方面能力的训练是反复交叉进行的。这样的训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是有效的,是显而易见的。
三、教师的作用
当然了,老师作为指导者,要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去,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如帮助学生解决选题后的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显得弱些,如当学生进人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老师则起辅助作用。 对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语文能力的训练,老师一定要重视。
“动”起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让学生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