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自我——赵岳水墨画的当代性探索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水墨有着灿烂的历史,其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刻,千余年来,艺术家们把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体悟表现在了丰厚的水墨艺术中。水墨画进入当代似乎陷入了瓶颈,艺术家们常常处于焦虑状态,总是希望在画面中表现水墨的当代性,以求引起观者共鸣。而如何体现水墨的当代性,使得水墨在各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是当代水墨艺术家普遍关注的课题。赵岳一直致力于水墨当代性的探索,他的创作不同于其他当代水墨艺术家,画面中水墨人物画的现场张力和视觉强度塑造到了一个极致,给人一种人性的胶着或者说错位的视觉效果。
其他文献
百年来关于“中国画学”的研究主旨,基本落脚点在“画”论、“画”理上。然而,将“中国画学”作为艺术学理论研究来看待,学界依然尚需做出努力。如何保持“本土性”和“民族化”是推动构建当代艺术学理论视野下的“中国画学”体系极为关切的问题,甚至牵动着整个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跨门类、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
尉捷是一位“80后”女画家。早年她留学俄罗斯,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经历了七年本科硕士的学术训练,其间系统学习了人体解剖、透视、色彩、写生、创作等多门课程,在这所以严谨、科学著称的造型艺术学府中,造就了她扎实的造型功力,为日后成为一名职业画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老师是中国油画艺术界所熟知的俄罗斯著名画家卡留塔,他的现实主义绘画传统和个性的表现性创作语言,在当代俄罗斯画坛独树一帜。尉捷得以亲炙这样的名师名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自己的视觉造型及色彩系统。
四川彝族漆器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实用、审美价值。在继承中创新,需要掌握彝族漆器的设计、制作规律,丰富已有的技术和品种,才有可能创造出充满地域特色、饱含文化内涵、承载品牌价值的漆器产品,走出一条四川彝族漆器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湖北的艺术发展越来越引起美术界的关注和热议.湖北艺术生态的良好发展势头,得益于湖北各美术馆、美术学院、艺术空间、画廊的共同努力,其中,美术馆的作用尤为突显,特
期刊
张有以工笔花鸟的田园雅致和写意人物的文人意趣,扬名于20世纪80年代。他笔下的工笔花鸟画犹如田园诗般质朴生动,在创作中守拙淡定,不浮不躁,能够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最平实的美感,在创作表象上没有一点刻意的粉饰,也没有把中西绘画作为相互割裂的对立面去认识,而是扬长避短,引西入中,充分张扬中国画的表现能势,毫不犹豫地朝着民族绘画艺术固有的审美价值体系方向前行。
期刊
陈钢是个传统的人,也做着传统的雕塑。但他的“传统”中,不仅仅有对雕塑语言的认知,还拥有着某些“诗”和“掌故”的趣味。在古典文化中,诗重抒情,掌故重叙事,二者都有虚构的成分,看似是对世界截然不同的解读方式,却共同构建了叙述者对于创作对象的理解。这种理解,事实上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造型艺术的创作。
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国发展的近三十年中,通过不断研究性的学习取得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发展。本文在回顾综合材料绘画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基础之上,从绘画思想与绘画材料应用的角度,探析综合材料绘画在本土化过程中历史使命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有“制器尚象”的说法,即通过造物表达个体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体悟;高明的艺人能把握物与象之间的微妙关系,物实象虚,进而引导观者在观物过程中逐渐超脱物之本相,感悟到作品内在之精神。杨佩璋近期漆艺作品,即秉承了传统的“制器尚象”理念,化实为虚,以物造象。他的作品一方面保留了“器用”功能,如作品《望山》中的中空丹石可作焚香之炉,作品《荷象·水境》中的荷花瓣可作盛物之盘,作品《寻梅》中的横木则是一根可以使用的手杖;另一方面,其作品以形象传意象、化道象,神游太虚、望山悟道、踏雪寻梅等意境的表达均指明其精神价值
傅申先生是国际著名的艺术史家、书画鉴定专家和书画家,在古代和近现代书法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书画鉴定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学术生涯是和他的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的。傅申1937年生于上海,1948年随父母去往台湾,1955年考入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59年毕业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1968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攻读中国历史专业,获博士学位。其后任耶鲁大学副教授、弗利尔(Freer)暨沙可乐美术馆中国美术部主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先生的研究十分广泛,其中书法研究、中国画研究、书画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