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掘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文化底蕴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之于我们,就是要将根植于深厚人文沃土、融铸于改革开放实践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在统一认知、凝聚共识的基础上,予以深刻阐释、大力倡扬并切实躬行,使之真正成为引领“两个率先”的思想火炬,持续给力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的指导地位,融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力、凝聚力,彰显情感纽带和精神支柱作用,坚守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其相应的道德规范,充分体现了导向与整合、先进与普适、传统与时代、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既承接了优秀传统的精华,又富有时代生机与活力;既是对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与集成,又勇立时代潮头,顺应时代的召唤,反映时代的诉求。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二者有机结合并且深深熔铸于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气质和民族品格之中,势所必然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面对当今世界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情境,改革创新精神是凝聚改革共识、汇集发展合力的价值导向,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和追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惟有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时代发展特点,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奋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才能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导向、价值引领作用。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拥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相应的区域精神或城市精神。在区域发展中,相对于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等经济发展的“硬实力”而言,思想、理念和意志等精神力堪称“软实力”。如果说“硬实力”是区域发展的“筋、骨、肉”,那么“软实力”则是区域发展的“精、气、神”。“硬实力”是“软实力”的物质基础,“软实力”是“硬实力”的精神支撑。只有两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一个区域的综合实力才能全面提高、持续增强。当今时代同家和地区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等“硬实力”的比拼,而且是蕴含在物质财富深层的精神文化等“软实力”的较量。这就是我国诸多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先行区域高度重视凝炼、概括、宣传和践行区域或城市精神的缘由。“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是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新提炼的“广东精神”,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文脉,反映了岭南人文的传统特性,彰显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实践中,“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应运而生,充分体现了北京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大气,也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首都人民的精神文化追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新上海精神,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上海在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中的定位,彰显出“阿拉上海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巨大目标动力与活力。上述这些对区域或城市精神的概括、提炼,共同体现出强大的文化基因、独特的本土语境和鲜活的表达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有大众性、实践性、针对性,从而更有利于其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广大干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先后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打破姓“社”姓“资”的束缚以及抽象争论姓“公”姓“私”等干扰,不断突破传统观念,相继催生了“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众多顺应时代潮流、体现地域特色的先进典型,并凝炼、升华为“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三创”精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中央对江苏本世纪头20年的发展定位。新的形势、任务必定呼唤并催生新的时代精神。经过全省上下充分讨论、广泛征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集中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共识,将“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拓展为“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三创三先”精神。这一新时期江苏精神,充分展示了7800万江苏人民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勇于创优的精神状态,展现出争科学发展之先、领社会和谐之先、率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先的实践新境界,是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和集中体现。
  充分珍视“三创三先”精神这一宝贵思想财富,决不能停留在对“创”与“先”的内涵作出肤浅、表象的阐发;也不能将其与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简单挂钩,浅尝辄止,穿凿附会;更不能将其仅仅当作一般性的号召和工作口号,否则只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自我陶醉,热闹一时。而要使新时期江苏精神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必须深度开掘、并大力倡扬作为其思想底蕴、根基的江苏人文精神。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质上是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一方”是排他的鲜明个性、地域性特征,“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若将考察的视角投射到源远流长的江苏地域文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会是一幅异彩纷呈的画卷:婉约、灵动的吴地文化,丰裕、兼蓄的金陵文化,精致、典雅的维扬文化,聪慧、开放的江海文化,淳厚、朴实的淮河文化,豪放、大气的楚汉文化……透过这南船北马、吴韵汉风,蕴涵其中的则是丰富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以及体现为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的知识体系和文化认知,它们无疑就是江苏文化的内核、精髓和灵魂。
  作为多元、动态文化有机体的江苏人文精神,在其创生、流变和传承的过程中,既显现出归并和重塑传统优势的强大整合力,也日益被注入时代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精神特质:一是江苏的汇江通海、“山水形胜”,造就了“融会通达、兼容并蓄”的人文习性与文化传统,形成了不囿于优越地理环境的开放胸怀、开拓意识和包容气度。二是江苏因地处全国南北交汇之界,不仅是物产丰饶的富庶之地、鱼米之乡,且凭籍众多河流湖泊占尽水之灵性,依长江下游两岸而分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固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聪颖睿智、灵动机敏”的人文禀赋却是息息相通的,共同凝结为精美雅致的审美取向和智勇双全的价值认同。三是江苏“崇文重教、兴学育才”且世代相沿,蔚然成风,成就了历史上抑或是现实中长久兴盛不衰的业绩,是这一地区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牢固根基。四是江苏近代得“西风东渐”之先机,工商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由之生成了“经世致用、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而崇真向善、淳朴平实、诚信守分的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等,都是蕴蓄于其中的人文精神。五是“敢为人先、超越自我”。江苏之所以能够实现持续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谱写新的精彩华章,根源在于永不止息的创新精神、勇于突破的超越意识和摆脱种种羁绊的胆略,其思想底蕴和内生动力都从根本上导源于江苏人文精神。
  基于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言简意赅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就会从人生境界、意志品格和文明素养的高度升华为“大写”的文化核心理念,格外立体、丰满与厚重;浸润于如此丰裕的人文底蕴,朗朗上口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必定更加入脑、入心,成为引领7800万江苏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改革、开拓进取的“精、气、神”,从而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更强劲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丁和平
其他文献
近年来,淮安市在非公企业中广泛开展以“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党组织支持企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双支持”活动,积极创新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载体,促进非公企业党建与经济“双发
<正> 国内使用的各《复变函数》教材,讲幂级数的和函数在其收敛园边界上的状况这个问题的极少,而这个问题也正是初学者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
军民结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利用其自身技术、装备、人才等方面优势,反哺工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国防科技工业自身蓄力发展的需要。贵州国防科技工业经过多年的发
2011年12月31日,开平碉楼认养大会在“中国碉楼之乡”——广东开平市召开。会上,开平市文物局与20座碉楼认养代表签订了认养协议,并为认养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
根据钢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平面简化柱梁模型、双重体系简化柱梁模型和空间简化柱梁模型。它们不但能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等因素影响,还能考虑钢
2011年12月2日晚,我接到马如龙表弟王光辉的电话,他语气急促地说:“如龙肺癌晚期并已全身转移,今天刚刚住进广东省第—人民医院。”当晚,我便把这一情况告知麦子、杨坚,与王光辉商
<正>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社会发展简史》资本主义部分的结尾课,也是重点课.该课内容比较抽象,所列举的事例师生都没有直接经验,加之社会上错误思想的影响
从现代化进程来看,形成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形态是现代化的目标,现代化就是探索这样一种新型文明的过程。我们今天经常提到的一些命题,如人性的发展和丰富,经济的繁荣和富庶,身份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