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让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头疼的话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是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受孩子们的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的限制,上学似乎就是让孩子受罪,再加上如今的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更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培养带来困难。然而要达到让学生走进生活,让语文走进学生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老师指导做;学生不愿做的事情,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做。
多年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明白,要让每一个学生会学语文、乐学语文,成为语文学习的小主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小事情学大语文
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性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课程,光凭课堂上的读文、认字、写话等是枯燥而乏味的,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一样宽阔。与其让学生生硬的去消化一些枯燥的语文知识,到不如从小的方面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丰富:让学生知道,语文原来是一幅漂亮的书法,是生日送给友人的温暖问候,是商场竞争的一句充满智慧的广告词。语文是影视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情节,是一句家喻户晓得经典台词……例如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时我们教他如何扫地:先洒水,再扫地,做值日是我们每天上学的一项责任,干净的教室让我们学习更快乐。让孩子在劳动的同时学到做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说话的方式等。
二、需要老师讲的知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
毫无疑问每一篇教材的选文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对于久居校园,远离生活和历史的小学生,总会有一种陌生感的产生。老师的讲解总会有带上老师自己的个人体会和感情。那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教材的内容。可能要比听老师的讲解容易的多。例如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是长征革命题材的文章的学习。课前我让孩子们动手查相关资料,观看相关影视剧再读文赏析,感悟人物的所作所为及思想品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勇于对同学或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看法,则更能够使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总之,调动学生的一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课堂内的知识放在课堂外学
语文即生活。不仅是說语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更主要的是让这些知识再回到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内涵,才会热爱人生,珍惜生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也是这样说的。今年初春,校园的玉兰花开得正浓,正赶上我们学习诗歌《蒲公英不说一语 》,于是我发动学生们去校园中观察一种你喜欢的一种植物,通过你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甚至想象,用你的语言表达一下你的情感,写成一首诗歌。这一方法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的去校园寻找观察,搜集素材,完成写作。就连那些平时最怕写作的和彪,吴彻都写出了有声有色的诗文。这便是教师的智慧让学生乐意主动去做,去学习语文的具体体现吧。
总之,语文教学,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语文是语文老师的语文,更是每个学生的语文。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是一把打开学生智慧的钥匙。他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能投入感情,驾驭课堂,引导学生。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的大课堂;让学生在这大课堂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让心与心交流,最终让学生迸发出人文的智慧的火花。
多年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明白,要让每一个学生会学语文、乐学语文,成为语文学习的小主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小事情学大语文
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性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课程,光凭课堂上的读文、认字、写话等是枯燥而乏味的,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一样宽阔。与其让学生生硬的去消化一些枯燥的语文知识,到不如从小的方面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丰富:让学生知道,语文原来是一幅漂亮的书法,是生日送给友人的温暖问候,是商场竞争的一句充满智慧的广告词。语文是影视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情节,是一句家喻户晓得经典台词……例如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时我们教他如何扫地:先洒水,再扫地,做值日是我们每天上学的一项责任,干净的教室让我们学习更快乐。让孩子在劳动的同时学到做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说话的方式等。
二、需要老师讲的知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
毫无疑问每一篇教材的选文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对于久居校园,远离生活和历史的小学生,总会有一种陌生感的产生。老师的讲解总会有带上老师自己的个人体会和感情。那么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教材的内容。可能要比听老师的讲解容易的多。例如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是长征革命题材的文章的学习。课前我让孩子们动手查相关资料,观看相关影视剧再读文赏析,感悟人物的所作所为及思想品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勇于对同学或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看法,则更能够使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总之,调动学生的一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课堂内的知识放在课堂外学
语文即生活。不仅是說语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更主要的是让这些知识再回到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内涵,才会热爱人生,珍惜生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也是这样说的。今年初春,校园的玉兰花开得正浓,正赶上我们学习诗歌《蒲公英不说一语 》,于是我发动学生们去校园中观察一种你喜欢的一种植物,通过你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甚至想象,用你的语言表达一下你的情感,写成一首诗歌。这一方法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的去校园寻找观察,搜集素材,完成写作。就连那些平时最怕写作的和彪,吴彻都写出了有声有色的诗文。这便是教师的智慧让学生乐意主动去做,去学习语文的具体体现吧。
总之,语文教学,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语文是语文老师的语文,更是每个学生的语文。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是一把打开学生智慧的钥匙。他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能投入感情,驾驭课堂,引导学生。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的大课堂;让学生在这大课堂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让心与心交流,最终让学生迸发出人文的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