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活性组分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食品组分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已成为膳食与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肠道菌群对大豆活性组分的分解代谢、转化吸收有着重要作用,大豆活性组分在体内肠道菌群作用下发生生物转化,导致其结构改变,从而形成新的活性成分,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同时,大豆活性组分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又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保护肠黏膜屏障、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本文对大豆活性组分如何在菌群作用下进行有效生物转化、肠道菌群在外源组分的扰动下如何进行菌群结构和丰度调整以及大豆组分的菌群代谢产物对人的健康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近年来,医疗废弃物的产生量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医疗废弃物不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会污染环境,更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模式就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做出改变。课题组在对医疗废弃物物流发展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医疗废弃物物流的传统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研究,最后得出适应“互联网+”环境的新模式。通过对优化的模式进行研究,保障信息沟通顺畅,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
水产品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加工或贮存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研究发现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生物胺的产生。进一步研究表明人体摄入过量的生物胺会引发食物中毒,因此有效的水产品生物胺含量检测方法对于保障水产品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生物胺的形成机制、毒性和限量标准进行了总结,并深入讨论了目前常见的生物胺间接和直接检测方法,以期为建立更加精准、高效的生物胺检测和防控体系提供一定的支撑。
建立猪肉和牛肉中30种食源性兴奋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的快速筛查和确证方法。样品经37℃酶解16 h,体积分数1.0%甲酸-乙腈溶液提取后,经PRiME-HLB通过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Waters XBridgeBEHC18柱分离,在飞行时间质谱模式和数据依赖扫描串联质谱模式对目标物进行检测,通过一次数据采集,可同时完成化合物的定性筛查和确证。结果表明:30种食源性兴奋剂的精确质量数偏差小于5.0×10-6,在0.5~10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