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扣刺加艾灸治疗神经性皮炎32例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alz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梅花针局部扣刺;艾灸;神经性皮炎;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5—0043—01
  
  神经性皮炎(neurodermatitis)是一种局限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又叫慢性单纯苔藓。临床上常见的有局限型神经性皮炎和播散型神经性皮炎2种。局限型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肘部、胫前、骶部等肢体易受摩擦之处,皮炎有一块或数块;播散型神经性皮炎多发于四肢、颈项和躯干等部位,常呈对称分布。笔者于2007年在西藏某部代职期间,运用梅花针局部扣刺加艾灸治疗32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均为2007年3月~2007年9月期间川藏兵站部扎木医疗所门诊确诊为神经性皮炎的皮肤病患者。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最大35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12天。
  
  1.2诊断与鉴别诊断
  1.2.1诊断标准 发病初期,仅有患部间歇性瘙痒,夜间尤甚,常致失眠,经搔抓皮肤出现淡褐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有糖皮样鳞屑,密集成群,隨病情发展,丘疹渐融合成片,形成苔藓样变。此时病变皮肤干燥、增厚、皮纹加深,互相交错,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
  1.2.2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好发部位和典型苔藓样变损害,无水疱,阵发剧痒,慢性经过等特点,一般可作出诊断。但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慢性湿疹:好发于面部、肘窝、腋窝、小腿伸侧、阴囊、女阴、肛门等部位。皮损为局限性,肥厚浸润较显著,伴有色素沉着,界限清楚。剧痒。慢性病程,常反复发作。②瘙痒病:多见于老年人,常与季节有关,皮损为继发性。③扁平苔藓:好发于腕部屈面,前臂、小腿伸侧、躯干等处、皮疹较大,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中央稍圆,颜色暗红,淡紫或正常皮色,表面有蜡样光泽,组织病理学有特殊改变。④银屑病:皮损基底呈淡红色或暗红色浸润,上被银白色鳞屑。剥离鳞屑后,基底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全身其他部位常见有银屑病损害。⑤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好发于小腿伸侧面,皮损为高粱粒至绿豆大之圆形或半圆形棕色丘疹,密集成斑块而不融合,有蜡样光泽,表面粗糙,触之不平,刚果红皮内试验为阳性。
  
  2、治疗方法
  
  停用所有西药,采用梅花针扣刺局部病损部位,然后将艾条点燃后悬于皮炎病损部位,以有温热感、皮肤红晕而无灼痛又能耐受为度。每日灸2次,每次15min,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皮疹消退,可遗留色素沉着,不痒;好转:皮疹和炎症明显消退,瘙痒明显减轻;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皮疹及瘙痒未见改善,仍有新出皮疹。
  
  3.2治疗结果 治愈2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毒副反应。
  
  4、典型病例
  
  罗某,男,22岁,2007年4月15日初诊。主诉:颈部发际对称皮诊剧痒8天。自诉8天前开始颈部发际处皮肤出现皮疹,并感剧痒,夜间尤甚,难以入眠。服西药及外搽“皮炎平霜”治疗仍未见好转。查体:颈部发际处皮肤有淡褐色圆形及多角形丘疹,境界清楚,抓痕明显,丘疹处明显肿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缓。诊断为神经性皮炎,予梅花针扣刺局部病损部位,然后将艾条点燃后悬于皮炎病损部位,以有温热感、皮肤红晕而无灼痛又能耐受为度。每日灸2次,每次15min,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患者接受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可安然入睡,治疗2个疗程后诸症消失而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5、讨论
  
  神经性皮炎中医学称之为“牛皮藓”、“摄领疮”、“顽癣”,因其好发于颈部,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而得名。如《外科正宗》说:“牛皮癣,如牛领之皮,顽硬须坚,抓之如朽木。”临床特点为皮肤苔藓化,肥厚粗糙,瘙痒剧烈,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常数年不愈,愈后易复发。西医多采用抗组织胺药和普鲁卡因注射液静脉封闭等方法治疗,但易复发。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悠久的历史,治疗上具有很大优势。
  中医认为,艾叶苦辛温,入脾肝肾经,具有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的功效。首载《别录》:艾叶“灸百病”。《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药性本草》称艾叶“治癣甚良”。研究表明,艾叶含有挥发油,对皮肤可产生轻度的刺激,引起发热潮红,有利于皮损部位的真皮和皮上组织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功能渐趋正常.激发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临床实践证明,对神经性皮炎进行梅花针局部扣刺加艾灸,可使局部皮肤瘙痒明显减轻或消失,一般10多天后皮损逐渐消退,肤色也慢慢地恢复正常。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辨证施治观察丹参饮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分别采用丹参饮加味进行辨证施治及疗效分析。结果:丹参饮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结论:根据辨证分析,以法立方,选用丹参饮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慢性胃炎;丹参饮加味;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5—0029—01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充
期刊
关键词:《金匮要略》;痰饮咳喘方;浅析  中图分类号:R2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5—0032—01    《金匮要略》治痰饮咳喘4方即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除见于《金匮·痰饮咳嗽病证并治》篇外,又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后3方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4者皆为治疗痰饮、咳嗽上气的良方,配伍
期刊
关键词:克拉霉素颗粒;中药治;痤疮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5—0034—02    笔者自1996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口服克拉霉素颗粒,螺内脂配合中药煎服治疗寻常型脓疱型痤疮14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80例2型痤疮都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随机将280例分为2组,治疗组14
期刊
关键词:知柏地黄汤;激素;肾病综合征;体会  中圖分类号:R25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5—0036—02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包括慢性肾炎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临床上属多发病、常见病,是一种由不同肾脏疾病病理改变引起
期刊
摘要:雪上一枝蒿药材的原植物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短柄鸟头(Aconitum brachypodum Dilis)的块根,而在药材的采收中,作为雪上一枝蒿入药的品种,还有同属植物小白撑[A.nagarrum Stapf var.neterotrichum Fletcher et Lauener(Abullatifolium Levi.)]、多裂乌头(A.polyschistum hand.—Mazz)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愈疡汤。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部疼痛、灼热、嗳气、泛酸。多有失治误治病史,致迁延不愈,疼痛处喜温喜按,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细弱或细数,上消化道出血者伴有头晕、心悸
期刊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764.4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5—0021—01    近年来各种关于突发性耳聋的研究包括病因、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研究亦有很多报道,但各不相同。对此笔者选取江苏省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住院之150例160耳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因素,与同道相鉴。  本次共收集150例突发性耳聋病患者共160
期刊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以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近十几年来,失眠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据2002年中华精神科学会对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轻度失眠加显著失眠占43.5%。中老年人由于睡眠生理的改变,出现失眠的比例较其他年龄段的人少,但中老年人失眠,由于其生理的因素,而出现病因和证型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笔者自2003年4月~2007年9月运用自拟养心安寐汤治疗老年性失眠症76例,取得一
期刊
关键词:针刺;颈椎病;椎动脉型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12—0043—0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血塞通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血脂康0.6po bid及血栓通0.2po bid)和对照组36例(血脂康0.6po bid),疗程为8周。结果:治疗组降TC及升HDL—c明显优于对照组(P1.71retool/L和(或I.DL—c>3.64mmol/L和(或)HDL—c<1.04mmol/L。②试验前4周内均
期刊