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之花在阅读中尽情开放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3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孩子健全的心灵,总离不开科学知识、纯洁文字、活泼思想的调养。好书,是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中年级的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言传身教,激发兴趣
   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觉得最快慰的是,我能和孩子们一样,热爱少儿读物。孩子们看到我在教室里(课间)捧着一本《安徒生童话》津津有味地看着,他们都非常好奇地把小脑袋探了过来,“老师,你也爱看童话呀?”“是呀,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的内容呀?”我问。“想!”大家异口同声。我把我看到的故事情节讲给孩子们听,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嘎然收声,告诉学生,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 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再次出示《安徒生童话》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孩子们意犹未尽,争相借阅。有的通过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家里的朋友的藏书借书阅读。在一周内,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会讲《安徒生童话》里的许多故事。如《丑小鸭》、《豌豆姑娘》、《皇帝的新装》等,我以此为契机,陆续向学生介绍《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歇后语故事》等读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
   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二、适时发挥,学会方法
   学生要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存,并非易事,关键还要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仔细地品味,善于发现文中好词好句,并将其存入自己的语言宝库中,记在心里,形成积累。
   三、四年级的学生,受到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限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一定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
   例如,个别字的读音,词语的意思,某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囫囵吞枣,甚至不懂装懂,或者瞎猜,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甚至误导。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导’”,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扎实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读书之前把字典带在身边,碰到问题及时查阅,或者问一问教师、家长以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确保课外的质量和实效。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不同的读物,宜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现在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盲目地阅读,耗时耗力又收效甚微,我认为,阅读有以下几种方法:
   1.粗读法。如果选择的是科普类的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粗读法。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即可。
   2.精读法。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所谓精读是指采用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对那些词句优美的文章段落,应反复诵读,甚至成诵。从而清晰地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音韵美,细细品味,从书中汲取大量的营养,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笔记法。写读书笔记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成为重要。笔者的做法是:
   首先,都会学生一些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此外,教会学生写形式多样的读书笔记,“圈画批注”“摘抄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等不一而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做读书笔记,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乐趣。
   总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学生若能通过大量阅读,就能感知丰富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阅读的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像花儿一样在孩子们的心中,经久不衰的开放。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实施围绕“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建成了集全市遥感影像数据、地籍档案数据、土地利用现状、耕地保有量数据、新增建设用地数据、土
“老师的阵地在课堂,而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更多取决于他的教学实践智慧。让问课成为我们反思教学的习惯,让我们从问课这一细节开始,对今天的课问一问,把明天的课想一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一翻问课所得的只言片语,串起一个个教学故事,理一理自己纷繁的思绪,理出个所以然。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亦然!课贵有问,问则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资源丰富有利于经济增长?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状况的实证分析显示,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反而有更低的增长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于课外”。这充分说明了局限于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狭隘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相联系、校内外相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设法为
嘉兴市秀洲区作为东部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的增速在同类地区靠前。随  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吸引了大量
语文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阅读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交杂而庞大的体系,这里所说的阅读能力已不是简单的读的能力,而是阅读能力、情感体悟、审美情趣等形成的一个综合体。作为我们最关心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有什么样的进步和收获。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的精神,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努力寻找一个让学生张扬个性的阅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要学会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会写2500个左右的汉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为了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识字,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笔者主要采用生动直观的词义教学。   对字义准确全面的理解是学词学句的根本,根据学生认知能力低、理解能力差的年龄特点,我把汉字分
手读,就是用手语阅读.手语是聋人交际的工具,它作为一种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聋生主要依靠手语交流和学习.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手语阅读,不仅直观形象、易懂,而且能快捷地
电梯作为如今高层建筑当中的一项重要交通工具,一旦出现问题或故障不仅会影响电梯的正常运用,更严重者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升电梯在整个运作进程中的稳
中国一直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自2008年在中国试点实行以来,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制度的实施丰富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完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